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的“厚积”,在写作中“薄发”

2017-07-24焦云嵘

关键词:厚积写作阅读

焦云嵘

【摘要】 正如古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是积累语言广阔天地,是启迪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的過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使读与写巧妙结合呢?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7-120-01

0

一、阅读要有法可依

欧阳修讲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能够“开心明目”,而且“利于行”。阅读能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范例”。因此读书万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盲目泛滥;阅读一定要有侧重,有方法。

课内阅读重在悟技法。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在感悟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自然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经过这样扎扎实实地积累,持之以恒,在通过朗读品味,促进语言的内化,为写作铺垫更深的语言积淀。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如《我与地坛》、《荷塘月色》等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感情方面,都是典范之作。因此在学习时,走进作者的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多多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就能使自己积累不少高标准的写作经验。

课外阅读重在勤积累。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课外是“面”。课外的阅读积累,足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为他们妙笔生花、佳作绽彩奠定坚实基础。多诵读一些好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加以博览群书,就会有文化底气,就会真正领悟读书的味儿,人生的味儿,社会的味儿,宇宙天地的味儿。但是博览群书切忌“滥”,平均用力,消耗大量精力,就会得不偿失。要慎加选择,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的只需翻检,有的只是快速阅读,了解自己。

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早日养成主动阅读、独立阅读的习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使学生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积淀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把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

二、练笔要成为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同时,要勤于练笔,练笔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时时处处不忘练笔,让练笔成为习惯。

借助课文巧练笔。教学每一篇课文,都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练笔的情境。就像中央教科所著名专家张田若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在阅读教学中巧练笔,勤练笔,可谓低耗高效。这样的练笔,不要求长篇大论,只讲短小真切;不奢望立竿见影,只追求循序渐进。读写交融,既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刻而多元的理解,又能有效进行习作训练。

借助美文妙练笔。巧妙情境创设和方式的选择,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爱说。借助一些美文,可以进行多种有趣的练笔。比如在阅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之后,让学生也结合自身实际,借助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巧妙地展现母爱,学生会写得非常精彩。习作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这种半扶半放的写作过程中,理解写作要领,深刻感受众多作家巧妙绝伦的写法,学生会为自己下一步的“创”奠定坚实的基础。

练笔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练笔机会,巧妙引导,让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

三、生活要丰富多彩

维特根斯坦曾说过:“只有在生命之流中文字才有意义。”而生命的光彩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才能焕发。可见,不管是读还是写,都只有走进生活的乐园,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如果仅仅是从读文字到写文字,那么这样的读写必然是索然无味、毫无生机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并与阅读积累融合,将独特的个性感悟诉诸笔端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彩”。接触生活,要紧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出令人心动的美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珍贵的“镜头”,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富有个性的习作就会诞生。只有接触奇妙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捕捉多彩,才能真正理解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真正的内涵。

其次要帮助学生创造阅历中的“丰富”。高中生在校的三年时光是很短暂的,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会使他们终生难忘,那么,我们为何不在他们美好的时光留下点什么呢?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会不厌其烦地组织学生搞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或演讲,或野炊,或参观,或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这一个个被老师酝酿的活动,在给学生带来无穷快乐的同时,又带来多少独特的体验啊!这些趣味横生的多彩瞬间将是学生永生不忘的宝贵记忆。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不断更新变化的丰富的写作源泉,真正使习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个性的张扬。

所以,只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生活,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想象……才能将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转化成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也只有这样的积淀才会真正融进学生的生命之流。这样积累起来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才会散发出生活和心灵的浓香。

总而言之,读和写是个互进的过程。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多读,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勤写,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厚积”,才能在写作中得以“薄发”。

猜你喜欢

厚积写作阅读
“厚积”才能“薄发”吗?
厚积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厚积”与“薄发”
“厚积”才能“薄发”吗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