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四十
2017-08-02锦鑫
锦鑫
94岁杨振宁的遗产分配近日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是20世纪下半叶影响最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如今即使没有遗产,杨振宁妻子的身份,也足够做翁帆后半生的保护色了。更不必说,翁帆至今已经收获清华建筑学博士学位,她的学历、阅历比大多数吃瓜群众具有压倒性优势。
一条“未选择的路”
据媒体报道,94岁的杨振宁已完成自己的遗产分配,他给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下了现金资产。而不离不弃陪伴他13年的娇妻翁帆,只得到了一套三层小别墅的使用权。该别墅是清华大学专门为杨振宁建造,位于清华附近,产权归清华所有。
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人嘲讽年过四十的翁帆“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有人谴责杨振宁不近人情的。随后,杨振宁助理出来辟谣,该消息属于无中生有。但是这并没有停止舆论对两位当事人的奚落。甚至有人幸灾乐祸地说,杨振宁选择翁帆,只是因为她长得像他的前妻杜致礼。
杜致礼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系出名门,多才多艺,是宋美龄的心头爱。1944年,她和杨振宁相识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杨振宁是她的数学老师。1947年,杜致礼前往美国留学,两年后在普林斯顿中餐厅再次遇见杨振宁。
杨振宁说: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间走进了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者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我们见不上面,也就谈不上一辈子的婚姻。可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在那一天那个地点相聚,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杨振宁违逆了导师费米回到芝加哥的建议,留在了普林斯顿,次年两人结婚。他们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儿子叫杨光诺,是爷爷杨武之赐名,望大孙能带来诺贝尔之喜,杨振宁做到了。小女儿叫杨又礼,杨振宁希望女儿是“又一个你”。
他们的婚姻长达53年,直到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当82岁痛失伴侣的杨振宁遇上27岁的翁帆,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祖孙恋开始。
其实,如果没有遇到杨振宁,翁帆的人生会平凡但也不失光芒。
翁帆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小康之家:父亲精通国学、爱好古典音乐和古诗词,在中国旅行社担任管理岗。
在顺利考入汕头大学后,翁帆依然是学校中的风云人物:参加学校模特队,是学校中的时尚先锋;专业课和学生活动都很出色,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她:轻言细语、浪漫天真,既是家人眼中不需要操心的懂事闺秀,也是老师心里的模范代表。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杨振宁和前妻杜致礼1995年前往汕头,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时,在老师眼中优秀的翁帆,才得以被推荐担任接待一职,那一年,翁帆19岁。
翁帆在第一段婚姻里,并没有遇到对的人。这是一个在工作中结识的香港人,无论从容貌、事业、精神世界来看,都只能用“平淡”形容。2002年,二人的婚姻无疾而终。
2003年,82岁的杨振宁痛失伴侣,27岁的翁帆错失婚姻,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
杨振宁写道:
噢,甜蜜的天使,
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给我的苍老灵魂
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翁帆则借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诗回应: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
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借别人的问题,剖白了自己:“为什么你总是喜欢老的人?”“至少他们生活过,我喜欢人生。”
所以,张爱玲最终才会选择嫁给大自己30岁的美国作家赖雅。
历史上,宋庆龄第一次见到孙中山时,才一岁。而孙中山,28岁,已经是有名的革命青年。
十几年后再见面,宋庆龄已经大学毕业。孙中山便邀请她来日本,和自己一起革命。于是这个宋家的二女儿,连夜在保姆的帮助下,坐船去了日本。
那时的孙中山,没有钱,没有权,只有躲不掉的危险。更要命的是,嫁过去之后,她发现孙中山所有的孩子,都比她大。
她也曾经怀孕,却在逃亡中流产。结婚十年后,孙中山去世,宋庆龄像个女孩一样哭。多年以后她告诉养女隋永清,她和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一生最幸福的十年。
再回到翁帆这段感情,作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是20世纪下半叶影响最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现在已经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的翁帆,对杨振宁的崇拜可想而知。
杨澜采访翁帆时问她:你如何把爱和崇拜分开?
翁帆坦承道:你要知道,当一个你崇拜的男人对你表达了喜欢或者爱的时候,你很容易就爱上他了。
她没有否认,那种爱是缘于崇拜,也无法分解。
回忆起婚姻中令自己感动的细节,翁帆讲了两个小事:
“有一回我们在日本,早上我病了头晕,肚子疼,没法起床,振宁到楼下拿了一碗麦片,喂我吃。”
“另一次是在三亚的酒店,那天他不想开灯吵醒我,就到卫生间去看书,我醒来后跟他说,你可以开灯的。”
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同事这样描述两人婚后的生活:
翁帆改掉了熬夜喝咖啡的习惯,变得早睡早起。
家里没有请保姆,早餐都是翁帆自己做,煎蛋牛奶面包,和普通人家里并无区别。
傍晚两个人在校园散步,他们总是亲密地手拉手,而且十指相扣。杨振宁给翁帆讲一些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他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故事,翁帆温顺地听着,感觉温馨而满足。
他们还喜欢一起看碟,翁帆喜欢《孝庄秘史》,但两人都喜欢看《人间四月天》和《达芬奇密码》。
不看剧的时候,他们喜欢窝在沙发上,用同一个耳机听歌。空闲的时候,杨振宁和翁帆也会出门逛公园、逛美术馆、爬黄山。
很难说,若不是54年的年龄鸿沟,翁帆怎么能收获这样的爱情红利。就像顾长卫的电影《最爱》里面所說的,“爱越艰难,就越灿烂”。这对遭受了太多世俗白眼的有情人,也许比任何普通情侣都珍惜时间的分分秒秒、日常的点点滴滴。
柴静说: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对于翁帆来说,没有婆媳大战、没有教养子女的疲惫不堪,他们的生活只是两颗心的平淡相守,两个灵魂的交流碰撞,这样的婚姻,即使没有肉体的欢愉又何妨?
2006年,杨振宁接受台湾《联合报》的采访时评价这段婚姻:
一个人到了80多岁,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个年纪很轻的人结婚,很深刻的感受是,这个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种方式上做了延长。
假如我没跟翁帆结婚,我会觉得三四十年后的事跟我没关系;现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后的事,透过翁帆的生命,与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给了她名分。即使没有遗产,杨振宁妻子的身份,也足够做她后半生的保护色了。更不必说,翁帆至今已经收获清华建筑学博士学位,她的学历、阅历比大多数吃瓜群众具有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