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8-04杨建雄张金春
杨建雄 张金春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要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适应新时期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教育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施加动力。历史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此本文阐述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53-02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中历史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确保整个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学生加强交流,形成互动,以此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更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行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顺应时代需求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高中教师不重视这一点,则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高中科目,也承担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尽快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动学生参与进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如此,《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共同探讨历史问题,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大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促动对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的整合,以此实现自我发展与服务社会的目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
2.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将基本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促动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中历史教学应避免过度产生专业化与成人化的倾向,在让学生掌握更多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尽力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要将艰深的历史理论知识或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采用更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符合学生成长规律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变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希望和教师、同学保持和谐、民主与平等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当因势利导,这样有利于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便于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越是活泼、开放与轻松的学习环境氛围就越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法与思维模式的养成[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此外,在历史教师创造的宽松、民主与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开发自己的脑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育出探索新知的品质、意志与信念。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1.合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就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师在讲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有的学生经过联系对比以后,会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秦始皇可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革,而北魏孝文帝却要如此大力的倡导学习借鉴其他政权的做法呢?这个问题比较新颖,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首先要肯定和赞扬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意识,其次要和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应发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从而找到答案,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活跃和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确保问题的可探究性,且契合教科书内容。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意大利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那为何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殖民掠夺并非开始于意大利呢?为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却不是尼德兰革命呢[3]?为什么对于辛亥革命的相关评价,人们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呢?”教师要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同时适时给与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质疑精神,提高学生思维活力
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未能做到深入辨析教科书内容,课堂教学仅仅是对教科书权威的加强,且未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引领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实际上,一旦建立起某种强烈的权威观念以后,学生便不会对教科书产生疑虑,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形成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提出合理质疑,并详细解答学生的疑惑。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对“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失败了这一评价”提出质疑:护国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为什么不算成功呢?对此,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这个想法的意识,引领学生共同探讨,以探究总结出更为全面以及准确的结论,即护国运动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最终失败,民国失而复得,完成了打倒袁世凯的任务,这样来看,护国运动是胜利的。然而护国运动没有对北洋军阀带来较大影响,中国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取得胜利,如此一来,可以说护国运动不是完全成功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不能简单的认为护国运动是成功的或失败的。学生在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认识的升华。
3.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很少有机会和空间进行思考或展示,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变,教师应当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有效教学,创设出问题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增强,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以此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考虑与分析问题时会更为全面。教师要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深入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做到能够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课堂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4.重视启发引导,形成良好思维习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教学任务与目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对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学生的畏难情绪,促动学生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以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例如,在讲授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近代英、美、法、德四国的政治体制,教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基本的史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个国家。当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历史教科书,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合理评价历史事件与问题,如此则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的形成。教师在此阶段要充分的发挥出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找出答案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做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历史学科能力的集中表现就是学会解决问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历史问题,二是解决现实问题。其途径可以概括为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与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4]。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后,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通过合理启发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要合理设置疑问,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与研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活躍的状态。此外,教师也要根据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徐燕玲.“综合导向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67-70.
[3]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起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二是起始于1500年前后.
[4]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88.
作者简介:杨建雄(1993- ),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国历史学科教育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张金春(1991- ),男,辽宁省凌源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中国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