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战略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2017-07-01赵晶晶
摘 要:区域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联系紧密,区域发展战略是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始动力和行动指南,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布局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特色的要求,建议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应以区域发展战略为总体引领,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契机,形成区域内“一盘棋”、区域间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服务属性、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各级政府与学校要精心设计、科学谋划,形成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合力。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
作者简介:赵晶晶(1984-),女,内蒙古海拉尔人,经济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经济、区域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优化研究”(编号:CGA130157),主持人:赵晶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6-0011-04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区域性的国土空间逐渐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①。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千差万别,经济变量在空间维度上的不连续导致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区域发展战略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生,成为现阶段我国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概念上来看,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估量,对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1]。由此可见,区域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支撑,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根本牵引力和驱动力。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力资本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属性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如何按照区域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使职业教育担负起向区域生产一线输送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重任,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区域发展战略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剖析区域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二、区域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内在逻辑
随着全球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理顺区域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显得尤为关键。
(一)区域发展战略是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石
1.区域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原始动力。区域发展战略是对特定区域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的筹划,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制定都以区域发展战略作引领,因此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是区域产业布局重构的过程,也是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勢导致竞争加剧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竞争是最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只有在开放的竞争中,职业教育才能激发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始动力,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才能得到难得的提升机会,并且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会在这一进程中获得优化的良好机遇。
2.区域发展战略是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行动指南。区域发展战略作为价值理性层面的选择是一种发展方向的定位,发挥指引性的功能,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总纲领和总指挥[2]。区域发展战略的产生意味着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客观存在,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基础也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规模、层次、类型、和专业在空间维度上的谋划都需要以区域发展战略为总体指引和行动指南,要以区域发展战略为宏观引领,以区域自身发展需要为前提来设计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和手段。
3.区域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发展条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必然伴随着区域产业的系统和深入调整。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会实现横向和纵向的高级化发展,横向方面产业转移和承接深度推进,纵向方面产业优化升级、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根植于区域产业,随着区域产业调整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也具备了调整和优化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类型、规模和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具备了调整的产业基础和方向[3]。
(二)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1.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环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相对应,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会形成阶段性差异。以工业化进程为例,工业化初期以原材料开采、基础工业和加工业为主要产业,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主体构成。工业化中期,劳动力、市场和技术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工业化后期,全球化、知识和信息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剧增。由此可见,技术技能人才总量和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供需动态均衡的关键,职业教育作为区域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主力,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作者研究整理
2.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步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所以在创新链条中既需要具有开阔性思维和非凡创造力的研发人员,也需要服务生产一线,将研发阶段的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对加快产品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技术升级、工艺改造等创新形式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操作属性决定了他们的不可替代性,这类人才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非常熟练的技术技能,在其他生产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地提高区域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技术技能的高效积累。
资料来源:作者研究整理
3.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集聚的重要保障。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区域始终进行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能量的交换。在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聚集和扩散,会促使产业在非均质空间内的重新布局,区域产业聚集将形成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区域产业集聚离不开区域人力资本的聚焦,特别是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聚焦,在区域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相匹配的情况下,该区域不仅可以具备技术技能人才聚集的产业基础,而且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聚焦水平,区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4]。
三、区域发展战略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从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再到中部崛起,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模式初步形成。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带”战略,形成了“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新格局,这其中“一带一路”②、“京津冀协同发展”③、“长江经济带”④的有序推进将是“十三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本文将以此为例,提出新时期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优化路径
为保障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应以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抓住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良机,系统化地推进新一轮的布局调整。
首先,应具备区域内“一盘棋”的思想,打破省域界线,逐步确立“大区域”的发展理念。要基于区域产业特色进行总体规划,积极调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整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从我国目前的区域发展战略来看,京津冀地区是协同发展的典型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2%,人口全国占比达7.98%,区域生产总值占比高达10.9%,是北方最重要的增长极,能否打破固有的行政区划利益藩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顺利推进的关键[5]。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与三地产业转移联系最为紧密,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要求三地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的协同。职业教育布局也应顺应趋势,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突出整体性、协同性。积极探索区域内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依托区域发展特色建立职业教育集团,适应区域内产业链分工的需求,实现跨区域合作。通过创办职教联盟的方式,搭建共建共享机制,从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协同,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学科研成果。
其次,谋求区域间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职业教育比较优势。区域初始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要求职业教育空间布局进行差异性谋划,要与区域产业技术进步结合,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步。例如,为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推进,我国位于沿线的18个重点省份的职业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区位和传统优势,率先实现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是经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各国职业教育资源禀赋各异、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基于沿线国家的产业发展需求,要加强与石油、交通、物流、基建、金融、贸易、教育等行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建设。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国际化机遇能够提供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也对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积极寻求海外教育合作,提升与国际化企业联合办学的能力,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国内外开展高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优质教育资料“引进来”,从而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伟大愿景。
最后,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属性,积极创新发展模式。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必须从根本上调整过去“重规模、轻效果”的老路子,逐步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建设转变,从重整体规模向重区域结构转变,在保障人才质量的前提下谋求新发展、探索新路径,促使职业院校成为区域内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集聚地。“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将处于我国市场化的前沿,是新一轮改革的战略重点。长江经济带所属省份(市)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依托黄金水道,覆盖11省市,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建设和发展长江经济带,不仅有利于产业集群有序衔接,而且将对国内外市场的融通发挥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作为典型的“跨界教育”,具有鲜明的外部适应性,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6]。在这一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中要特别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属性,空间布局要与“长江经济带”高度市场化相匹配。积极探索创新办学和育人模式,培养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務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和高素质的智力服务。
(二)对策建议
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为出发点,紧扣区域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是“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要从不同层面整体谋划、深入推进,形成各方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不是单一政策的调整,也不是职业教育的内部调整,是系统性变革问题,要求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要求各级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首先,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要以动态均衡发展为引领,形成兼顾全局且具有预见性的政策体系。要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南,制定专门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打破行政界线特别是省域界限的限制,实现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统一谋划和配置;提升国家层面的服务意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预测方法,对区域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定期发布,引导地方职业院校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常态化的空间布局调整机制;建立与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相匹配的法律及相关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保障职业教育布局优化的正常有序开展,扫清制度障碍。
其次,地方层面要加强联系,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行政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席机制,以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为共同目标。要积极营造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出台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同时提升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建立职业院校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层次布局和类型布局的调整力度,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专业设置信息收集和整理并定期发布,鼓励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调整;以服务区域全产业链为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十三五”时期地方职业院校布局调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最后,学校层面要明确办学定位,勇于创新。职业院校要找准本校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明确办学目标和根本任务。要充分调动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改革的良好氛围,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布局和育人模式调整的全过程,为教师创造培训和实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设置的调整应该瞄准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按照职业资格和实际岗位设置专业,长期进行人才需求跟踪,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产教融合,以区域产业链、专业链、创新链对接的育人模式培养定位明晰的、多样化、专门性人才,破解长期存在的培养模式单一、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失衡的难题。
注释:
①经济学中认为区域具有特定经济属性,只有具备经济自组织能力的空间才能被称为区域。教育学对区域的定义则更加具体,以行政区划为基础,本文所指区域以经济学中的定义为准,特指省级及以上行政区划。
②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③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求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④2014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2]刘秉镰,等.区域产业规划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3]朱德全,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45-53.
[4]张向前,等.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4):22-28.
[5]连玉明.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107-112.
[6]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32-35.
责任编辑 殷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