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7-08-04徐文涓
徐文涓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健康成才。本文以素质教育维度,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建言。
【关键词】素质教育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09-02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此时期正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学业、心理和生涯等多方面指导。鉴于此,基于素质教育观念,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青少年实际心理素质状况出发,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感的综合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心理健康是包括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主、能力、智力、情绪等在内,各心理机能作为整体的良好状态(WHO,2001)。2012年,我国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因此,本文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青少年热爱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和评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处理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遵守社会规范,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惯,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有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未来职业有所规划。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青少年思想与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通过情绪、心态、信念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充分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业适应问题,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与升学竞争过强,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学业的开展,出现考试焦虑情绪、厌学情绪、抗挫折能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第二,人际交往萎缩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自我中心的孤僻性格,很难融入到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第三,情绪情感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内在表征为恐惧,如心理症状的恐惧、社会评价的恐惧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敏感的情绪;第四,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由于个性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薄弱的意志力、较差的承受力、不稳定的情绪等各种个性发展问题,这使得青少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五,性心理和网络心理问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与互联网、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诱使其走上犯罪之路。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心理服务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导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以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途径。建设丰富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达到辩证性思维水平且具有一定反思能力的特点,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以及以体验和调适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等多种形式,把课程和活动作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其自我反省能力,养成健康的自我反省方式,引导青少年客观地认识自我,调节情绪,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第二,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学校心理辅导室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开展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咨询,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另外,学校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枢纽,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联结了学校、教师、家长,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环境,实现家庭学校整合功能。
2.构建科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指标体系
我国以往使用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主要以修订和借鉴国外测评量表为主,建立以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为基准,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可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标,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体系,例如,设置6个一级指标,涵盖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情绪调节和职业选择。在6个一级指标下,设18个二级指标,其中学习包括满足感、学习兴趣和专注力3个二级指标;自我分量表包括家庭自我和自我评价2个二级指标;人际关系分量表包括认同感、信任感、异性交往焦虑和异性沟通4个二级指标;社会适应包括社会规范、亲社会行为、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4个二级指标;情绪调节包括情绪反思和情绪控制两个二级指标;职业选择包括职业信息搜索、职业兴趣探索和职业实践探索3个二级指标;最后形成由87个项目组成的两级指标体系。
3.构建先进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教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是有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活动类型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教师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心理保健师”的新型身份,即教师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身体机能和心理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将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幸福感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涂春华.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才智,2016,04:120+122.
[2]张开荆,李祚.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