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ESP教学的衔接研究
2017-07-14赵秋敏
【摘要】本文阐述了慕课应用的优势和ESP英语教学的发展,在分析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分析MOOC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带来的多方变化和挑战,探讨MOOC的教育模式与EPS的结合,并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实证研究该结合对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致力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对ESP教学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考核等环节进行探讨,力求从构建教辅资源平台方面提出建议,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慕课 ESP教学 衔接研究
一、MOOCS(慕课)的发展及其优势
当前 MOOCS(慕课)资源非常丰富,2008年首次提出,并在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全面发展,MOOC的全新教學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它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它全新的教育模式引起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促进专业英语教育社会化,建立“平台资源共享+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翻转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目前,国内的慕课使用模式为英语教学团队事先录制慕课视频或整合网络平台资源来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保障;然后在传统课堂上进行作业检查、讨论、知识点讲解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传统课堂内容从“教材讲授”转换到“学生练习”,教师的主要作用也转换为引导和检验评估。
二、ESP的发展现状
ESP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 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明确,专业性强,要求学生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把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引入英语教学中,使生们在英语学习阶段最大程度的获取将来工作所需之英语能力,二是特殊的、专门化的内容,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有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社会需求推动了 ESP 教学的发展,ESP 教学模式成为 ESP 研究的热点。
三、慕课与ESP教学的衔接可行性分析——以东方学院为例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断更新改革的形势下,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慕课教学活动,开展慕课辅助教学的基础是什么,如何能够更好的应用慕课这一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等问题都有待研究和解决。在高校开展慕课教学的前提、基础和要求都有哪些,是否所有院校都适合和有能力开展慕课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之后的教学评价是否客观等,都是教学人员要考虑和合理设置的等问题都是实证研究中首要考虑。因此,笔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进行充分的分析系统构建基于MOOC 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1.ESP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学生学习目标是基础。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一所具有20多年历史的省教育厅直属的民办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对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更加细致和实用的改进,要求在公共英语课基础上,对学生分专业进行结合专业、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活动。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汇总多年来英语教学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分析。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文专业,及艺术专业有针对的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同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学院的培养方案制定急需慕课这一开放性的,内容丰富的,资源完整的教学模式辅助来完善专业教学。这为慕课的使用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慕课这一优质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开拓了广阔土壤。
2.高水平师资力量也是影响ESP教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形成一个科学全面的ESP英语教学体系,师资力量是核心问题,是基础之首,英语教学对师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英语语言能力强,更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素养,人文背景知识,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极强的能力,对专业知识具备高度的敏感度等特点。教师还要具备使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意识和动手能力,还要创新创造多元化英语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较好的掌控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英语学习浑然天成。黑龙江东方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自学院成立以来,多次进行师资配置调整,一线教师均多次参与全国高校教师论坛,外研社外教社组织的历年研讨会,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上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专业上的术语阐释和说明,都极为重要。
3.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是ESP教学和慕课应用的前提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在ESP教学和慕课的应用上是基础。制定系统的、相对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这一措施的保证是要在教育资源完全开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途径和方式进行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翻转课堂,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继而增强其英语运用能力。黑龙江东方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投入极大,近五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语音室建设,于2012年引入大学生作文批改网,2015年引进Itest网上英语测试系统,购置一系列的教学、测试软件等举措都是将无纸化公平的考试方式的推广。
4.英语学习过程性评价是ESP教学和慕课应用的重要环节。黑龙江东方学院在近几年在大学英语成绩上采用过程管理综合性评价+终结型评估的形式考核。英语慕课在学分认定上,至少会遭遇两方面的困境。(1)如何跟踪了解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在线课堂”性质让学生的诚信程度难以把握—“替学”“抄袭”和“作弊”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而且如何衡量学生平时学习的频率和投入的时间,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跟踪记录。(2)如何实现不同专业之间学分不同的认定。非本校慕课如何能够使学生拿到学分,或得到过程性评价分数也是一大问题。东方学院的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性评价已经开展数年,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折合比例,最终合成学生一学期的英语总评成绩。
5.考试形式的客观是ESP教学和慕课应用的有效检验。结合Itest 的英语综合性考试,是慕课和ESP结合是是否成功的有效检验。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事先录制慕课视频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Itest语言测试系统避免了“替学”“抄袭”和“作弊”的现象。这一测试系统的特点是,以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英语测试试题库,针对各个题型进行试题随机重新组卷,大大降低了学生考试抄袭的机会。同时,题库的及时性有所保证,在当前信息更新极快的社会发展步伐下,试题的更新也使衡量和测试学生英语水平和知识更新的必备条件。
四、慕课与ESP结合的不足与展望
新生的慕课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其推广存在诸多问题。1.跟踪了解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是否有充分效果。2.如何实现不同专业之间学分不同的认定。3.为学生提供的慕课资源是否对其专业有针对性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高校其他课程建设的研究领域。通过举一反三,将研究的成果利用到最大化。本研究成果對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对教辅资源平台设置提出了有效建议并提供了一套实践意义很强的资源,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从基础课程的课程资源建设入手,对知识结构进行再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双语教学资源整合,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吾文泉,周文娟.基于“慕课”现象的ESP教学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57-62.
[2]钱敏娟.慕课课程模式ESP发展新机遇[J].海外英语,2014(4): 19-21.
[3]王俊凯,陈洁.教育信息技术在ESP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2015(1):62-66.
[4]杨桂兰.ESP网络教学模式研究风教育与职业,2010(5):104-105.
[5]徐宏幸.慕课环境下的ESP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2):06-11.
[6]谢国平.大学英语慕课的前景与问题探讨[J].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2015-11.
2016年度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研究课题项目《慕课与ESP教学衔接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编号:T2016012。
作者简介:赵秋敏(1982-),黑龙江东方学院讲师,东北农业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