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及其特色
2017-07-05李杨映雪
李杨映雪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及其特色
李杨映雪
(中国教育学会,北京 100007)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推进高中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中学与大学的衔接等成为了近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背景下,国内进行了本土化的大学先修课程的试点.首先,对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比了中美在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之间的主要差异;最后,讨论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改革的发展方向.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中美比较;高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指出,中国的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伴随高考改革、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等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得以逐渐建立起来.大学先修课程或类似的课程已成为许多其他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以美国为例,首先对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对比中美在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之间的主要差异.最后,讨论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改革的发展方向.
1 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起源于20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避免中学、大学之间课程重复,并为禀赋异常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充分发挥潜力,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当时的中学与大学开始协作进行相关研究并开发课程.1952年,第一批11门课程开始试点.1955—1956学年,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正式接管此项目,开始了数十年在教师培养、课程研制、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工作[2].
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截止2017年,美国共开设有37门AP课程(详见附录).这些课程涵盖了艺术、英语、历史与社会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科学、世界语言与文化等6大学科类别.例如,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开设了微积分AB、微积分BC、计算机科学A、计算机科学原理、统计学等5门课程.除此之外,美国AP还专门开设了两门分别叫做“研讨会(AP Seminar)”和“研究(AP Research)”的结业课程(Capstone Courses).这些课程集中体现了美国AP课程的丰富性、探索性与创新性的特点[3].
美国AP课程的评价具有甄别性强、知识与能力并重两大特点.首先,AP考试只在每年5月的第一周或第二周举行一次,其主要目的在于甄别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大学选拔优秀学生提供重要参考.其次,尽管每门考试的具体要求不一,但考试时间基本为2~3个小时,而考试的形式以选择题与开放性试题为主,旨在同时测试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自1956年起,美国AP课程在大学先修项目理事会(College Board Advanced Placement Porgram)的管理下逐渐被全美许多高中所采用.2016年美国共有21 953所高中的2 611 172名学生参加了4 704 980人次的AP考试;4 199所大学将AP考试成绩作为其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5].诸多研究表明,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对促进高中与大学的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6].但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也指出,AP课程的内容及测试具有精英主义倾向,对来自非主流背景(比如非洲裔、西班牙裔)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偏见,从而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来自不同种族、文化、社会阶层背景的学生之间的差距[7~8].这些是美国AP亟需进一步讨论与解决的问题.
2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及其特点
虽然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仍处在探索初期,但经过近年来多方的共同努力与发展,已建立起基本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方式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均展现出了若干特点,这些特点具体如下.
2.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助力高中课程改革,增进学生学习与大学招生的多样性.
中国大多数高中目前仍然采用的是标准化、统一化的课程,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多样化课程.随着中国高考改革逐渐打破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机制,学生拥有更多探究自身兴趣的空间,教师也被鼓励运用更多样化、具有包容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致力于通过改革高中课程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增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与协同改革.
与此同时,大学先修课程还为一批学有余力或有学科兴趣特长的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引导其从自身兴趣、从更长远的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路径与节奏,并从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做更充分的准备.
此外,高考改革正在朝着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方向迈进.随着先修课程建设与考试设计的不断完善,今后大学先修课程很可能会成为部分高校进行招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同时大学先修课程评价所具有的特点(强甄别性,知识与能力并重)将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信息以帮助大学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潜质进行评价.
2.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
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既不是大学课程也不是中学课程.作为具有衔接性、选择性和引导性特点的课程,它不能取代大学的基础课程,也不能完全按中学传统的方式来教学.
首先,在课程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与中国本土大学的对接,在试点初期立足于先建设大学里专业需求量较多的课程,例如数学类、物理类等基础性学科课程.目前,课程完全是由中国本土专家自主研制.作为衔接性课程,它既不照搬大学基础课程和课时要求,也不试图去替代大学的课程,这既满足了大学对学习深度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中学教师教学水平以及课时较为紧张、高考复习仍是主要任务的客观现实.在有限的课时和篇幅内,为中学生展现某一学科的概貌和基本的逻辑框架是设计初期面临的最大挑战.先修课程的首批试用教材从试用讲义到最终出版历时近三年,比如微观经济学教材,便由大学专家团队一边针对高中生授课一边编写而成.
其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等来选择相应的科目进行学习.如上所述,“学生自主选择”是美国AP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意味着课程和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匹配,鼓励学生发展其个性与特长[9].与之类似,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教育研究者、实践者与政策制定者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确定了“爬梯子”的原则,即虽然圈定了学习知识的主要范围,但不在能力要求和发展空间上封顶,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尽情地施展.例如“物理力学”这一科目的大纲就将知识点进行了分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高层次的内容进行学习.另外,除了试点学校内教师现场授课外,目前也已经有数十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学开放式网络课程)免费供有需要的学生们学习,学生无论是在学科方向、学习方式上,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第三,大学和中学的“衔接”还体现在学习习惯的引导性上.在课程的研制过程中,专家们非常关注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的异同,试图把中学生从一味“练题”、讲究解题技巧的习惯上,逐步向理解学科概念、把握学科本质上引导.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自学能力,用最适合中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向他们阐明更高深的学科概念.如“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对许多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通过课程与教学专家的设计,最终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背后的联系和原理.
