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的练习钢琴

2017-07-05刘星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效

刘星

摘要:正确的练琴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练习的效率效果,要行之有效的练琴应该注意从读谱开始培养良好习惯,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多慢练、重难点专项练习、分手分声部练习、适宜指法安排、引入踏板的时机,以及具备自我辨别与思考力,让练习变得更高效。

关键词:练琴方式;正确适宜;高效

中图分类号:J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51-03

笔者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因为练琴的方式与习惯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导致练习的效果不佳,还课质量不高的情况。教师此时不仅仅要指出学生弹奏中的错误与缺点,更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到出现错误的根源,从其练琴的方式与习惯上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与质量。笔者将从自身演奏、练习的经验经历及在钢琴教学中总结出的指导经验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方法,希望和教学同仁共同探讨交流,也希望能对正在学习钢琴的学生们和爱好者有一些实际的帮助。

一、形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从准确读谱开始

曲谱是作曲家表达思想情感、创造音乐形象的手段,是演奏者进行再创作的重要依据,准确的读谱是正确把握曲谱风格及音乐语汇的首要條件。“读谱”,尽管只有两个字,却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好这一点。准确的读谱是演奏作品的第一步,这一步没走好,一旦有了错误的第一印象,形成了错误的演奏习惯就会影响练习的进度与弹奏的质量、演奏效果,极有可能长时间保持错误的演奏方式很难改变,还得另外花时间纠正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喜欢学习新曲目前先找音响资料听,才能知道曲目是怎样演奏的,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对曲谱本身认知度相当低,会因“凭感觉”练习而出现各种错误的情况。

如何做到“准确读谱”呢?在学习一首新曲目时不要着急弹奏,而应该先把谱子从头到尾认识一遍,从曲名、作曲家、作品号先看,获得曲谱的第一印象,能够从而获知一些诸如曲目的类型、创作年代、作曲家所属流派的大致信息。然后从曲目的调式调性、速度术语、表情术语、旋律发展特点、乐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方面去认识,对曲目本身有一个大体的轮廓印象。

要看清“三号”——谱号、调号、拍号。不是所有曲谱都是一高音谱号和一低音谱号,有可能是相同的谱号,有可能曲目中会出现高低音谱号换用的情况;调号有可能改变或者有临时升降记号;拍号有可能改变。

速度术语与表情术语是如何演绎曲目的重要提示但普遍被学生所忽视,所以多数学生对曲目应有什么样的速度演奏及曲目内在的音乐情感要求掌握得并不明确,即使弹熟了曲目以后仍以不适宜的速度、没有感情色彩或曲解的方式演奏。这在识谱最初阶段就应该找出并认准,不知道的应该去查找音乐表情术语辞典并写明在谱面上,有些学生会上网查找,但结果往往有谬误。

按照力度标记结合旋律特点弹奏出相应的音量。有些学生对于曲谱上出现的力度标记毫不留意,要么一强到底要么从头到尾都弱奏,要么只有简单的强弱对比。不仅应该建立对表示强弱的字母的敏感度,同时还应该对渐强渐弱的记号及术语要清楚明确。要注意是在什么音量范围内的强或弱,没有绝对的音量。有些音量的变化在很短的几小节范围内,有些音量的变化在一个乐段以内,应安排控制好弹奏的力度变化。

二、不可或缺的慢速训练

在钢琴键盘上开始演奏乐谱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急切弹完全曲而快速视奏,一定要慢速。很多学生在完成识谱后缺乏慢速练习,最常见的情况是不能流畅的演奏曲目,出现多次停顿、断开的情况;或即使能够流畅的演奏曲目,但是有很多错音、错的断句、错的指法;或者因为长期快速却不准确的练习让手指出现“滚”、越弹越“油”的情况,这些由于快速视奏合奏造成的问题一旦形成习惯后期很难纠正,看似认谱、弹奏速度快了,实则拖延了本该完成的时间,往往事倍功半。

放慢速度演奏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需要演奏者注意并完成:

1、认清谱面所有信息,并准确反映在琴键上;

2、用耳听眼看的方式自我辨别演奏的结果是否准确;

3、先思考如何纠正错误,慢速演奏中意识先于手到;

4、对于以前的错误只能慢速并多次重复正确的方式使其最终得以稳定下来

在能够熟练并按原速演奏曲目后,仍然需要慢练,尤其是遇到自身有技术困难的、演奏有问题的乐句或乐段。因为只有放慢速度,演奏技术的问题和音乐处理方面才能得到更细节化的解决与优化。

三、要分部分和重难点练习

分部分应该这样理解:分乐段、分乐句、分乐节甚至分乐汇练习。有些演奏者喜好一曲拉通弹奏,或者分部分时只分乐段、按页练习,结果就是不熟悉的仍然不熟悉,错的地方仍然错,要弹断的地方还是断,这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

按乐段练习可以是在初识谱阶段,这时候先把曲目的各个乐段分别认准识清;也可以是在纠错、强化阶段,以乐段为单位逐一解决错误或更加熟悉熟练。按乐句乐节乐汇练习是针对连贯性不好的情况或者弹奏中有一定技术困难的情况,有时候甚至只是两个音高之间存在弹奏的困难,也是应该需要挑出来反复练习。

对于曲目重点难点部分,不论从解决技术难题出发还是从完善音乐形象出发,都应一一挑出来进行细练,从慢速至原速均需练习。除了曲目本身自含的难点之外,每个演奏者可能因为自身不同程度的演奏水平技术的因素有各自的重点与难点,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练习。

