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镇五教授灸法经验辑要

2017-07-24肖双凯林咸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艾炷温灸灸法

肖双凯,林咸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高镇五教授灸法经验辑要

肖双凯,林咸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灸法;名医经验;针灸疗法;辨证论治

高镇五教授,浙江慈溪人,浙江慈溪匡堰高氏世医第5代传人,原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及针灸学科创始人之一。自幼随父高圣水先生习医,后于天津及苏州研习针灸,曾走访陆痰燕、马雨荪、金文华、陈备永请求教益。高教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重视辨证,讲究因人因病、因穴因时、因地制宜及针药并用,详细研究和论述了不同质量毫针的不同温灸作用,对于用灸法治疗冠心病和眩晕有独到见解,并提出了针刺配合天灸综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疗法,主编《新针灸学》,合编《针灸解剖学图谱》《中医学辨证棍论》,发表论文30篇。

笔者有幸得以整理高教授医案[1],并面访高教授,从中获益颇多,现将高教授灸法经验介绍如下。

1 针灸合一 精研温针灸

高教授素来推崇灸法,强调“一针二灸”的理念[2],其认为温针灸是一种比较细致的灸法,其操作具有针刺、温灸的双重作用,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高教授通过因人、因病、因时的不同,采取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考与诊疗。根据毫针和艾炷不同规格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测量了温针灸时针体各点的温度,并对室温、艾炷大小的选择、艾炷松紧情况的不同、壮数与针体温度之间的关系都有详细阐述。

高教授提出,上述多种因素对于温针灸的效应都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银针体温度及针体温度上升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均高于钢针和不锈钢针;第二,粗针和短针的针体温度和持续的时间较细针、长针为快;第三,艾炷的大小对针体温度影响不大;第四,温针灸时增加艾炷,主要是起着重复作用,并且同时能够延长温针灸时间;第五,艾炷较松时针温略高,其针体温度的高低同室温成正比[3]。

有报道[4-5]认为,在使用温针灸时,只有在刺入腧穴时,其针体温度高于人体组织温度时,才能起到温针灸的作用,否则只会起到一般针刺加艾条温和灸的作用。高教授提倡临床中,医者应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疾病的不同,四季室温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相对应的穴位,适时调整针刺的角度与深浅,灸量的多与少,正确使用温针灸法,以提高疗效[6]。

患者,女,42岁,工人,1990年3月28日初诊。项部酸胀,转动不舒,仰头则晕,遇阴雨潮湿寒冷天项部酸胀更明显,病已2年左右,热天较舒。经某医院X线摄片检查示C4-6唇样增生,诊断为颈椎综合征。近1星期来天气阴雨连绵,项强酸楚,兼有眩晕。昨日头晕加重,夜卧不安,神情焦虑。胃口尚可,二便亦调。诊见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沉细弱,血压为108/72 mmHg。诊断为颈椎综合征。辨证为项痹,眩晕,气血上供不足。治拟活络蠲痹,温阳提气止晕。取百会、风池、天柱。患者靠桌坐位,双手托在脸颊,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毫针针刺,施平针法,百会向后横刺5分,再用艾条雀啄灸,啄1次/5s,共1~2min;然后按常规针刺风池、天柱穴,得气后加艾条温针灸5~10min,灸毕起针。3月29日复诊,项部稍舒,头晕减轻。处方操作同上。3月31日三诊,续有好转,治法同上。隔日治疗1次,共计治疗5次,自觉症状消失,近愈。

2 辨证施治 妙用和灸

《灵枢·五禁》:“补泻无过其度。”这实际上提出了哲学上量和质的辨证关系问题。补和泻不要过度,应当恰如其分。高教授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对灸法进行了深入思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对于阴寒凝结、瘕聚痞块、气血瘀滞、久年顽痹、阳虚欲脱等病症,灸法常胜于针刺。因此,寒证、虚证、脱证一般以灸法治疗为佳。艾灸时,宜轻灸或宜重灸、间接灸或直接灸、艾炷大小以及针刺与灸疗的用量、取穴宜少宜多等,都是以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病位的表里深浅、病症的寒热虚实和新久等为基础来进行辨证治疗的。