2.3 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形式开放、内容灵活、时间充裕.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评价方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生考试上,“甄别性强,注重考察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以及所具备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考试评价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目前,从考试设计来看,坚持了由专家委员会主导、大学专家命题的原则,题型基本以推演、证明,甚至开放题为主.其次,考试时间非常充裕,一般为5~8题,3小时(通用学术英语笔试为2小时,文学写作为2.5小时),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三,考试的知识范围限定在课程大纲内但不会面面俱到,同时对所考察的能力也尽可能不设上限.这些特点使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有着显著不同.学生如果对学科没有深入的理解,将会难以在这些灵活开放的考试中取得成功,同时很难通过大量“刷题”来获得高分.因此,这一新型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激励学生打破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
此外,中国的先修课程考试还通过借鉴国际大型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念与技术,记录每一位学生对测试问题的回答,并对其从知识、技术和能力3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测评,让学生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与反思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同时也让大学能够更准确、全面地甄别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学习潜力.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评价的另一特点是由第三方机构来设计并实施考试与评价,而不是一所或几所大学来主导.学生在完成先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后,将获得由专业机构认证的考试成绩.评价机构的独立性、考试成绩的标准化与可比较性,为大学更全面地考核录取新生提供了重要的指标性信息.这也是大学先修课程的考试成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接纳和采用的重要原因之一[10].
2.4 实施效果
大学先修课程在中国的出现、建立及实施,响应了国家多样化培养人才的要求.只有当多层次、多方向的大学先修课程得以实施之后,中国的高中生才能从传统的“标准化”、“一刀切”的课程学习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朝着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2014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始投入到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试点工作中来.作为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很好地发挥了第三方公益组织的作用,搭建起了“大学—高中”协同合作与改革的试点性平台.截止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多,坚持了以大学为引领的原则,在相关高校、专业学会、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中课标组等的全力支持下,邀请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组建了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专家委员会(其它学科亦在积极筹备中).全国已经有一百余所优质中学加入到试点工作中来,千余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培训,一万六千余人次的学生选课上课,近五千人次的学生参加考试,四十余所大学为此设立了考点,出版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力学、通用学术英语、文学写作和微观经济学等7个学科的试用教材,并为有意愿学习先修课程的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了三十余门先修课程MOOC(均由大学提供).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先修课程已经被尝试整合进一些试点中学的整体教学安排中,将其与中学现有的必修课、选修课等一系列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尽管不同的学校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但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已经有中学在先试先行.
3 大学先修课程的中美比较
以上对中美两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分别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在目标、内容、评价方式与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表1对这些异同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表1 中美大学先修课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如表1所示,在课程的发起背景方面,中国面临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高考改革、高中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新情况,中国大学先修课是配合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所发起的一项试点项目.而美国大学先修课在先期更多是由大学、中学等教育机构和研究者发起的,这符合两国不同的体制与国情.在课程目标方面,中美两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均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卓越性与创新性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美国AP旨在促进“高中—大学”的衔接,而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则定位于助力高中课程改革,增进学生学习与大学招生的多样性,即在中国已有的标准化课程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选择.在课程内容方面,两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均为自主研发,体现出了衔接性与选择性的特点.然而,美国AP的起步早于中国60年,已形成丰富、成熟并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而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与美国不太一样的是,中国大学先修课现阶段主要关注与中国大学教育体系的对接,以及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在课程评价方面,中美均由第三方机构负责开发与实施考试与测评,并通过灵活开放的考试形式来测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达到甄别筛选学生的目的.与其完备的课程内容体系相关,美国AP课程的考试成绩也已被美国大多数的大学所采纳,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而与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与测试体系以及如何使用评价测试结果等方面,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最后,就实施效果而言,两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均获得了参与学校的认可,体现出促进学生学习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优势,并展示出了继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美国大多数的高中与大学已接受AP课程体系,使其已成为了美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性与卓越性.尽管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实施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但其已在试点学校及学生身上展现出了若干积极影响,比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解决灵活开放问题的能力更强了.美国AP课程对其学生学习、教育改革与国家创新所产生的积极、广泛、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它也将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总结与展望
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已经起步,并搭建起基本的教学与考评体系,但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与改进,才可能达成其衔接性、选择性与引导性的作用,实现助力高中课程改革、增进学生学习与大学招生多样性的目标.
