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海系”的金融版图

2017-08-02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泛海万向志强

江寒秋

时至而今,许多曾名噪一时的“民营资本系族企业”,如“德隆系”“朝华系”“格林柯尔系”“鸿仪系”已经陨落在历史的洪流中;“涌金系”“方正系”“方大系”等因核心人物去世、入狱、贿选及其它因素,使公司发展受到影响;不过,也有包括“复星系”“泛海系”在内的一些民营资本系族企业实现了成功上岸、快速扩张。

所谓时势造英雄,民营资本系族企业的兴衰就是一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他们中既有心系民生、慈善的财富英豪,也有搅弄风云、结局未知的枭雄,30年间,这些造系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的资本大戏。

我们以资本市场上的“泛海系”为例,向您展示一家民营企业如何在金融产业链条上谋划布局。

地产发家,资本做大

卢志强的名字在资本市场如雷贯耳,却鲜有人能够一窥“泛海系”的全貌。在云诡波谲的资本市场,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像一只若隐若现的巨兽,平日安静蛰居,低调潜行,然一旦出手,必是风暴的中心。

30多年间,卢志强已经构建起一个包含地产、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庞大资本帝国。调查显示,“泛海系”控股的上市公司分散于A股、港股、美股、澳大利亚多个资本市场,有泛海控股、民生控股、中泛控股、华富国际以及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澳大利亚矿产能源公司。此外,“泛海系”还通过入股的方式对联想控股、民生银行等39家知名上市公司、10家左右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了投资布局。

“泛海系”已经拿下了所有金融行业最为值钱的牌照,旗下控股金融机构包括民生证券、民生信托、民生期货、亚太财险(原“民安财险”)、民生保险经纪、泛海基金(拟)、民生基金(拟)、民生典当、民生财富、民生融资担保、泛海资管、民金所、兴民保险经纪等。此外,还通过参股方式介入民生银行、中民投、郑州银行等数十家金融机构。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完整金融版图,为其实业发展和资本运作提供着弹药。

在很多媒体的描述中,卢志强的发家史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他最先进入的行业是教育和培训行业。

1985年,时任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卢志强,因升迁无望弃官下海,创办山东通达经济技术集团公司,进入了教育和培训行业。

不久,卢志强看到了房地产逐步显现的前景,遂跃身进入,以7.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创立了山东泛海集团公司,1988年,其走出山东,来到北京,创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卢志强日后发展的旗舰企业。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泛海系”在地产领域的成功,时代的功劳不容忽视。起势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企业家,不少都分享到了房地产周期性上涨的红利,选对行业,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1995年,成立3年的证监会被确定为副部级事业单位并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同年还推出了恢复“T+1”等重要制度,再加上期货市场的深度清理,中国股市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享受过地产大势政策红利的卢志强,再次敏锐察觉并把握住了当时资本市场政策风向的变化。

1995年7月,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四通集团公司等国内九家知名企业,在北京成立“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两家泛海公司占到总股本的91.7%,为上市做准备。

1998年,证监会晋级正部级单位,而光彩事业投资通过增资扩股,注册资金增至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10亿元人民币,同时更名为“光彩事业投資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0月,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成功收购深圳上市公司南油物业,并将之改名为“光彩建设”;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完成了“泛海系”资本市场首秀。随后,2005年,2014年又相继更名为“泛海建设”“泛海控股”。

在股市走上正轨之时迅速成立投资平台,三年后即通过运作,成功借壳上市,卢志强对于政策有着准确的把握。而彼时借壳标的“南油物业”,是著名的“猛庄股”,在卢志强借壳之前的1997年创造了10个月从3元/股涨到23元/股的惊人走势。

集邮“民生”

除了在房地产、资本市场均尝到不小的甜头,巧妙地利用了“光彩”的金字招牌外,卢志强也早早将目光投向了金融领域,20多年前就开始了金融版图的搭建,不过却颇多波折。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道门缝,卢志强因为“泰山会”、全国工商联的双重机缘,在1996年有机会参与了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

2000年12月,民生银行上市,卢志强通过泛海控股持股份占总股本9.42%,是第二大股东。

2002年,《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为民营企业进入证券业打开了大门,黄河证券(后更名民生证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4.5亿元,中国泛海控股唱了主角;拿下民生证券之后,“泛海系”随后还投资了海通证券。

