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017-07-25苏红良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沟通

苏红良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万安镇中学,河北蠡县,071400)

摘 要: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事关语文教学的效果,更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述的重要途径,是学学习素质的全面体现。我们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体会和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提高说话和写作技能以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阅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沟通 层次教学 循序渐进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达到初步理解、品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文言文。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自身而言,阅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更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作为中学生的一种极为重要能力来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亲身感受情感熏陶,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实效。

一、更新观念,增强沟通

现代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必须强化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要做到“弯下腰”交朋友,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流程,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胜利果实的甜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诸如以往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进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标准答案作为终结,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的成为课堂的听众,是知识的“收音机”。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秘籍”,然后提出要求:“在本学期的读书中你有什么高招,请讲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的逐项整理和认真分析,从中精选出可行的方法,进行展示,对相应的学生进行等级排名,如:侠客、壮士等等,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这些技巧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喜欢的,然后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改善,增强教学效果。

二、层次教学,照顾到全体学生

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都不相同,要让他们较为彻底的、同步的阅读理解文章,对文章语言进行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等等,就要设计层次化的任务和要求,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的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般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与做文章相同,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循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不同层次。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长于组织的就去组织,能观察的多观察,乐于思考的积极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强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这样促进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

三、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提高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发展顺序进行,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重点。

1.基础阶段。要打牢字音、字形、字义的知识基础,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进行必要的梳理,教会学生积累。

2.内化阶段。本阶段主要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力和想象力。首先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语句来训练,其次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最后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通过某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

3.“乐享”阶段

从阅读中感受美,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才可以。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品鉴能力。对于中学生可培养其对具体的人物举止、故事线索、作品特色、先进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有针对性的写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诵读、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阅读,部分学生还可以表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阅读能力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体现了中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及各学科的学习和提高,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理解课文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進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沟通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