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西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2017-07-05曹若
曹若
摘要:广西壮族是我国盛产民歌的地方,其中被列为非遗名录的民歌项目多达11项。各类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都跟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过去传统的广西民歌已经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的民歌体裁——新民歌。新民歌的音乐要素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更是对传统民歌的传承。如何将新民歌融合传统的元素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是一个值得让人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西新民歌艺术特色及发展现状的研究,使新民歌不断进行创新,从多个角度进行策略阐述,重点从新媒体这一传播途径来进行广西新民歌的传播与普及。
关键词:民歌;新民歌;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37-03
一、发展广西新民歌的价值意义
(一)发展广西新民歌的意义
1、广西新民歌对其传统音乐文化起到传承和保护作用。广西传统民歌是广西音乐文化的根基。我们知道广西的各类传统戏曲剧种都源于广西传统民歌。广西传统民歌记载着广西地区人民生活的发展状况,其艺术魅力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广西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新民歌的新原本就是相对于传统民歌而言的,它源于传统民歌又在其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传统民歌的题材与音乐特征都与现在社会工业化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不相符合。因此,广西传统民歌与人民群众生活渐渐脱节,其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广西新民歌的题材不仅紧跟人民生活发展步伐,节奏紧跟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表演形式融入时尚、潮流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是广西新民歌它继承了传统民歌中的音乐元素,保留了广西特有的民族元素。例如,广西新民歌中依旧有一些传统民歌中的吆喝声,依旧保留着广西传统民歌中的优秀剧目《刘三姐》,并将其进行创新和改编,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所以广西新民歌传承了广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些元素,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将广西特色音乐文化进行传播。
2、广西新民歌促进人民情感的抒发,增强广西地区人民的民族归属感。广西新民歌常常是反应人民群众生活,也是人民群众抒发情感的寄托。如解放后的《壮家心向毛主席》体现了当时壮族人民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又如东兰壮族民歌《红旗要插遍全中华》,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又如如今的《大地飞歌》表达了广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广西新民歌寄托着广西人民的情感,它表达的情感和它自身具有的广西特色民族文化激发了广西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音乐有着极大的凝聚力,当具有自己故乡特色的音乐响起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十分的缅怀和激动。战争时期人们常常利用军歌来增强将士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当具有广西特色的新民歌唱响时,每一个壮乡儿女都会为属于家乡而自豪。广西新民歌它激发着壮乡儿女的民族归属感,加强了广西人民的民族凝聚力。
3、广西新民歌的发展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无需语言也能相互交流、传递情感的。广西新民歌体现着它对广西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促进着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广西新民歌的演唱方法将以前原始唱法转变为加入西方美声唱法的演唱方法,有的加入西方摇滚乐等,这些都促进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广西新民歌代表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常常与世界音乐进行交流。例如宋祖英演唱的广西新民歌《大地飞歌》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用民族唱法演绎身后西方交响乐团伴奏。这就是不同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体现了东方与西方、一国与世界的音乐文化交流。广西新民歌的影响是积极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音乐文化的沟通,更是影响着我国与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发展广西新民歌的价值
1、文化教育價值。广西新民歌不仅将广西音乐不断传播,更将民歌中展示的民族习俗、民族文化传播出去。广西新民歌内容中表现着广西传统音乐文化,彰显着广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用其独特的民族特征来区别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对音乐,对广西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继承。音乐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教育知识的传递这一重要途径。如今的音乐课程上有一部分是对新民歌的鉴赏和学习。新民歌有着新的内容、节奏、旋律,使学生感受到这不再是他们认为的“土”的音乐,它有着当代的时尚和流行元素,使青少年易于接受。广西新民歌中具有的广西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也在无形中进入青少年的视野。新民歌改变着青年一代仅仅喜欢流行乐的局面,使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新民歌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传递不仅使学生们感受到新民歌的魅力,更是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新民歌中独特的地域文化。
