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7-07-19许瑞容
许瑞容
摘 要: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不仅仅只是重视科研型的人才,还很重视复合型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培养高等人才的高职院校选择学生的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项素质的要求方面都有所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高职院校逐渐加入了对篮球的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一些好的效果。然而,仍然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如何让提高篮球的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篮球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式
在我国的体育活动中,篮球的发展实践比较长,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篮球这项运动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认可,而且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篮球涉及到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篮球教学在所有教学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篮球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及掌握基础的篮球机能,通过这些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使他们喜欢运动,进而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最终达到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目的。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篮球的教学理念和宗旨是最具有特色的,这也是学生们喜欢篮球课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篮球教学的改进至关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情况
就目前来看,在很多高职院校,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学习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比如,如何运球,给对于传球以及投篮的动作等,要不然就是组织几场球赛,然后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学校开设体育课,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一些重要的体育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篮球的教学中加入了娱乐和健身这两个新的概念。但是,在高校的篮球教学活动中,仍然有很多内容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学习教师的篮球动作,在模仿的基础上自己练习。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普遍重视竞争和成绩,没有真正实现体能训练的目的。
在进行体育课的安排时,通过各种调查和研究,得知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篮球的教学时间再具体的安排上,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其实,学生对于篮球教学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收到教学实践的影响,因此,在课程安排的时候,一定要有合理性。在课堂的内容设计方面,一定要不断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各项调查,得知现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都是以教材为主,然后简单的设计一些游戏和比赛,最常见的就是常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这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是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就会让学生渐渐地对篮球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在上课的时候缺乏积极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观念以及运动态度,对个人的性格发展造成障碍。高职院校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进行篮球教学活动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教师做主导,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不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要地位,各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篮球教学体现不出医学生为主。
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各种影响因素
(一)学校是否足够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越重视对篮球的教学,越有利于篮球教学的良好发展。目前,就体育教学方面的要求来看,我国重视的是健康的体育,也就是主要提高学生的身體健康素质,达到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目的。所以,在高职院校中,相关的领导需要承担重要的责任,领导越重视学校的篮球教学,篮球的教学质量就越高。通识,也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兴趣培养,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就是学生,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社会才能有更多的人才。
(二)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很重要。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前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业素质和水平高的篮球教师,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课程的进展就不会很顺利。一个篮球教师对篮球的理念以及想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自身能力有缺陷,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也不认真,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就很难对这门课程有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篮球教师的专业水平,只有教师真正热爱这门课程,教学才会更有效果。
(三)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很多,因此,对于篮球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在篮球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设计的课堂内容和上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选择常规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难以突破固有的模式和思维,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创新,缺乏主观能动性。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学生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也更加注重自我兴趣和活动的多样性,在篮球课上,会希望教师设计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只有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足够创新,富有吸引力,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的场地和运用器材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好的运动场地以及规范的运动器材是最基础的设备。根据各种统计忽然调查,可以知道,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运动场地以及器材极度缺乏,根本不能够符合篮球或者足球这种体育教学的要求。篮球场是篮球教学的基本需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缺乏场地和设施,会对学生当前的体育学习甚至今后的运动造成严重的影响。有一些运动场的建设知识临时搭建的,不规范,因此,要重视提高运动场地的质量和使用功能。
三、如何优化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活动
(一)对篮球教学要提高重视程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篮球教学的重要性,清楚篮球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对篮球教学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要大力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投入充足的彩礼进行篮球场地的建设,购买质量好的篮球器材,努力的营造良好的校园运动分为和环境,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加强篮球课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身体素质。
(二)较强对教师的培训
篮球教学要想保证质量,就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就当前来看,因为在高职院校中,篮球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所以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学校的教学情况,提高篮球教师的素质。学校在教师的发展问题上,要建立合理的进修制度,固定时期考察教师的进修情况,组织体育教师,给他们进行教学理念的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大科研力度,。除此之外,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教学业绩上做出严格的要求,进行奖罚制度,让教师之间具有竞争的意识。要确保教师的学历和能力相符合,保证教师具有专业的课程知识以及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发展。
(三)创新课堂内容,进行趣味教学
篮球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否喜欢学习以及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必须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地使用常规教学的模式,要打破固有的思维的方式,改变以往教师进行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模仿性的进行练习这样的上课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体能训练的效果。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同学们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拥有轻松愉快的上课时间。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学生对一门课程足够的喜欢,才会想要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想到一些新的方式,也就是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四)要将学生看作学習的主体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是他们成长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也关系到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始终要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观念的建立上,要以学生为重,学习很重要,但是无论到什么时候,学生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在提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是学生将运动看做一种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能够适应整个社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将这写特点和需求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篮球教学更好的发展,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语
自从高职院校开始设立篮球教学之后,其发展速度非常快,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及各种创新改革,篮球在具体的教学上有很大的变化,包括课堂内容的设计,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在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各个学校的篮球教学场地和运动器具,学校是否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设计的教学方法等。要想不断提高篮球课的教学水平和效率,首先,学校方面要对篮球教学更加重视,不断聘请专业的篮球教师,加强师资力量;教师方面,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方面,要喜欢篮球这门课程,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方伟.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1,04(07):285.
[2]王长兴.高等职业院校篮球联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中国学校教育(高等教育),2014,08(11):22-26.
[3]曹中旺.浅议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其改革[J].大众科技,2014,07(12):149-151.
[4]马洪涛.艺术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05(23):42-44.
[5]向松青.长沙市高职院校篮球运动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10(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