同年,保监会取消58项行政审批、《保险法》做修改重新发布。2002年4月,卢志强参与发起设立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寿险公司“民生人寿”,并完成了民生典当,民生保险经纪公司的组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带有“民生”字号的金融机构,无一不与卢志强有关——他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也是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民生银行下属的民生金融租赁,自然也与其有间接关联;同时他还实际控制民生信托、民生证券、民生期货;甚至带有金融特征的民生典当,也是归他所有。

然而,保险业的民生人寿,身为发起人且曾是第一大股东的卢志强,在经历一番与万向系鲁冠球的争夺之后,最终失意退出。

民生人寿成立伊始,股东之间持股很接近,对低成本保险资金有强烈兴趣的,不仅有卢志强,还有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其曾经说过:“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尚待开发并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始终在万向的拓展视野之内。”

两虎相争,恶战不可避免,2006年5月,鲁氏父子率先出手,通过对万向集团、万向财务等公司所持民生人寿的股权整合,以及对浙江航民所持股份的接手,“万向系”以占总股本的15.58%微弱领先于中国泛海的15.46%。

随后,经保监会批准,民生人寿又进行两度增资,期间再次发生数次小股东股权转让,但“万向系”始终以不足0.2%的微弱优势领先“泛海系”,截至2008年7月,民生人寿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万向财务持股17.09%;中国泛海持股16.96%,海鑫钢铁持股15.43%。

8个月后,僵局被打破。2009年3月14日,海鑫钢铁李兆会将3866万股股份转让给“万向系”通联资本,此举释放出结盟信号,双方联手,对民生人寿的控制力将加强。面对这一局面,卢志强最终选择了退出。

环环相扣的资本搏杀不可谓不惨烈,不过,“泛海系”谋求金融牌照的决心并未消减,而是选择了另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路径。

金融帝国

2009年4月19日,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泛海控股拿下健特生物22.56%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之更名为民生投资(后再度更名“民生控股”)。

依托民生控股,“泛海系”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再次加速,民生期货、民生保险经纪相继被装入民生控股,并通过旗下民生电商控股投资金联金服、兴民保险经纪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在民生控股快速发展的时候,泛海控股也进行了积极转型。2014年初,公司提出向“地产+金融+战略投资”转型;4月30日,泛海建設更名泛海控股;2015年5月30日,泛海控股对董事会进行调整,李亦明等8人辞去董事,并推举卢志强等10人进入董事会,卢志强时隔两年后再度亲自挂帅,担任董事长。

这一届新董事会班底堪称豪华,包括民生证券董事长余政、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民生银行高管赵品璋,民生信托副董事长李明海、董事张博,原美国纽约人寿高级副总裁赵晓夏等。

如此多金融巨擘,其作用也立竿见影。恰逢2014年8月,“新国十条”发布,表明了国家对保险行业发展予以支持的态度,“泛海系”人马调集完毕后,旋即大举进军保险业。

2015年8月13日,泛海控股投资20亿元,联合新华联、巨人投资、亿利资源、汇源集团发起设立亚太再保险公司;同年11月3日,泛海控股收购民安财险51%股权获保监会通过;12月,泛海控股投资2亿元,发起设立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

除了在保险业攻城略地,早在2012年9月,中国泛海就已获批重组中国旅游国际信托(即民生信托);2014年3月,泛海控股投资10亿元参与设立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借之间接入股中民投租赁等平台。

此外,据2015年报显示,泛海控股持有郑州银行0.17%股份;广西北部湾银行6.32%股份,泛海控股旗下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持有大连银行4.41%股份。2015年,泛海控股继续加码金融业务,斥资41亿元投资民金所、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

随着一系列兼并收购,截至目前,“泛海系”已经拿下了所有金融行业最为值钱的牌照。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金融帝国,为其实业发展和资本运作提供着弹药。

不过,现在看来,卢志强历时十余年所致力架构的“民生”金融家族,除了民生银行之外,其他的基本乏善可陈,即使被万向系“抢”走的民生人寿,其经营业绩也一般。或许,即便是资本大佬,也未必能真正把金融业经营好。

猜你喜欢

泛海万向志强
万向接轴常规设计中的易损点及优化举措研究
学习“集合”,学什么
一种组合式万向虎钳的设计
Potential role of the compound Eucommia bone tonic granul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osteonecrosis:A retrospective study
重载万向轴关节ZG34Cr2Ni2Mo钢法兰叉调质裂纹原因分析及改进
泛海控股债务危机未了局
万向分拣平台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
Thrombelastograph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fter closed lower limb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