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7-24章婷婷王彩虹蒯乐王凡许建敏
章婷婷,王彩虹,蒯乐,王凡,许建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章婷婷,王彩虹,蒯乐,王凡,许建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毫针刺法是刺法灸法学的核心内容,毫针操作考核就是检验毫针刺法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手段。一套科学的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须从考核内容全面、评价细则明确,评分标准量化方面入手,使考核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毫针操作技能水平,进而达到提高毫针刺法教学质量的目的。
毫针;针刺;教学;操作考核;评价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学中实践性最强的课程,毫针刺法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检验毫针刺法的教学效果及评判学生对毫针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毫针操作考核无疑是一个重要手段。但没有考核标准,就无法客观、量化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髙低,更无从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刺法灸法学》的成绩[1-2]。而目前《刺法灸法学》教材的考核标准的指标体系比较笼统,对操作项目的要求均为方法正确、操作熟练等寥寥数语。临床实践中,每一种手法都有其操作要领,难以一概而论[3-4]。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而有效的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考核模式,将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评分环节等加以精细化,建立了一套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
1 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见表1)
1.1 考核内容的确立
考核内容的确立遵循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以及全面兼顾、强调重点的原则,包含了体位选择、消毒、定位、进针、行针、补泻、出针等毫针整个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反映每个学生毫针操作能力的真实水平,避免因一个手法或一个动作的操作失误而致考核结果有太多的偶然性。
1.1.1 穴位选择
由于身体不同部位的穴位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及进针手法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我们选择了肢体部的曲池、条口,胸腹部的天枢以及头面部的百会、印堂作为考核的穴位。以满足对各种进针手法以及不同的针刺角度、深度、方向进行考核的要求。
1.1.2 进针手法
常用的进针手法有5种,分别为单手进针指压法,双手进针指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百会要求单手指压法进针,其余穴位要求采用双手进针,其中曲池指切法进针、天枢舒张法进针、印堂提捏法进针,而条口则要求采用夹持法进针。针具选择上,条口使用0.30mm×75mm长针,其他余穴位采用0.30mm×40mm短针。如此针灸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手法和常用的针具均在考核的兼顾范围内[5]。
1.1.3 针刺角度、深度和方向
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是针刺操作的关键一环。根据所选穴位分别考核学生对不同的针刺角度、深度、方向的操作情况。条口直刺,方向透刺承山,深度约2.5寸;曲池、天枢采用直刺角度,深度约1寸;百会向后平刺,深度约0.5寸;印堂则要求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约0.5寸。
1.1.4 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
行针和补泻手法众多,但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提插和捻转是基本的行针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同样补泻手法中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是基本的补泻手法,是针刺补泻的主要方式,它既是临床最常用的补泻手法,也是不少复式补泻手法中的基本动作[6-9]。所以我们将最基本、最重要的提插、捻转行针手法以及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作为操作考核的内容。
1.1.5 其他
毫针刺法的操作考核力求切合临床实际,所以操作考核不能仅仅单纯考核进针手法、行针手法等。由于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使针灸科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0],因而消毒及医疗废物(使用过的针具、棉球等)的处置也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当然体位、出针等毫针临床操作过程中的其他各个环节都被列为学生操作考核的项目。由于针刺是否得气须依据被操作者的感觉自诉和操作者的针下感觉来确定,现有的量表和仪器均不适用评估得气感[11]。鉴于考核时学生互相操作,无法排除以假当真的可能,所以得气没有被列入考核内容。虽然如此,但影响得气的重要因素如针刺的角度、针刺的深度、取穴的准确性等都属于考核的范围,而这些项目操作的正确与否可间接地反映针刺得气的状况。
1.2 评分细则的制定
评分细则主要依据《刺法灸法学》教材[5]中毫针刺法章节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加以制定。虽然毫针操作的评判很难全部采用量化指标,但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评分细则的制定必须以合理、科学为原则。临床应用的每一种针灸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步骤和实施过程[12],而针刺治疗可视为一种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可以仿照外科技术《特定任务量表》的制定方法,将消毒、进针、行针及出针等针刺操作全过程进行细致分解,罗列出所有细节技术行为,按0或1两个等级评分[11]。为此我们对每一项考核内容进行技术分解,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比如将消毒细分为穴位消毒、双手消毒、针具无菌操作及医疗废物的处置4个考核指标,虽然使用的是一次性无菌针具,但操作时需要避免针具取出后各种污染针具的动作,所以在消毒的评分细则中就有针具无菌操作的要求。再如提插、捻转等手法的频率、幅度,虽然临床上根据刺激量的需要可有不同,但是我们在考核中还是设定了一定的参数范围,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行施提插、捻转手法时能否自如地掌控所要求的频率和幅度。还有补泻手法,评分细则中将动作的正确性放在首位,假如提插补法操作中无重插轻提操作,该手法分值为0,只有重插轻提动作正确,该手法的其他评分项才有评分值。至于有些考核项目中还特设了动作协调分,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在该手法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动作是否流畅、熟练,是否干净利落。总之,合理的评分细则减少了评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了透明度、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1.3 得分系数的确定
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手法或同一手法中各不同技术环节的重要性和操作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权重即得分系数。毫针刺法中,进针法以及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是毫针刺法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有人通过比较针灸医师和初学者的针刺手法,结果医师组进针及行针得分显著高于初学者组,而消毒和出针的得分和初学者组无差异,也表明进针和行针的操作难度更大[13],因而给予了较高的得分系数。同样在进针手法中,由于长针的进针技术难度要大于短针,所以长针夹持法的得分系数又高于其他进针手法的得分系数。再如补法或泻法的分值分配中,由于补或泻的操作正确与否决定了补或泻的效果,因而分值最大。此外,腧穴是刺灸法的刺激点,是实施刺灸法的基础,腧穴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刺灸手法的成败[14],如果考核中对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予考虑,则有违临床实际,如果给予较高的得分系数,又不合毫针操作考核的主题,鉴于此,给予此项的得分系数则较低。其实正如跳水、体操等打分比赛项目,不同的动作会有不同的难度系数一样,在毫针操作考核中采用不同的得分系数,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
2 考核评价体系的意义
2.1 客观评估学生技能水平
