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
2017-07-19陈阳冼晓晖石育芬陈少娜胡娟
陈阳 冼晓晖 石育芬 陈少娜 胡娟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廉江 524400)
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
陈阳 冼晓晖 石育芬 陈少娜 胡娟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廉江 524400)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即三级质控法;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开展三级质控,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全面加强对终末病案的质控。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和返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和返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差错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终末病案;质控;PDCA循环法
终末病案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患病经过、检查、治疗情况的记录,它是制定医疗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依据[1]。同时,终末病案质控作为医院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提高医院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工作顺利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终末病案质控质量,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传统的终末病案质控管理方法即三级质控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低、患者投诉率较高等[2]。本研究探讨终末病案实施PDCA循环法开展三级质控,遵循科学流程,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全面加强对终末病案的质控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8.9±12.7)岁。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9±1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即三级质控法。质控医师对病案进行一级质控,加强对出科或科室内病案的质量控制;病案质控科对病案进行二级质控,全面质控病案质量;病案室对病案进行三级质控,负责终末病案的质控。
1.2.2 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开展三级质控,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全面加强对终末病案的质控。具体为:(1)在计划阶段,通过观察指标及文字等形式,对终末病案质控工作进行表达,将终末病案质控工作的最终目标有效分解给各个部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安排,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各个环节的任务得到有效管理,并根据既往的工作经验拟定实施措施。(2)在执行阶段,根据计划拟定的目标、实施措施,分步骤、有重点地执行,合理配置质控工具、人员、手段等资源,加强对参与终末病案质控人员的知识培训,以讲座、发放相关资料、张贴操作流程图等形式,提高参与终末病案质控人员的业务水平,而培训内容包括终末病案质控的技能、基本知识、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等;同时,终末病案质控部门应根据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出参与终末病案质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将终末病案质控工作细化,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成立终末病案质控的督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终末病案质控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保证终末病案及时书写、修改、打印、签字、归档等;开展关于填写终末病案的培训,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填写首页信息,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无疏漏,及时将终末病案上交。(3)在检查阶段,主要对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进行逐项检查,针对终末病案质控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终末病案上交情况,加强对终末病案的信息进行核查,严格按照医院评审及管理标准,对终末病案进行质控,系统分类,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科室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反馈。(4)在处理阶段,主要对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进行全面总结,通过组内讨论,查阅文献,征求相关专家等方面的意见,确定最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优先实施,形成既定的制度。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和返修率。采用本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累计发放102份调查表,有效回收102份,有效回收率100%。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等级,评分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一般;0~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3~4]。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返修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和返修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返修率比较[例(%)]
3 讨论
当前,PDCA循环法广泛用于医院管理质控工作中,是一种科学化、标准化的循环管理系统,对于提高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终末病案质控的三级质控开展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严格遵循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可使每一名终末病案质控人员均参与终末病案质控工作,通过集思广益,借助团队的智慧,鼓励提出问题,共同寻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次改进,循环应用,充分解决终末病案质控中存在的问题[5~6]。此外,对于终末病案质控部门而言,应用PDCA循环法加强三级质控,可提升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最大限度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PDCA循环法在充分考虑工作人员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医院现实情况,注意以人为本,重视各项终末病案质控工作落实到实处,结合相关的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有效处理各种关系,确保在提高终末病案质控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终末病案质量完善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和返修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差错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邹湘蓉,雷玉群.通过PDCA循环法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应用实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6):426-428
[2]姚华华,姚秋女,宣彩英,等.PDCA循环在精神科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1):1313-1315
[3]李放军,胡立珍.PDCA循环法在护理文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8):73-74
[4]刘敏.四级质控法在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4):463-464
[5]刘盈,黄丹,赵越,等.连续PDCA循环模式提高医院电子病历质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9):659-662
[6]初红.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 (7):21-22
R19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060
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