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8-04钱菲
钱菲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体看是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92-01
新课程理念中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与重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就是指课堂中在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与学,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优化原有的教学设计,提高师生思维的深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要由以往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
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比如在讲立体图形与视图时,由三视图中的一种视图可以摆出几种实物图。此时可用长方体盒子来摆放,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巧妙的课堂引入。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上课开始教师就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思维,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本节内容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比如讲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课时,教师可以带苹果,篮球,萝卜尖端部等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学生们大感好奇,这无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引导学生讨论,主动探索。课堂讨论是一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树叶、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进而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
3.不容忽视的课堂小结。这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教学内容、点明中心、突出重点、导出结论的结尾方式。学生通过小结,总结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不但要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也要学会纠错。
四、善于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出版社,2003.
[2]林群.《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黃根发.《中学数学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09.
[4陈厚德.《有效教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