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有效追问的方式
2017-07-20韦吉平孙卫民
韦吉平 孙卫民
【摘要】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深刻理解概念知识的内涵。追问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也能帮助学生清晰辨析模棱两可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更能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概念 追问方式 层递式追问 逆向追问 疑题式追问 因果追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108-01
0
数学概念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中的概念繁多且关系复杂,给学生理解、掌握、以及应用数学概念带来不少困难,有的学生死记硬背,不注意理解,忽略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在“概念”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反思数学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促使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追问”无疑是最佳途径之一。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深刻理解概念知识的内涵。追问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也能帮助学生清晰辨析模棱两可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更能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概念等等,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的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的追问有效?在“概念”类教学中,我们通过不同的追问方式可以使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深刻理解知概念的内涵。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做法,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层递式追问
层递式追问,是指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追问。即教师在听了学生的问答后,发现其思考有些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错误,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及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形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为止。层递式追问讲求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将一个较难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小问题。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模棱两可、容易遗漏前提条件的内容,教学时需要通过追问来不断补充、更新、完善学生的认知。
二、逆向追问
逆向追问,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要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讲清一个新概念,仅靠正面讲授是不够的。学生往往对新概念理解是正面的,在讲授新概念的同时,还要从新概念的反面加以剖析,加深认识。
比如在教学“角”的定义时,以前我们都是先读概念,再画角,既抽象有难以理解。在碰到这种类型的概念时,我们也可以反向运用。我们先不急着讲角的定义,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学生画完后,让学生回顾刚才画角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子追问:“谁来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画角的?”学生尝试着叙述,这样一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最后得出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学生学习角的定义既轻松又透彻。
课堂上很多学生会“人云亦云”这需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追问“反之会怎样”“你有不同看法吗”。如在教学学生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时,学生有如下见解,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老师可以这样子追问:“是不是可以说,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你有不同的看法吗?”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都相等”,这一发现才准确。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学生的反思能力理解概念。
三、疑题式追问
疑题式追问,也可以叫纠正式追问。面对学生不够准确、完整的回答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疑问、判断等类型的题目,教师通过追问,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或者通过追问提醒学生原来的理解不够准确,还需做深入的思考。我们可以举一些肯定例子和否定例子,来辨析概念,深入地去理解概念的本质。
四、因果追问
因果追问是反馈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追问,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教学提问中常常使用一些判断性语句,如“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等,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并不等于其掌握了问题,。学生有可能是靠猜测得出了答案;有时可能答案正确但过程错误;尤其是在集体回答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答案,只是对他人得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其本身并未理解该问题。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止步于判断结果,要由果探因,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解释思考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教学概念,亦是如此。
如:教学片断一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你是什么知道的?(追问)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通过因果追问,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不再停留在概念的结论上,还知其形成这一结论的由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追问方式,运用恰当的追问语言,把握追问时机,才能达到良好的追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