高教授指出,各种灸法其力量有强弱,作用也有区分。一般来说,艾炷灸,特别是艾炷直接灸的作用较强,顽病重证者宜之;艾条灸及温针灸的作用则相对较弱,病轻易愈者宜之。高教授临证注重灸量和不同病症的关系,提出急症宜急灸,慢病宜慢灸;小病小灸,大病大灸;轻病轻灸,重病重灸;体弱灸轻,体强灸重[7]。

温和灸即是用艾(药)条温和施灸,属于慢灸、小灸、轻灸的灸疗方法,比较适用于慢病、小病、轻病,可在慢性疾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强身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对部分药物疗效不佳,又不愿针刺治疗或劳动工作学习等原因无条件常去医院的慢性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后,在家由自己或成年家属进行灸疗。同时要注意,因温和灸作用力之所限,对急症、大病、重病不宜使用,以免耽误治疗时机,而须采用针刺或急灸重灸以及药物等其他治法。

对于温和灸,高教授注重实际疗效的确切可靠性,曾用多种观察指标对比研究。曾以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T4-5)、膻中、内关为主穴,采用灸法,以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和超声心电图为主要观察指标。患者取卧位,采用固定式可调艾条温灸器在穴位进行温灸。一般用补法为主,患者感觉温和舒适,温灸20~30min;虚中夹实者,适当结合泻法,使火力增强,稍感灼烫,灸5~10min。通过与针刺组对比,高教授认为温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疗效最佳,对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型亦有一定疗效,能改善左心收缩功能,降低心率,临床治疗确有良好依据[8]。

患者,女,57岁,主诉胸闷、心悸反复发作2年。近又发半月。2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悸,当时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诊断为冠心病,曾服用丹参片、肌苷等药,症状有所缓解。近半月来,因家务劳累又发生胸闷、心悸,心前区时有隐痛。发病以来,夜寐不安,口干多饮,腰酸乏力,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一般可。血压为150/90 mmHg。两肺(-),心率为80次/min,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心电图报告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 Dd:52mm,DS:46mm,CDM:4.5mm,主动脉运动减弱,重搏波基本消失。血脂测定,血清外观微混,TG:200 mg%,TC:206 mg%,HDL-Ch:43.6 mg%,LDL-Ch:122.4 mg%。中医诊断为胸痹(气阴两虚型)。西医诊断为冠心病。治法为益气养阴,蠲痹宁心。选择心俞、厥阴俞、膻中、三阴交、安眠。心俞、厥阴俞行温灸补法 20min,患者有温热舒适感;膻中、三阴交行泻法5min,皮肤略感灼烫,然后补法温和灸15~20min;安眠用毫针疾徐补法,缓缓“得气”,使感应弱而舒适,静留针15~20min。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觉无明显胸闷、心悸,心前区舒畅,睡眠转佳,腰酸乏力、口干等症状均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高教授认为,由于冠心病患者老年较多,身体多较虚弱,有的患者不易接受针刺治疗,而温灸法乃雷火针的一种发展,具有温和、舒适、易于接受的优点,且灸法疗效确切,故患者颇为乐意接受。

3 天灸新用 防治恶性肿瘤

晚期癌症患者多以正气虚弱为主,通过针灸的温阳扶正、行气散结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癌能力,缓解癌症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9]。

高教授曾以经穴-脏腑相关学说为指导,运用扶正祛邪方法,针刺配合天灸治疗肺癌16例,与单纯化疗组13例相比较,其临床症状改善,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10]。

天灸大椎、足三里等穴对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皮肤郎罕氏细胞(LC)密度明显提高;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P<0.01)。说明针刺配合天灸,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反应和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可以明显提高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对防治恶性肿瘤肺癌具有疗效。同时由于针灸,相对于化疗,无毒副反应并且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可以作为综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一种疗法。

在天灸的药物选用上,高教授以辨证为本,分别为扶正1号(丁香、冰片、麦冬、熟地、红花)、扶正2号(黄芪、党参、白术、川芎、冰片、斑蝥)、扶正3号(肉桂、黄芪、半夏、土茯苓、蛰虫、斑蝥)。上述药物分别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密封备用。临床根据不同患者情况的差异辨证选用,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剃毛,再用75%乙醇拭去皮脂,取药粉10 mg于穴上,用胶布固定。首次使用时,一般选择1号药,不使起泡。第2、3次可改用2号或3号药使起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起泡后就可将药揭去。如果水泡破裂,可用龙胆紫药水外涂,以防感染。一般5~7d换药1次(续贴),5~8次为1个疗程。休息约10d,可续下一个疗程。因癌症多为慢性,故治疗时间宜较长。