这一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大学、高中、考试评价机构和学生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因此,在推进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科学规划、统筹考虑,批判性地学习美国及其他国家AP课程的经验与教训,由优质、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比如中国教育学会)负责提供先修课程的各项服务[10].其次,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诸多差异.比如美国大学录取主要采用申请制,而中国大学目前还仍以高考为主要机制;美国大学主要采用学分制,但中国大学主要采用学年制;再者,美国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和中国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也很不一样[11].这些差异要求相关组织与机构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方式与路径,不断尝试、调整和修正,而非全盘照搬美国或其他国家的AP课程.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性与卓越性的人才,这对中国的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作为一股新兴、蓬勃的改革创新力量,正在探索如何以“助力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学习与大学招生多样性”为特色的课程目标,以“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为特色的课程内容,以“形式开放、内容灵活、时间充裕”为特色的课程评价方式,为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卓越品质的人才.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838/201008/93704.html, 2010-07-29.
[2] College Board.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 [EB/OL]. New York, NY: College Board. Retrievedfrom: http://www.collegeboard.com/prod_downloads/about/news_info/ap/ap_history_english.pdf, 2003, June 15.
[3] College Board. AP Central-Course Descriptions [EB/OL]. New York, NY: College Board. Retrievedfrom: http:// 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public/courses/descriptions/index.html, 2017, June 15.
[4] College Board. The Introduction of AP Exams [EB/OL]. New York, NY: College Board. Retrieved from: https:// apstudent.collegeboard.org/takingtheexam/about-exams, 2017, June 15.
[5] College Board. Annual AP Program Participation 1956—2016 [EB/OL]. New York, NY: College Board. Retrived, June 14, 2017, from: https://secure-media.collegeboard.org/digitalServices/pdf/research/2016/2016-Annual-Participation.pdf, 2016.
[6] Sadler P M, Sonnert G, Tai R H, et al.[M]. Cambridge, MA: Harvard Education Press, 2010.
[7] Solorzano D G, Ornelas A. A Critical Race Analysis of Latina/o and African American Advanced Placement Enrollment in Public High Schools [J]., 2004, 87(3): 15-26.
[8] Klopfenstein K. Advanced Placement: Do Minorities Have Equal Opportunity [J]., 2004, 23(2): 115-131.
[9] 刘清华,樊本富.美国AP课程教育理念对中国大学自主招生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90-94.
[10] 李骐.美国AP课程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兼谈建立衔接大学与高中教育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J].教育探索,2014,(12):145-147.
[11] 尚俊杰.大学先修课催化教育深层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10-23(2).
附录: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列表(2017)
学科课程 1. 结业课程(Captones)1.1 研讨会(AP Seminar) 1.2 研究(Research) 2. 艺术(Arts)2.1 艺术史(AP Art History) 2.2 音乐史(AP Music Theory) 2.3 视觉艺术2-D设计(AP Studio Art-2-D Design) 2.4 视觉艺术3-D设计(AP Studio Art-3-D Design) 2.5 视觉艺术绘画(AP Studio Art Drawing) 3. 英语(English)3.1 英语语言与写作(AP English Language & Composition) 3.2 英语文学与写作(AP English Literature & Composition) 4. 历史与社会科学(History & Social Sciences)4.1 政府与政治比较(AP Comparative Government & Politics) 4.2 欧洲史(AP European History) 4.3 人文地理学(AP Human Geography) 4.4 宏观经济学(AP Macroeconomics) 4.5 心理学(AP Psychology) 4.6 美国政府与政治(AP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 Politics) 4.7 美国史(AP United States History) 4.8 世界史(AP World History)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5.1 微积分AB(AP Caulculus AB) 5.2 微积分BC(AP Calculus BC) 5.3 计算机科学A(AP Computer Science A) 5.4 计算机科学原理(AP Comupter Science Princples) 5.5 统计学(AP Statistics) 6. 科学(Sciences)6.1 生物(AP Biology) 6.2 化学(AP Chemistry) 6.3 环境科学(AP Environmental Science) 6.4 物理学1(AP Physics 1) 6.5 物理学2(AP Physics 2) 6.6 物理学C:电和电磁场(AP Physics C: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6.7 物理学:力学(AP Physics: Mechanics) 7. World Language & Culture(世界语言与文化)7.1 中文语言与文化(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7.2 法语语言与文化(AP French Language and Culture) 7.3 德语语言与文化(AP German Language and Culture) 7.4 意大利语语言于文华(AP Ita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7.5 日语语言与文化(AP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7.6 拉丁语(AP Latin) 7.7 西班牙语语言与文华(AP Span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7.8 西班牙文学与文化(AP Span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责任编校:周学智]
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no-American Comparison
LI Yang ying-xue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07,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mode and the cohesion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content, the localization of AP courses pilot zone has been set up.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tent of American AP courses, Chinese AP cours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n, compares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and evaluation.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that we are facing in the Chinese AP courses and the direction of its fu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Sino-American comparison;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G40-059.3
A
1004–9894(2017)03–0010–05
2017–06–18
李杨映雪(1985—),女,贵州福泉人,硕士,经济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