2、社会娱乐价值。中国的民歌自古以来就是人民抒发情感的工具,古代人民不敢直言不满封建势力就是通过诗词歌赋来间接表达心中疾苦。新民歌也延续了传统民歌的这一特点。新民歌的主要内容也是时刻凸显其时代性的,不同时期的歌曲记载着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传递着人民的情感。新民歌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为政府服务的,它常常传播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使人民大众耳濡目染,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和谐。新民歌也是人们娱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借此来欢聚一堂、传递情感。尤其是在广西,在各种大型的民俗活动中,新民歌都作为一种全民娱乐的方式来营造欢庆的节日场景。例如在广西的三月三歌圩节中,人们边唱各类民歌边庆祝节日。又如在广西各种大大小小的民歌大赛中,有的参赛选手不仅演唱新民歌将其传播,最重要的是自己乐在其中,切身体会和感受着新民歌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3、商业价值。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与商业密不可分。新民歌被作为一种商业盈利途径也比比皆是。例如广西桂林阳朔景区的大型实景剧表演,通过在自然景观中表演新民歌,实现了投资创业者和旅游观光者的共赢。一方面使外来游客更加了解广西当地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新民歌的商业价值还表现在通过运行新民歌有关项目而获取商业利益的操控者,这样通过传播新民歌获取商业价值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着当地的文化,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例如唱片的制作、各类大型民俗活动的演出等。都拉动着经济的增长。新民歌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与商业价值相挂钩,对市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广西新民歌的传承及发展策略
广西新民歌是音乐文化进步的表现,它能够继承传统民歌的艺术特征,又能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对于新民歌的出现虽有质疑,但是它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笔者分别从新民歌自身、政府、传承人、传统民歌、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更好的将新民歌进行传播和发展。
(一)新民歌与传统民歌
新民歌应不断进行各方面艺术创新,增强艺术魅力。例如,新民歌题材应紧跟时代步伐,内容题材紧扣人民生活,积极健康;新民歌的创作,应根据人民大众的审美,在音乐要素如节奏紧跟人民生活步伐、旋律、及伴奏方面融入电子元素等。新民歌应不断丰富其表现形式,体现出其自身的音乐特色。将广西新民歌融入流行元素,创作符合大众审美的音乐,利用新媒体使其得到推广。例如《给你点颜色》中地方戏曲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的融合,还有吉克隽逸歌曲《不要怕》彝族山歌与流行唱法的融合,又或者萨顶顶《万物生》中藏族、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与流行乐的结合。这些传统音乐与当代流行乐的结合,都深受大众好评。所以新一代艺术家应将广西新民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代大众审美,融入现代流行元素,创造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作品。新民歌只有不断提高自身魅力才能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新民歌与传统民歌密不可分。新民歌的一大部分都是将传统民歌改编而来,传统民歌是新民歌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新民歌新创作的作品更是紧扣传统民歌中的音乐特点。所以,要想更好的发展新民歌,必须保护好传统民歌。但传统民歌的发展处于令人堪忧的局面,这点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挖掘和保护广西的传统民歌。只有挖掘广西传统民歌中的民族特色,才能使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融入到新民歌的创作中去。
(二)传承人
一种音乐形式的传承人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民歌的创作传播者直接影响着新民歌的传播效果。新民歌的传播者应当不断学习,不论是新民歌创作者在音乐创作技法上,还是新民歌的传播者在表演方面。传承人都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音乐知识。应从多方面将新民歌不断创新,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
(三)政府及教育方面
政府应利用多種传播途径号召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广西新民歌的艺术魅力。南宁民歌艺术节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典范。它是新民歌传播的一个专业平台,是一个以歌会友的形式。它能够成功的举办多年是与政府的媒体宣传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在新民歌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自治区政府应当重视广西新民歌的发展,应当利用媒体这一媒介进行宣传和号召。例如,政府应当提出“唱响新民歌、共筑中国梦”诸如此类的口号。在各个地方频道播放经典的广西新民歌,使人们感受广西新民歌的艺术魅力。
三、广西新民歌传播的重要途径——新媒体
新媒体作为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广西新民歌应合理利用这一媒介,使广西人民民族精神和智慧不断传承下去。这些年第三产业兴盛,旅游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桂林作为闻名天下的旅游风景区,应当合理的利用这一发展优势,通过新媒体将广西新民歌音乐文化闻名各个旅游景区。
(一)多方面的推广
如今,是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是时代,新媒体信息传达快速、便捷、广泛。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一传播手段,将广西新民歌多方面的推广。传统民族音乐在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有很多利用新媒体发展的成功典范。有网上引起社会舆论高呼的视频,如综艺节目《中国之星》中谭维维与传统民间戏曲华阴老腔合作表演的一首《给你点颜色》,该节目使华阴老腔走进人们的眼中并被人民所熟知和喜爱。据悉,该表演形式将登上2016年我国的央视春晚,用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吼》呈现给大家,使全国人民感受地道的陕西戏曲风情大大的提高了该传统戏曲的知名度。广西新民歌也可利用如今新媒体传播方面备受关注的综艺节目,如广西卫视的《大地飞歌》节目,它是为广西卫视创作、推广、营销的大型民歌选秀节目,鼓励表演者在舞台上呈现和表演独具特色的广西音乐文化。将传统的广西民歌文化文化融入节目当中呈现给大家,这样会大大提高人们对广西新民歌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各类相关节目的传播成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节目的传播效率。
