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化·活化·优化

2017-07-25刘浠文

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实效性语文教学

刘浠文

【摘要】启发式教学由孔子发展而来,历经千载传承,是高效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助学习方式优化、促学生思维创生、利课堂“活色生香”的必要手段。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例,从教学语言、教学载体、教学形式三方面例谈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着力点”,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启发式教学贯穿古今,贯通中外,从孔子的“举一反三”到《学记》的“开而弗达”;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启发式教学强调注重引导启迪,启发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不断注入“源头活水”。笔者结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对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着力点”例析如下:

一、美化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是课堂教学的纽带,联系着教师和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应将追求语言之美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不懈追求。教师应致力于美化教学语言,通过有激情的语言、有深度的语言,有才情的课堂语言启发、启迪学生。优美的教学语言应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简明精妙,促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要使学生学到自己希望他们学到的东西,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做到“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即要求教师讲解的内容扼要而明确,精辟而得体,用精妙含蓄的语言、有启发性的举例来启迪学生。

(二)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中循循善诱

课堂教学是慢的艺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赶课时、赶进度,常常“快人快语”,甚至唱着“独角戏”,没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节奏。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应是课堂教学把握的节奏。慢能生慧,教师慢条斯理地导入教学情境,娓娓道来地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静心感受文学艺术中的美,有利于学生在舒缓的节奏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慢的语言引导将会激荡起学生心中层层涟漪。

例如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一文的教学中,通常会引用这样一段评价导入课题:“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教师在娓娓道来中,巧妙地揭示出文章的主要情感倾向,有助于学生在舒缓的节奏中感受中国古代散文中流淌着的温润情愫,进而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在价值浸润中增强道德力量。

(三)注重激情,用感染力启发引导

有激情的教师将会为课堂奏响铿锵的乐章,教师的激情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进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应当从心底发出“洪荒之力”,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启发式教学。朗读是感受文本内涵、体会作者内心感受的重要教学形式。如在《沁园春·长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具体探究问题后,用富有激情的朗读引导学生聆听文本中的思考问题,学生在聆听中走进文本创设的具体情境,回到革命峥嵘岁月,这样更有利于体会诗词中流露的革命理想与情怀。

二、活化教学载体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在现实的教育中,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学习兴趣和动力,更缺少积极思维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与教师对教材的利用不无关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给予启发式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对教材呈现内容的简单罗列,更强调教材文本的高效利用,以教材为桥梁,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基于此,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课堂需要活化教学载体。

活化教学载体需要不断为教材文本注入有内涵、有深度、有温度的延展性内容,例如通过呈现典型的新闻事件,再结合现实生活案例中探究教材文本的现实启迪意义,不断丰富文本的时代内涵。再如引用文学名家的评论展开具体的文本研读,在各种思想的交融中让学生产生文学创作的灵感,生成智慧的火花。此外,利用类文选读来进行比较阅读等都可以活化教材载体,让教材文本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呈现,更是内涵丰富的启迪式读本。

三、优化教学形式

语文课堂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更能凭借其超感观效果等特点,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真实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学生在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起思维上的共鸣,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课堂学习与生活轨迹的契合点,从语文课堂中为自己的生活坐标找到注脚。

当前语文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在形式上多以课件为主,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文章脉络,加之配以图片、音效等让学生进行多感官结合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控。但是学习一些篇幅较长的小说节选时,如《狂人日记》和《雷雨》,光靠课件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需要借助电影、话剧或者是更加震撼的视听媒介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融入具体的社会环境,体会人物语言魅力,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此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剧本表演、结合文本的现实意义展开课堂辩论等都不失为优化教学形式的有机组成

部分。

在立足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审美力的必要路径。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辨,促进学生探异求新。让我们积极探究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路径,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

參考文献

[1]黄辅雄.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J].语文教学通讯,1983(6).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实效性语文教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