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小组比赛”,构建活力课堂

2017-07-24吴芳

关键词:合作兴趣

吴芳

【摘要】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虽然美术课程规定为必修课程,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不会对学校美术教育施以太多的压力,因此美术课堂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十分不容易,笔者设计了小组比赛的方式运用到美术课堂的三大学习领域里,通过合作和比赛,促进了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的学习。

【关键词】 小组比赛 合作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7-036-02

0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开展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虽然美术课程规定为必修课程,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不会对学校美术教育施以太多的压力。虽然国家教育方针与计划保证了美术课程的开设,但是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坐得住、学得好,这就要靠美术教师善于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实现了。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也正是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十多年,我总结出运用“小组比赛”来构建活力课堂效果良好。把小组比赛的方式运用到美术课堂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大学习领域里,促进了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的学习。

一、运用小组比赛,让学生自信完成“造型·表现”的课堂教学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最重的一个部分,它囊括诸多的美术门类,涉及绘画、雕塑、手工艺制作、造型游戏活动等多种学习内容,以创作具有一定造型性的视觉艺术形象为归旨。这对于学生了解多样美术形态的特性,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识、艺术规律、创作法则、技能技巧,进而形成初步的美术素养极具意义。

首先,我会使用示范和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技法、认知材料。比如在八年级上册《梅竹言志》这一课中,先把学生按自然组的位置分成四个小组,把小组进行比赛的内容和规则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这个课题学习的流程并且分阶段完成。1.思考:你对梅花、竹子的象征意义有哪些了解?托物言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列举其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感情的植物。罗聘与李方膺的两幅梅花一繁一简,给人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对比赏析两幅画,谈谈你从中体会的不同的意境。2.练习一:观察老师示范的方法,用带箭头的动态线分析一幅梅花作品,标出梅树枝干的伸展势态,理解作品布局的意向。3.练习二:欣赏墨竹作品,体会其中表达的意境,学习传统的技法,画一幅墨竹图。4.练习三:画几幅布局草图,明确梅竹作品的主次和呼应关系。5.尝试运用所学画法,分别以梅和竹为主题画一幅画。6.和各小组同学联合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整个课程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小组获得分数的评价标准:思考类的要求小组成员先阅读后讨论,再让小组成员写好上交,统一由一位代表讲述。老师根据合理性每一条加一分累计出思考这一模块的分数;练习类的要求小组每一位成员基本完成得一分,优秀得两分。设置小组纪律加减分,吵闹无序的减1分,组员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减0.2分一位,完全不画作业的扣1分,小组学习安静有序的加1分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示范和学习的加一分,找人代替完成作业的每一位成员减10分。老师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不搞“标准化”,不仅要关注学生对造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其是否学会了学习方法和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自尊心,加强自信心,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组比赛让学生的“设计·应用”作业更有创意

生活需要设计,设计需要创意,创意需要激发。在设计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意表现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采用的是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以“老师提问——小组讨论——小组回答问题——老师补充、拓展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程小组比赛的方式主要按照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小组纪律、小组合作力、小组成果等方面进行记录。现以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标志设计》一课举例说明:1、组织教学:课前按全班自然组分成四小组,陈述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制定小组评比的细则。2、导入新课:“你注意生活中的公共标志吗?”“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吗?”小组讨论发言。老师总结并提出教学目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标志。3、老师介绍标志的创意方法及设计过程,学生补充其它的方法。4、每位小组抽签决定自己小组要设计的标志,每组成员提供两至三个完整的标志设计稿,包括标志的名称,创意主题、使用地点和设计说明。5、小组评议:就各小组的发言情况、纪律、合作力、成果展示等方面记录成绩并公示然后进行小组评议。发现各小组的优点大力赞扬,提出各小组有待提高的地方。

三、小组比赛让学生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更专注地“听”、更积极地“思”,更大胆地“讲”

在“欣赏·评述”学习中,学生是否能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讨论、评述意见是否有独创性、语言表述是否逻辑清晰是本模块学习的评价标准;在课前是否作了充分的准备,有没有做适当的调查文稿、有没有收集相关图片或文字资料是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在这一学习领域我布置了最常见的书面作业——撰写赏析短文、对赏析短文评价设置如下表格,提供给学生自评和互评。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笔墨千秋》为例:老师先介绍中国画是一个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在观察认识上,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在形象塑造上,主张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象外之象”、“得意忘象”的艺术趣味;在表现手法上,讲究笔墨,以书入画,通过笔墨变化来呈现艺术心灵所直接领悟到的物态天趣,心与境的深妙凝合,以艺术想象来抒写艺术人生感悟。再介绍中国画的用笔和用墨:中国画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绘对象的形貌、质地、明暗及情态神韵。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墨中调入水分的多寡,运笔急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形成了画面上线条与墨色互补的多样性。中国画追求以画面气与势的表现、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变换、心与物的交融等方式营造特殊而隽永的意境;中国画在画面上讲求经营位置,画家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创作的需要,匠心独运,创造出心目中的时空境界。如宋代马远的《踏歌图》,画家如站在空中俯瞰,山中各种景象尽收眼底。画面多重空间交叠,意境深远。本课布置的作业为在本课中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写一篇300-500字的欣赏文章。小组比赛分数与每小组的每一位成员按照评价表计算分数得分进行比赛。

教与学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成功的教师总是选择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完成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设计创造性教学的方法研究,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体验、思考、想象中自身的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综合发展。而我采用的小组比赛的方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融合了评价法、讨论法等其它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小组比赛的方式只是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拒绝“选择”与“淘汰”。

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这是我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Z].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6.

[4]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Z].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6.

猜你喜欢

合作兴趣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