专业研究人员将其归纳整理,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平台。广西新民歌除了可以融入到火热的节目当中外,也可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媒体宣传平台。如我国中央戏曲频道的“跟我学”栏目,每天都会有名家手把手教您学习各地地方戏曲。这样的专业平台会吸引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关注。又如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得三千万融资创业项目的APP舞蹈圈,该软件是一个集教学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社区互动、聊天交友为一体的舞蹈媒体资讯社交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软件中不仅有一些街舞、国标、芭蕾等西方舞蹈,更是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来设计。软件中更是有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视频,是我国专业传统舞蹈推崇的一个渠道,扩大了传统民族舞蹈的影响力。广西新民歌也可借鉴以上方法,在广西当地频道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栏目,可以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广西新民歌表演艺术家来进行表演和教学,为广大民歌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广西新民歌的平台。也可将专业从事广西新民歌调查的研究人员将广西新民歌进行整合,创建一个广西新民歌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公众号,经常利用一些抽奖礼物赠送等途径,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其关注度,扩大影响力。
(二)旅游优势的利用
合理利用旅游地区优势,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旅游地区要想吸引更多人们的前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旅游者的决策并非只是随心所欲没有依据的产生行为。文章《藏族歌曲对西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中经过深入具体的研究调查和分析得出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形象感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非只是在一次感知中完成。并且研究数据表明藏族歌曲对旅游者决策是有一些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旅游地这一优势将广西新民歌音乐文化元素融入到人们的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中来,突破旅游地往往以来仅仅依靠视觉感知进行文化宣传的不平衡局面。例如,我们在拍摄桂林的宣传片广告时,除了风景如画的画面可以加入当地民俗节目画面,配以具有广西新民歌音乐元素的背景音乐。又或者在旅游景区进行广西新民歌的展演活动,为人们普及彩调知识,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不能因为过于追求商业化而忽视传统文化的艺术性。我们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广西新民歌旅游文化品牌。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实景山水演出剧,不仅使传统的音乐文化深入人心,更是推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策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共的局面。
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为时代的重头之戏,我们应合理利用无边界、传播方式多样化、影响力大的多媒体,把握桂林为旅游胜地这一优势。将广西新民歌不断改造和创新,加大媒体方面的宣传力度。让广西新民歌在新媒体这一时代主流下不断发展,永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之林。
(三)多途径的传播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确是快速高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例如一些大型公益活动、商业活动这一广场式传播方式。这一传播方式影响的人群也很广、影响力大。包括军队战士以及老年人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传播方式将广西新民歌的演出融入到一些慰问活动及节日庆典晚会中。南宁民歌艺术节的前身就是由广西壮族人民自发组织的三月三歌圩节,后由广西政府进行辅助。应该借鉴南宁民歌艺术节成功举办的经验,为广西新民歌的传播和发展寻找更多切实可行的传播途径和方法。
结语
广西新民歌是广西民歌的华丽变身,继承着广西传统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示着广西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及社会发展。广西新民歌用较高的艺术性和音乐价值诠释着广西民歌的发展和进步。广西新民歌跟随时代脚步,利用新的音乐交流平台——南宁民歌艺术节将广西新民歌进一步推广。广西新民歌应该利用旅游盛地这一优势,结合互联网及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使广西新民歌能够永立民族音乐之林。
参考文献:
[1]段晓春.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比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5,9.
[2]彭丹丹.中国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略述[J].彭丹丹,2011,11.
[3]蔡恒.刍议流行音乐元素在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4.
[4]双淋芳.大众传播媒介下的新民歌发展与演唱风格[M].华中师范大学,2013.
[5]潘延.当代新民歌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J].艺海,2010,8.
[6]谢萍.对广西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27.
[7]刁珊珊.对我国民歌、原生态民歌、新民歌的研究 [J].音乐时空,2015,10.
[8]曹群.浅析新民歌的产生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