针灸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核心指标。以专业能力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最有价值的尺度[15-16]。毫针操作考核是毫针刺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检验毫针实训课程的有效方法。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以专业能力为指标,使考核评分过程变得透明、严谨,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毫针操作能力。现已被中国针灸学会在二年一届的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用来评估参赛选手毫针刺法的技能水平[17]。
表1 毫针操作考核评分表
注:补泻手法中如该项有误,则该手法操作得分为0。例如提插补法中如果操作者无重插轻提操作,则提插补法操作总分计0分
2.2 引导学生重视实训操作
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在学生毫针刺法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操作考核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实用性,提高了学习技能的热情,让学生更加重视技能的训练,自觉提高人体操作训练的力度,学生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增强,学习掌握针灸基本技能的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就得以明显提高[18-19]。进而改变了学生在刺法灸法课程结束后仍然无法在人体上运用毫针操作技术的状况,为针灸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实训课程中,可依据评分表各目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实训课教学效率,并使教学工作规范化,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标准化[20]。其次,学生在考核后,通过评分表能清楚自己的主要失分点,明白自己手法操作中有待加强和提高的地方。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评分表,对考核情况加以分析和研究,从而发现毫针刺法教学中的问题,找到毫针实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有研究者通过分析评分表发现学生在进针手法考核中,夹持进针手法得分低于其他进针手法,提示长针夹持进针较其他进针法有难度,在针灸操作技能实训时,就需要适当加强夹持进针的训练[21]。因此,毫针操作考核评价体系的运用,使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提高,真正起到了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
[1] 胡幼平,金荣疆,杨运宽,等.《刺法灸法学》考核标准改革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2):53.
[2] 刘晓娜,王富春,洪杰,等.《刺法灸法学》“分站式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949-947.
[3] 胡蓉.《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针灸,2011,31(7):643-645.
[4] 胡蓉,陈美仁.优化《刺法灸法学》操作考核标准几点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3):123-125.
[5]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80.
[6]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4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1709.20-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1709.21-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4.
[9] 东贵荣,马铁明.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4.
[10] 方欢,刘莉,于红,等.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55-1856.
[11] 李靖,Mary X Wu.针刺操作技术标准化考核之构想——来自欧美外科技术定量评估的启示[J].针刺研究,2011,36(6):450-451.
[12] 陆寿康.突出技能训练改进教学模式《刺法灸法学》教材编写体会[J].中医杂志,2007,48(7):652-653.
[13] 李靖,Lawrence Grierson,Mary X Wu,等.针刺手法操作行为的定量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3):247-251.
[14] 董勤.刺法灸法操作技能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J].中国针灸,2009,29(12):1013-1015.
[15] 董勤.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针灸,2008,28(4):309-312.
[16] 项平,何崇.近年来针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8(2):22-23.
[17] 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10’华佗杯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及规则[J].中国针灸,2010,30(3):233-234.
[18] 马铁明,姬脉平.强化针灸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3):244-245.
[19] 张宏,李素荷,李万瑶,等.提高针灸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19.
[20] 童毅,曹丽琰,秦竹.中医针刺操作评价指标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1):62-64.
[21] 蒯乐,瞿筱逸,张海蒙,等.2010’华佗杯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针灸,2012,32(2):173-176.
Establishment of an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Filiform Needle Manipulation
ZHANG Ting-ting,WANG Ca i-hong, KUAI Le, WANG F an, XU Jian-m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ed 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techniqu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needling and moxibustion method. The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of filiform needle manipul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for testing the effect of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technique teach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filiform needle manipulation should involv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contents, definite and detailed evaluation rules and quantified scoring criteria to make the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be able to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assess the students’ skills of filiform needle manipul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technique teaching.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Teaching; Manipulation examination; Assessment
R2-0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7.0876
1005-0957(2017)07-0876-05
2016-11-18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针灸推拿诊疗技术”建设项目(GCZX14013);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五期课程建设项目(SHUTCMKCJSYB2016017);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教育教学科研项目(2016JX05)
章婷婷(1980—),女,讲师,Email:zhangtt1999@126.com
许建敏(1964—),男,副教授,Email:jm.xu@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