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017-07-28周元良

魅力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优势语文教学

周元良

摘要:在初中的教学中,与我国历史文化联系非常大的就是语文学科。学好语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更清晰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事实显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就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叙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优势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与写的配合。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因素,通过字词句的描述,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在写作能力上,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模仿和创新之中运用语文知识。读与写相辅相成,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一、 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大多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一地考虑该章节的内容,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更做不到读写内容的结合。因此,做到教学的系统性规划,有利于语文课的整体推进。除此之外,在学习某篇课文时,老师会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围绕着阅读课上掌握的方法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法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抑制,从语文学习的全局性上看,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2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技巧上的学习

过于强调写作上的技巧,容易忽视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不利于提升写作能力。读写课程是相伴相随的,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教学。阅读中,老师会总结写作手法和段落布局结构,如果将这种写作手法强加到学生的写作练习中,会对其产生负面效果。固定句式的应用,应该是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环境之中进行发挥和创造,通过具体内容的表达,可以加强学生感情的抒发。将写作融于生活,能够真正地达到写作的目的,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二、读写结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没有输出输入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学生应当多读,学生能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作者在写文章时所勾勒出的基本框架,学习写作的顺序,例如如何自如运用倒叙、插叙等,使得自己的文章更具看点,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分数。另外,学生还应当多注意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学生在读的时候可以多注意一下作者是怎样在合适的位置运用合适的修辞的,当遇到优美的语句时,学生可以摘抄下来,也可以进行仿写,慢慢练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学生应当学会观察生活,“读”不仅仅停留在书籍报刊这种纸质的工具,新闻、谈话都是学生补充知识的有效渠道,尤其是近年对学生了解时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文章中用到最新的事例,那么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提高写作成绩。

三、初中语文读写课程的改进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素材

写作文,第一要务就是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当下初中生作文有一个通病,没有生活气息,没有贴近自我心灵,没有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再现生活,抓住生活细节,将生活与作文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那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那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有无数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挖掘、去歌颂。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此类例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将其充分挖掘。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写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其材料就取自平日生活。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同样是回忆儿时家中一名长工的往事。杨绛先生的《老王》又何尝不是记忆深处一直“愧怍”着的往事呢。

2真实有效是读写结合的宗旨

(1)课前研究的真实有效性

通过课前研究环节可确定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点须遵循教材的特点,同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两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为例:《春》通篇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要掌握比喻的有关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学写比喻句。《济南的冬天》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辭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情恬静,因此本篇课文的教学在阅读环节中应让学生明白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这样写更亲切自然,更有人情味。之后,引导学生学写拟人句。

(2)课堂指导过程的真实有效性

《春》的读写结合点是在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学写比喻句。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进程的:先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出比喻句,大声朗读领会语句的生动形象美;接着让学生把描述对象的比喻句取消,用一个句子实实在在描述对象的特点,再进行对比来体会比喻句表达生动形象的妙处。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个句子取消比喻就是“有的花是红色的,有的花是粉色的,有的花是白色的”,通过对比,学生领会到不用比喻写花的颜色的句子呆板得多。再下来告诉学生,比喻句的运用关键是喻体的新颖和恰到好处以及喻解的细致生动的展开。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把春天比作小姑娘,把春天的温柔、妩媚动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而后的“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又是结合本体的特点对喻体作了细致的铺写,喻解恰到好处地把本体描述得生动而逼真,能够达到增强文采、凸显语言情韵的效果。最后,我又展示一些喻体和喻解都新颖生动的比喻句供学生揣摩、领会和仿写。如:“父爱如山,巍峨持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容;父爱如水,柔韧沉稳;父爱如石,坚忍深沉。”这个过程把学写比喻的过程分解为四个进程,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是科学有效的。把困难分解,每一步指导都能考虑学生的实际——先扶着走而后牵着走再放手让他走,这是真实的学习过程,因此说,课堂指导过程是真实有效的。

四、 总结

读写结合的方法,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只读不写无法检验学生是否可以将所学灵活运用,只写不读使得学生的文章没有亮点。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多注意读与写的结合,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宏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尝试[J].语文学刊,2014,(17):160-161.

[2]祁明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104-105.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优势语文教学
画与话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