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技巧
2017-07-19吴霞
吴霞
摘 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读对于学生的识字量拓展、语感知识积累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体会入手,提出四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技巧与策略,旨在为更好地实现语文的朗读教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關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构建技巧
一、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工作
小学时期的学生其学习目的、学习意识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的引导工作,同时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程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旋涡里打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久经考验的真理。如三年级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这般优美的文字,可以提醒学生大声朗读,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美丽的大草原,感受作者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策略运用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加强情感方面的学习。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作“美读”,“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读来意会,从读的情况中最易看出读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领悟文章内涵的能力必然会不断增强,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例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朗读课上,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株”,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株”“两株”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学生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当然,朗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我们也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教师要做好引导朗读工作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使朗续训练全面开花。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另外,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我在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由于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要做好朗读的评价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过程就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形式多样的评价可有效地指导、激励学生朗读。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一人读,全班评价。学生一读完,其余同学马上口头进行评价,此举收效最快,也最常用。除此以外,可以两人互评。以前后坐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笔者还见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
总之,指导学生以朗读感悟文本,从而实现与作者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需要各个年级、各个阶段的老师常抓不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架起这样一座朗读之“桥”,让学生心灵世界与作家生活世界、作品思想世界对接、交融,构成一个圆融的生命空间。
参考文献
[1]郑飞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艺术, 2008 (07).
[2]周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08).
[3]袁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