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2017-07-19凌芳
凌芳
摘 要: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每节课40分钟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兴趣 教学
一、引导主动参与,培养数学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厌烦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特殊感情——兴趣。变厌学为乐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这样做:上课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情感中,使学生产生好奇与求知欲,让每位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我在教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分苹果”中,示图、提问:“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按学习小组进行互动……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个别懒动脑子和懒动手的学生也主动参与起来,投身到“分苹果”的活动中……
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了,在合作互动中获取知识。
二、引导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独立思维后的相互交流,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更能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不同的个性差异等。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能培养他们的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合作精神;小组合作交流又能体现团队的力量,更能让学生有机会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获取数学知识,又培养合作精神。这,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这,更有效地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同学之间共同进步。例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的“拨一拨”中,(1)“你拨我写”中“五千零六”“二千三百”
(2)“我读你写”中八百零六: 九千零三十:
通过交流合作,使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学懂了,已学懂的优生可以做“小老师”了,使懒动脑、怕动脑的学生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了。
三、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除了结合教科书上的题材,还可以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分析、整理过程中去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
随着学生的互动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本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班中优生的脑子和手都动得特别“棒”。例如:在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万花筒”中,表示“235”这个三位数字把它拆分后再重新组合,如图:
师示图后,通过引导、启发、又出示教师自制的卡片,让差生也来参与动脑子动手——高举卡片“2”“3”“5”变换位置,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和探索。结果,班中的优生脑子和手都动得特别“棒”,霎时,能找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也不少——表示“235”这个三位数中的“2”“3”“5”变换位置后再重新组合,所表示的“数”就不同了——“253”“523”“532”“325”“352”。在老師的指导下,中、差生也能探索出正确答案了。此时,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微笑和赞扬的目光中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论运用什么教学手段或电教技术,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参与、亲身实践、多与同学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