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之我见
2017-07-25张国梅
张国梅
【摘要】教学方式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方式就是 “因材施教”,在古代,孔子就用他的自身实践向我们证明这个方式的效果。 “因材施教” 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教师应该在学生身上下更多工夫去了解,不仅知其长,而且知其短,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到培优辅差,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都不同,成绩也是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人人都喜欢,教师逢人就夸,相對另外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就比较少提起,甚至经常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这样就会对原本成绩就不好的学生造成一定的打击,他们会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开发不同学生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去教学。下面我就从“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特长生、学困生实施分类辅导,以提高辅导效果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还有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可以根据优等生跟学困生进行分类辅助,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
比如教师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要求,让优等生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同时不忘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尽可能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困生的练习设计要由易变难,循环渐进。比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小熊住山洞”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要求:
层次一(针对学困生):认识小熊住山洞10个生字。
层次二(针对中等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
层次三(针对优等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小熊为什么一直住山洞,小熊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阶级性的问题,难度递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建立起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在他们能接受的层次中前进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可以让优等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学困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课堂的辅导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齐步走”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采用“一锅熟”的方式。因此,有些能力较强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中等生“吃了和没吃一样”,难以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为了避免这现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建立小组,比赛竞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比赛贯穿于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把全部同学分成3个组,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可爱的名字:小熊猫1组,小猴子2组,小燕子3组。每个小组,分阶段朗读课文,看哪一组可以准确无误地朗读并且富有感情,优秀的一组可以获得老师的小奖品一份。在提问题的时候,同样采取计分抢答,哪个小组可以最快、最准确地回答出来,老师给予相应的加分,累计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整个小组都得到教师的奖励。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分组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度,更加团结,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搭配,共同探索
在因材施教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组,把优等生、中等生跟学困生合理搭配组建小组,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一起参与讨论,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学困生,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优等生可以分享他们学习的方法和心得。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优劣之间的互补,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精神。
(三)“师徒”互帮,共同提高
无论是在教师的课堂上,还是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项优劣势,把优等生跟学困生平均搭配。实行“互帮”师徒组,由优等生做小老师辅助学困生,中等生之间相互帮助。在这种“师徒”互助下,既可以平衡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差异,又不会遗忘中等生,使他们在原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通过以上几种分组教学,教师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好胜的心理,不甘于落后,特别是中等生,平时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大的进步,优等生也可以更深入学习,而学困生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慢慢地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整体的课堂教学。
三、做好培优生、补差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建好学生成长记录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提高优等生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过程中,要因人而异,还有学生对评价的接受能力,要多样化地评价,灵活评价。例如对优等生,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培养他们谦虚、谨慎的态度,尊重其他人,勇于不断探索;而对学困生,则更多于是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见证他们一路的成长,对于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退步或者没有进步的学生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成长记录袋每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优等生和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培养和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扶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认真细致地做好培优生、辅差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上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去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月红.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
[2]邓中尧.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之我见[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