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2017-07-19曾秀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摘 要: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综述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载体、考核评价体系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科学积极的内容体系建设、课程本土化研究、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应是未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下称要求),认为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达到真正扎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效果。在实践中,许多高校通过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在学生理解、接纳心理学科、预防心理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大部分以问题为导向,更多的关注学生心理的预防矫正,缺乏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培养和挖掘。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这与我们《要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相借鉴,以此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旨在对现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试图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方向、设计内容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教学价值存在偏差

从现有研究来看,绝大部分认为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课程教学。但是,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偏差、教学内容学科化知识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目标教学价值方面,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以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教学目标价值受心理学消极取向影响,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课程教育的出发点,多采用问题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常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与预防大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明了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过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治疗与预防性目标,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与减少心理疾病,从消极的角度入手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普遍强调课程通过预防、适应、克服心理问题的功能来使学生被动地应对生活。

(二)教学方法、载体单一,教学模式刻板

在教学方式上,有些老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上看起来很丰富,很多样,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教学主要以讲授、提问、论证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化表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影响课程教材质量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中大多可见类似提出问题——讲授知识——设置情景(陈述案例)——引发讨论——提高认识——掌握预防问题机制的六步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知识化、学科化严重

柳友荣等人从现行近一百种心理健康教教材发现,大多数教材追求系统性和理论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有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导致大学生抱怨教育课程枯燥乏味、脱离实际。

(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层次性

研究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基本是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共性的问题,无法深入特殊个别的心理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探索也刚刚起步,缺少系统性、层次性的考虑。

(五)评价体系缺乏或单一,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研究发现,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都还是以卷面考评为主,例如出考卷、写论文。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存在专职教师数量少,兼职人员多,继续教育开展不足等问题。戴吉提出了提高门槛,实行准入制度;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建议。

二、针对课程问题提出的现有措施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发现对该课程存在的主要問题已提出了以下措施。

在教学目标教学价值这一问题上,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出以传统心理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目标,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在教学中,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对问题本身做出积极的理解,帮助学生生活学习得更美好,人生更富有价值和意义。课程应该汲取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操作性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养成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现实环境的积极行为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主观体验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把每个学生当做充满潜力的个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与积极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学生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发展成才。

针对教学方法、载体单一,教学模式刻板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王博等提出了团体辅导式教学设计方案:以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主题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思考、价值澄清与分享”三步骤。 戴吉等人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知识——体验——认知”。通过传统课堂讲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活动:团体训练、素质拓展、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通过心理测试加深自我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澄清和调整认知。尹秋云提出心理健康课程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内在激情,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提升等多种手段,教给学生体会过去,快乐的感受现在,满怀希望的面对未来,才能培养和增长其积极力量,对生活事件作出积极解释,形成积极人格特质。欧阳丹认为要以积极心理体验为主,要在课堂教育中设置正向、积极的情境和事件,鼓励学生去看去经历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美好事物。例如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和美丽。刘衍玲、潘彦谷等人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心理发生的角度提出,自主参与的课程组织形式,要重视大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与实践活动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强调课程的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

针对教学内容知识化、学科化严重这一问题,尹秋云提倡选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题材”来组织教学内容。“积极题材”包括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探索的案例,关注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素材,探索实现人积极人格的途径与方法。欧阳丹提出课程要從信心(自我效能感)、树立人生发展目标、乐观的培育、韧性(复原力)四方面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要务。从使学生能够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能够客观评价环境中的人、事物。蒋瑛瑾,张丽琼建议从关注学生积极成长的角度入手,在适当介绍心理疾病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积极应对的内容,如学习从积极的角度解读负性事件,发掘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邵迪、罗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他们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挫折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运用积极心理学进一步开放性探索个人优势与潜能。柳友荣等在大量实际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教材编写做了大胆尝试,将课程内容分为知识讲座、团体活动、心理训练、启思录四个部分,遴选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基础+模块”、“必修+选修”的课程系列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的问题,张孝凤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结合架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即:注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她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行,要突出系统性和全程性,注重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年级应设置不同课程内容。林晓桂提出了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五方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这五方面详对应的即是发现并利用个人优势、提升主观幸福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韧、激发内在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刘衍玲等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应该包括专题训练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艺术陶冶课程、微环境文化课程。专题训练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了解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技术;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心理素质技能形成,可以开展如营销活动、媒体设计、自我超越训练、健康运动等来开展。艺术陶冶课程指利用艺术的审美心理教育功能来开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获得真善美得熏陶和感染,从而引起个体的思想、情感、理想等的变化。她们认为,宿舍、班级等微环境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柳友荣等认为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问题,应设计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课堂和特殊需要选择学习相应的模块内容。

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戴吉等人认为,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所以可以将学生的自我体验作为课程考核的相关依据。如通过自我分析报告等书面陈述、主观幸福感量表等测量工具来检验课程效果。林静等人认为用分数的评价标准不能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课程评价可采用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行为观察、成长日记、作品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三、建议与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对目前文献的查阅、总结,笔者发现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上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同时,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1.系统的、有层次的、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导的内容体系建设是未来课程研究重点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是在挖掘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性,更应注意学生心理接纳的规律性和学生健康积极心理发展培养的规律性。

2.课程的实施方法、实践模式是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难点

虽然相关研究提出了在课程中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育载体。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实施难的问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学生的探索性、互动性,兼顾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体验、观察、探究中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潜能,进而培养自身的积极品质。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到主动的运用者,到主动的自我塑造中来。

3.课程本土化问题是未来课程研究必经之路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体系中就有对积极人格的论述。如何将积极心理学与我国哲学智慧和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积极教育理论和方法,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4.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在未来课程体系构建中不容忽视

在现有研究中,提出了通过自我分析报告、心理测量等方法进行考核。但在这些方法中,学生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大,考核效果难于评判。有些考核机制的实施也存在难度。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既是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也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所以设计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在未来的课程体系构建中也不容忽视。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趋势,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出成果,研究者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都认识都较为统一,但由于我国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提出的课程体系构建现在还缺乏系统长期的实践效果数据。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应该在课程体系、课程本土化、课程考核机制、课程的实施方法、实施模式的研究上下功夫。在积极推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客观的看待积极和消极问题,用积极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消极问题的积极面。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积极心理学本土化,注重对积极心理学的消化和发展。二是要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坚持学生发展功能和适应功能两者相结合,两者并重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402-404

[2]韩力争.积极心理学视角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5):94-97

[3]王博,吴飞.积极心理学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04-107

[4]尹秋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错位与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66-168

[5]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2(1):129-131

[6]蒋瑛瑾,张丽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4)

[7]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 250-252

[8]欧阳丹.积极心理学框架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014.1:70-71

[9]邵迪,罗骁.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品牌,2015.01

[10]张孝凤.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2):151-153

[11]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2(1):129-131

[12]戴吉,白蕾,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49-150

[13]刘衍玲,潘彦谷,唐凌.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2014.40(3):93-97

[14]柳友荣,吴桂翎.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有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0(2):83-85

[15]林静,胡敏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9):95-96

[16][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開积极心理学之门[M].候玉波王非.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

作者简介:曾秀华(1982-)女,广东兴宁,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港管理学院政工师,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生,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