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读写结合的课堂

2017-07-04黄仁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课堂

黄仁平

【摘 要】 最能体现母语能力也最能训练母语能力的方法是写作。会听说读不一定会写,会写就一定会听说读,这不仅对母语而言是如此;就对用母语传达的内容和难度相近的思想文化知识来说,也是会听说读不一定会写,会写就一定会听说读,因此读写结合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母语能力。

【关键词】 读写;结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运用起来极其自由灵活,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语病,因此要学会能用丰富的心理词汇准确、清晰、简明、连贯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把心内的不规范的只有自明的思想外化为规范的别人能顺利明白或欣然接受的文章,应当成为当代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不经过频繁多样、长期的写作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以下笔者就读写结合的课堂提出一些感悟和看法,并请专家、同行斧正。

一、“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课标对教材编写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读写结合”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但要让孩子们读起来,还要让孩子们写起来,创新语文的实践活动。

二、“读写结合”生动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的“研讨与练习”,其读写结合的特征竟表现得十分鲜明——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作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安徒生的《丑小鸭》:

反复阅读本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片段作文“丑小鸭与我”。

都德的《最后一课》: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杨振宁的《邓稼先》:

从图书馆查找、从网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

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注意描写穿着和外貌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与同学交流,看谁写得传神。

笛福的《荒岛余生》:

回忆在你学习和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酌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假如你象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蒲松龄的《狼》: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文。

三、“读写结合”课堂的特点

语文课上的写作训练同生活中的写作是很不相同的。首先,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交际,而是为了学会熟练运用语词文字。其次,写作的动机不是来自生活的需要,而是来自教师的要求。因此,写作的素材也不能主要依靠生活积累,而必须主要由教材提供。

事实上中小学生既不可能像作家那样对生活进行长期广泛的有目的的观察和体验。也不可能像传统教育中那样用大量的时间背熟在固定的范围(四书)中命题所需的各種写作素材。成人写作成篇的作品特别是论文,也不是时刻都完全凭借脑中的材料来进行的,在许多情况下也是凭借搜集的书面材料来进行的。

四、“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

如果明确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只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中的母语能力,而不能培养出学生会写一切文章的能力,那就可以弹性使用选文选段让学生进行改造、重组、变形等。既有所凭借又可以创造发挥的写作训练,如仿写、缩写、扩写、改写、译写等,把一组主题相近的写人记叙文提炼补充揉合成一篇或赞颂或批评某种精神品质或行为方式的议论文,把一组游记散文加工整合成一篇介绍最佳旅游线路和参观内容的说明文,如此等等。

总之,由教材提供的写作素材镶嵌着比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更丰富的新词新语。读写结合的课堂不仅是学习运用母语的过程,而且也是积累母语的过程,应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