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2017-07-03朱翩虹指导冯彦斌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疼痛科湖北武汉430000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刺络拔后遗神经痛

朱翩虹,指导:冯彦斌(.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风湿疼痛科,湖北 武汉 430000)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朱翩虹1,指导:冯彦斌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风湿疼痛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 %,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刺;刺络拔罐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其表现为在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皮损部位遗留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以及针扎样疼痛,疼痛剧烈而难愈,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本病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单一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8例;年龄43岁~76岁,平均61.6岁;病程1个~18个月,平均6.21个月。对照组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41岁~75岁,平均62.8岁;病程1个~17个月,平均6.46个月。经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1]: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时间不少于1个月;②疼痛的性质为自发性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及针扎样疼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疼痛评分不小于4分。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疼痛部位分布于头面部的患者;③合并其他皮肤病及其他严重疾病者;④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患者;⑤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其他治疗方法或者中途中断治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刺法:选用统一的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25 mm×40 mm,用75 %酒精对针具及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在患者疼痛局部阿是穴进行围刺,针尖向中心斜刺进针,远端取穴曲池、合谷、患侧夹脊穴、足三里及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个月为1疗程。刺络拔罐法:先以75 %酒精棉球在疼痛局部消毒,后以梅花针进行叩刺,频率70次~90次/min,以皮肤隐隐出血或有血丝为宜,但要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叩刺出血后拔罐,每次留罐10 min,最后擦净残余血液,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2.2 对照组

使用单一针刺治疗,其针刺方法同治疗组针刺法。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取长度为10 cm的标尺,等分成10个刻度,从0分到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痛。医生指导患者在视觉模拟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的部位,观察并记录评分。

3.2 疗效标准

治愈:主症和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主症和体征大部分消失,70 %≤疗效指数<90 %;有效:主症和体征部分减轻或消失,30 %≤疗效指数<70 %;无效:主症和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最大9.6分,最小4.5分,平均分为(8.432±1.495)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最大5分,最小0分,平均分为(1.230±1.067)分。对照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9.3分,最小5分,平均分为(8.166±1.348)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最大7.4分,最小0分,平均分(5.353±1.324)分。经检验,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显著性疗效;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0.32 %,对照组74.19 %,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3 毒副作用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4 讨 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后皮疹消退,患带状疱疹的区域内仍遗留持续顽固性疼痛超过1个月者,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整夜不能入眠,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现代医学认为,PHN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三方面有关:中枢神经异常;与周围神经病变有关,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干炎症以及神经损伤后传导异常;与神经因素有关[4]。目前临床上,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麻醉镇痛药、维生素类和四联治疗、免疫调节剂等,对短期内控制症状和止痛有较好疗效,但存在很多毒副作用。中医学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认为其多由湿热火毒为患,湿热发于肌肤而为疙疹;病变后期湿热留恋,气血耗伤,正虚邪恋,导致气血瘀滞,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后遗神经痛。《临证指南医案》说:“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故治疗本病需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素问·血气行志篇》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在针刺整体调理气血的基础上,配合局部刺络拔罐,祛除瘀血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并且刺络拔罐可泻湿热之邪,使机体得以营卫调和,阴阳平衡,正胜邪祛。针刺对PHN的疗效早已被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再加上与刺络拔罐互补,既可引邪外出,又可扶助正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一针刺治疗,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优点明确: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1] 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72.

[2] 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11):483.

[3] 李 力.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41-42.

[4] 周世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04-206.

修回日期:2017-05-05

本文编辑:李 昕

R752.1+2

D

1006-978X(2017)03-0033-02

2017-04-27

猜你喜欢

刺络拔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