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之我见

2017-07-25姚艳丽

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姚艳丽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倡导批判精神、营造课堂氛围、鼓励质疑问难的基础上,注重授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认知教育必定要传授知识,但有一个东西比它更模糊,更伟大,更居主导地位,人们把那个东西叫作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也指出,“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各种学说的争鸣中,我们可以对批判性思维做一个概括: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在积极的主动思维中对已知或结论等审慎思考、评价与辨析,并能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断定,在评判中形成严谨主观结论的思维。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倡导批判精神——高擎批判性思维之灯

美国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着,一本朝下盖着。据说这个标志揭示了书本在传播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可能传播了谬误。因此哈佛的师生要不唯书、不唯上。哈佛追求的就是批判性思维精神。要培养批判性思維,就应该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破除学生对书本、老师、名人权威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大胆质疑成说,勇于提出新见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在高中第一课上,我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唯师、不唯书,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成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营造课堂氛围——步入批判性思维之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着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让学生勇于且乐于说“我认为”。如学习《回忆鲁迅先生》时,有同学分析说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萧红暗恋鲁迅,文章才句句含情。此语一出,整个教室都沸腾了。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标新立异的勇气和“独特发现”,接着追问,这隐秘的情愫能从文章中的细节读出吗?学生放下了思想包袱,开动脑筋,积极地投入到文本赏析和课堂讨论当中。只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说别人所不敢说的,才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温床。

三、鼓励质疑问难——放开批判性思维之缰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乃至解疑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质疑,进而形成喜欢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品质。比如一次课堂话题讨论“得与失”,有学生用到“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俗语,旁边有学生插话:“哪个父母会为了套狼用自己的孩子去做诱饵?”我因势利导,鼓励同学们主动解疑。经过查资料和热烈讨论,同学发现由于“鞋子”在南方方言里发音和“孩子”相同,口口相传,误把“鞋子”读成了“孩子”。一个疑问,引发了积极的思考,也让大家体验到了质疑探究的快乐。

四、注重授之以渔——培养批判性思维之功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善于批判的能力和方法。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既有知识大胆进行质疑,更要指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方法,运用可靠的证据,通过结合材料的分析,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断定。(1)咬文嚼字法。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仔细推敲,深入思考。比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从上下文照应的角度来看,是否恰当?经过咬文嚼字,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比较辨析法。通过比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样是游记散文,但《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两篇文章却给人以既相同又不同的感觉,那么同和不同在哪里呢?运用比较辨别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养成深思慎取的思维习惯。(3)反弹琵琶法。对一般常用观点,针锋相对,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成语“东施效颦”对东施有着明显的贬斥态度,但如果就东施的精神而言,她见先进就学,精神可嘉。这种训练可以破除思维定式,改变学生思路狭窄的现象。(4)顺藤摸瓜法。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由特殊到一般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分析,大胆猜想并勇于求证。如在讲《垓下之围》时,一位同学对“时不利兮骓不逝”中的“逝”字注释提出异议,认为不应注释为“奔驰”,因为无法解释乌骓马带项羽杀出重围的情节。我追问《说文解字》《词源》中“逝”字的义项是什么,先秦作品中“逝”如何解释?激发学生顺藤摸瓜、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叶圣陶先生曾言:“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批判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之路,让批判性思维在语文的天空闪耀出璀璨的星光。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郭健.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刘经华,钟发全.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5]吴丽华.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5).

猜你喜欢

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