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04代婧
代婧
【摘 要】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师的事业追求。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兴趣、情境和良好方法的共同作用下自觉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学的事业追求,其目的就是提高数学育人性,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创新策略,充分发挥师生的角色作用,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做中学”,“练中悟”,“用中强能”,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应用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主体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要让学生学习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就必须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信心,使之在兴趣内驱下自觉成为学习主体,并发挥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较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让不少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初中学生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兴趣渐失,主体性降低。为此,我们应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变抽象为形象。要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通过建模去模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就是直观媒体化教学、动手实践教学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积极的学习动力,或主动配合教师进行双边活动,或自主挤时间学习,那课堂就是他们快乐学习的主阵地了,学习有效性的提高自然就来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一理念,我们就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学习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富有逻辑的科学语言,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把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认知基础感,学习起来就容易理解、易接受。如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入手,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通过贴近生活的活泼而有趣的教学情境,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并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会平面图形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还把生活数学化,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二)猜想探究情境。选猜想,然后根据猜想去探究,既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也是探究学习的良好做法。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直接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动手实践和猜想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指导补充,学生从自主实践中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三、授与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保证。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中悟”,用中提升技能。
(一)授与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中独立阅读能力是关键,在培養学生自学能力时首先要过阅读关。有些学生阅读时不认真,不仔细,草草阅读后就立刻做题,结果错误很多。于是,我们应采取措施,在“启”上下功夫,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如在开始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提出“鸡兔同笼”问题,学生迫切想知道鸡兔各有几只,于是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读书便认真了。当学生看书无目标时,出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领,掌握重点,解决疑点,敞开思维,步步深入。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及例题。
(二)读、练、知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算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练习,通过自检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才能达到提高有效性,增强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永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5年。
[2]臧学流,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新课程[J].教育学术,2009年。
[3]张大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