4 未病先防 灸法最宜

高教授熟读经典,重视传统理论,在“治未病”工作中积极推广,又根据临床实践,对灸法加以补充。

《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补三里以温胃中。”高教授在实际应用中针刺足三里穴,施徐补法,缓缓得气后静留针并施艾条温和灸,使其感觉温热,皮肤潮红,约5min。之后经过随访,反馈信息良好,患者没有发生新感染。

《备急千金要方》:“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高教授认为孙氏所言之灸法当是化脓灸,灸2~3穴即可,灸后必须有灸疮,并使保持一段时间,不要使疮短期即愈合。这样可使人体产生预防瘴疠温疟毒气的抵抗力,预防瘴疠侵袭,保持身体健康。“三两处灸之”,意为灸点不要过多,多则增加灸者痛楚;艾炷宜小不宜大,一般用麦粒、粟粒大即可。灸疮保持多天效佳。

《扁鹊心书》:“人以脾为母,以肾为根。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中脘,可防病摄生。”高教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灸上述四穴,可同补先后天,有较广的预防作用。一般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粟粒小炷灸法,或线香雀啄灸法。

《针灸大全》认为保健灸法就是无病施灸,以期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其介绍常用灸穴有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身柱、风门。前4个穴位灸之有较广防病作用,身柱用于小儿强身保健灸;风门用于预防感冒,为单病种预防。因其未明确介绍具体灸法,高教授指出,作为未病先防,艾炷宜小(用麦粒或粟粒小炷),灸两三处,每处3壮。神阙宜用艾条温和灸或隔药饼灸,不可起泡。

《黄帝明堂灸经》:“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手肘足胫上会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兆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灸三壮。”这是预防中风的灸法,是单病预防法。文中未提及艾炷之大小,高教授主张艾炷宜小,一般选用粟粒或麦粒小炷,不可过大或灸量过多。同时,必须根据中风的各项成因协调进行,要求患者节制饮食、禁烟酒,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平和,慎寒暑,适劳逸等,不能忽略这些方面而单纯依赖针灸、药物。临床中,高教授常选用足三里、丰隆,每次用1穴,二穴交替使用。采用天灸法,起一绿豆样小泡,让其自行吸收。约半个月施灸1次。暑天因要洗澡,可以暂停,秋凉后再灸。也可在涌泉穴用药条温和灸20~30min,使皮肤潮红。灸毕用咸附子1片(附子用盐水浸透)放涌泉穴。再用麝香止痛胶布固定。贴24h左右揭去,每星期贴2~3次。

对于未病防治,高教授主张四季都可以开展,根据常见疾病,针灸药结合,可增加效果[11],尤其是有较广防病作用的保健灸法,可以积极推广。

[1] 王雯菲,林咸明.高镇五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浅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2.

[2] 方剑乔,王樟连,马睿杰.高镇五教授和虞孝贞教授临证精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15-917.

[3] 张岚,高镇五.灸法的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14(5):40-41.

[4] 程珂,魏建子,沈雪勇.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的温度特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30(4):703-707.

[5] 董新民,董泉声,先茂全,等.不同灸法对穴位温度影响的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1999,19(1):22-26.

[6] 高镇五.试论毫针速迟刺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5):47-50.

[7] 吴美倩,高镇五.灸法调节免疫功能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15(6):51-53.

[8] 杨丹红,高镇五.温灸法治疗冠心病4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1989,9(4):49-50.

[9] 方剑乔.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10] 陈良良,解光尧,江克文,等.针灸对肺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针灸,1997,17(4):197-199.

[11] 方剑乔,马睿杰,王樟连,等.当代浙江针灸名家临证精要(一)[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2):137-139.

R249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7.0857

1005-0957(2017)07-0857-03

2017-02-10

肖双凯(1989—),男,2015级硕士生,Email:379691025@qq.com

林咸明(1966—),男,教授,Email:linxianming66@126.com

猜你喜欢

艾炷温灸灸法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Chinese Acupuncture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
隔姜灸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