分部分或重难点练习时需注意,练熟悉后需要把这部分的前后也连接起来再练习。比如对曲目中某一个小节进行了反复练习,熟悉以后需要把此小节的前一小节和后一小节连起来练习,这样连接练好以后再延伸至前后两小节、三小节等等。这种方式练习的原因是,对某一有问题的细节进行纠正后,放在整体中去演奏可能仍会出问题,要么是到那一点在心理上总害怕弹错的心理因素干扰,要么就是放在整体中无法做到连贯。

四、十分必要的分手练习

开始识谱时需要分手练习,尤其是乐曲中不易演奏的段落,这样对每只手要弹奏的旋律有个初步的印象,比一直以双手合奏识谱的准确度更高。有些学生喜欢一开始就双手合奏,等到弹熟了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分手练习发觉反而弹不来了,这就是对曲谱的认识并不够熟悉。

弹熟曲目以后,尤其是解决弹奏问题或者背谱的时候,更是需要分手练习。双手分开练习的时候,不仅是对一只手的旋律更为专注,能够更注意一只手的音高节奏或解决演奏技术问题,而且也是对这部分旋律更加强化认识的过程。

五、起重要作用的分声部练习

在多声部曲目或段落中一般需要分声部练习,此时一只手所演奏的声部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部,仅仅分手练习是不够的,不仅容易弹不清楚,若有隐藏的旋律声部也容易被忽略。这一点是很多学生都不能做好的,即使在学习新曲目之初对分声部练习方式进行提示,也未必能做好。分析其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分声部的练习对于层次清晰演奏的重要性,觉得一只手完全可以准确弹出音高,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耐心,结果就是各声部不独立清楚,手指控制力差。

多声部的曲目织体较为复杂,有些曲目因为声部较多更是增加了弹奏的难度,对于每个手指的独立能力及控制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此时分声部的练习是相当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有时还会出现一个声部由两只手共同配合完成的情况,如果没有单独对这一声部进行双手衔接练习,很容易出现旋律断层、连接痕迹太明显的情况。当每个声部都逐一进行了练习,不同层次也能够更为清晰的认明弹清。

六、安排好适宜的指法

通常情况下,曲谱上会给出一些指法如何使用的建议,按照标注的指法弹奏一般没有错,尤其是当演奏者对指法如何安排并没有多少良好的经验时,按照标注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使用适当的指法,会让练习变得轻松一些,乐句更为流畅、连接更为自然、线条更为连贯,如果使用不恰当的指法会增加弹奏的难度,练习起来更费劲,而且不便于养成正确的用指习惯。

有时候,标注的指法也会有因人而异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个人弹奏的习惯和标注指法有差异,此时如果演奏者自己安排的指法更适合自己的演奏习惯,可以在标注的阿拉伯数字旁写上自己安排的指法,练习时方便查看;另一种情况是演奏者手比较小,不太方便按照标注指法练习,此时可以改编成适合自己手型的指法,不必拘泥于谱子给出的指法。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另行改编的指法是便于演奏的,不影响乐句前后连接的,在能够少转指的地方不多次转指造成演奏困难的。

对于复调作品来说,指法的安排尤为重要。不合适的指法会增加演奏的难度,演奏的效果也会受影响。分声部练习时需注意,弹奏某一声部的旋律所用的指法应当与合奏指法相同,如果因为某些手指控制力不好不能弹出一个声部旋律效果只能暂时的用易于弹奏的其他手指临时代替一下,当获知这个声部应该如何弹奏后换回本来的指法进行练习。不能分声部练习时用一种指法合奏练习时又是另一种指法,这样对本来要弹奏的手指进行训练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合奏的时候仍然会效果不好。

中国钢琴曲中,由于曲目使用的五声音阶调式,指法的運用又有其自身特点,很容易因为指法设计不够合理造成弹奏中转指过程中不平顺连接过度不好得问题,可以参考黎英海写的《五声音调指法练习》进行选择性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熟悉五声音阶各调性上的调式音阶和一些特殊音型,帮助提高演奏中国作品的技术技巧。

七、引入延音踏板练习的时机

大家都知道,“踏板是钢琴的灵魂”,适当的踏板是增添色彩,丰富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可很多学生喜欢在刚把钢琴作品练到初具雏型的时候就开始加上延音踏板,觉得这样更好听,实则反而让音响显得浑浊不清,且还未对作品进行细腻处理、对作品不够熟悉情况下加踏板会让注意力更加分散,最终可能是手脚皆顾不上。踏板的使用应该非常谨慎,不是为了掩盖缺点,而是让和声效果更丰满、色彩更丰富,在把曲目弹得比较熟悉且准确的情况下才是引入踏板的良好时机,并且从分析旋律、和声与弹奏效果结合出发,适当加入踏板。

有时在引入踏板的时候也会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的问题,此时建议可先单独练习何时踩放踏板,心里默唱旋律,按照标记好的踏板指示练习踩放,动作熟练后再与演奏配合,此时一定要聆听音响效果,对出现的不适合的音响进行及时纠正。

八、应具备自我检查与反思的能力

练琴效率低下有时不仅是练习习惯与方式错误的问题,也有不具有自我检查与反思能力的原因。教学过程中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堂里提到过的问题仍未解决,可是练琴的时间并不少;音高节奏弹错也不自知;必须要老师指点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演奏毫无判断等等。思维力与明辨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老师不是枴杖,不可能永远依赖于老师的指导。,练琴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思考力。如果对自己演奏的作品认知太少,对自己演奏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任何辨别及思索,不动脑子没有意识只一味埋头苦练的话,即使练习的时间再久效率也会相当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把被动接受教师的指点变为主动的找寻问题,这是很多学生缺乏的。

总之,有效的练琴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练琴的效率与演奏质量。希冀以上几点内容能对正在学习钢琴的学生有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2[M].华乐出版社,2003.

[2]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6[M].华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高效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