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向”视域下高职工程与设计专业群体系设计与实践
2017-06-30杨瑜郭荣中
杨瑜+郭荣中
摘要:文章从需求与资源相结合的“双导向”理论出发,围绕建筑工程产业链构建了工程与设计专业群,探索了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群体系等核心内容的策略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双导向 工程与设计专业群 建设目标 任务与措施
一、专业群市场需求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随着国家政策及“十三五”规划信号的逐渐释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相继落地,建筑业发展“新”热点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建筑房地产、基础工程施工等领域再次成为亮点,人才需求也随着行业的回暖而强势回归。截至2015年11月,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9%。湖南省是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地区,然而目前全省建筑企业中非技术工人较多,而技术工人相对匾乏,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仅为12.7%。全面提高建筑行业职工素质,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工程与设计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二、专业群建设思路与目标
为对接湖南“一带一部”战略,适应“中国制造”湖南行动计划,长沙环保职院以需求和资源“双导向”为原则,紧紧围绕建工行业或区域产业链设置专业,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组建工程与设计专业群,包括给排水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乡规划7个专业。其建设目标是:以提升环境品质为宗旨,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专业群基于人才培养的“选择性同心圆”岗位职业能力体系,优化“公司+项目+團队”岗位体验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础+核心+拓展”三阶能力为主线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一支“名师领衔、骨干支撑、专兼结合、协同创新”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完善“六维一体”的一体化实训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在同类院校中起示范作用的工程与设计特色专业群。
三、主要建设任务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任务1:优化岗位体验式的“公司+项目+团队”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产业实体,以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五个对接”。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宗旨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试点并探索订单式现代学徒制改革,同时以专业试点为引导,探索不同类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任务2: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由单向倾听向多向交流转变,课程教学由讲授为主向“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转变,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全过程评价转变。
任务3: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诊断与改进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适时调整和改进。
(二)课程体系建设
任务1:重构“基础+核心+拓展”三阶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整合专业群内课程内容,以“基础+核心+拓展”三阶能力为主线,重构“专业基础+岗位能力+职业延伸”的“理实结合、能力本位、横向融合、纵向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任务2:开发“能力相通”的专业群共享课程
以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建设“基础相通”的专业群共享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导,建立“能力相通”的专业群共享核心课程模块;以职业拓展能力为主导,建设专业拓展共享课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岗位迁移能力。
任务3:开发“技术导向”的专业群核心课程
对接园林工程、室内设计、工程造价等工程与设计应用领域中职业岗位专项技能要求,每专业建设3门特色优质核心课程,按照形式上碎片化、内涵上体系化的原则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任务4:构建“基础+专项+综合”能力递进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实训内容,强化实训环节,构建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
任务5:开发“虚实结合、持续更新”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以群内共享的专业课程和特色优质核心课程模块建设为基础,重点开发基于在线开放的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任务6:探索开发国际合作课程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引入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以职业能力标准的国际对接为基础,以体现国际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开发为核心,有效促进专业教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
(三)教学团队建设
任务1:创新“层级开发”机制,强化专业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以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为出发点,创新教师层级开发路径,系统推进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以名师、大师工作室引领教学团队的协同发展,以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助推教学团队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以骨干教师系统培养实现教学团队结构的整体优化,以兼职教师队伍促进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一支与行业发展、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名师领衔、骨干支撑、专兼结合”的复合型师资团队。
任务2:实施“铸魂工程”,开设大师、名师工作室
建成开放型“名师工作室”以引领整个教学团队素质的提升。创建“城乡规划工作室”,开展城乡规划等领域研究和技术研发;创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开展水彩领域研究和景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技术服务。
任务3:实施“头雁工程”,打造“专业双带头人”创新团队。
实施“头雁工程”,聘请行业企业顶级人物为客座教授,与现有核心专业带头人共同引领其它专业带头人,打造优势互补的“专业双带头人”创新团队。一方面通过研修锻炼、科学研究、海外进修等方式有针对性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供需、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布局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任务4:实施“夯基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双师素质。
校企“双元联动”共建“双师”培训基地,进一步实施“学历教育+企业实训”培养,着力打造能够胜任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身份,满足现代学徒制校企交替培养形式的需要,充满创新精神和活力的骨干教师群体。
任务5:实施“双翼工程”,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培聘管理,完善兼职教师选聘制度,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的质量。充分利用湖南省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信息共享平台,聘用技能大师、省级劳模在内的骨干兼职教师,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库。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任务1:构建“六维一体”的一体化实训体系
按照专业群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系统设计实训体系,通过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重点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建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基础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践+研发推广”的一体化实训体系,实现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与产业孵化等六大功能的提升。
任务2:建设“共建、共享”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采取联合办学、校企共建、政府支持、学校自筹等多种形式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整合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等实训室,重构工程施工、工程预决算、全真数字化综合设计等专业实训室和训练场,新建名师工作室,开发给排水施工技术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立工程测绘咨询服务中心等“校中厂”,形成涵盖专业群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实习实训、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任务3:建设“稳定、互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依照“校企互融、紧密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遴选原则,在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每个专业建设1-2个有频繁双向交流的稳定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任务1:依托“基地+平台”开展社会培训
通过建成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积累基地和在线教育平台,充分利用专业群的人才、设备与技术等优势,面向工程与设计领域职业岗位,开展在校生和企业人员的职业考证培训,服务区域行业人才培养。
任务2:依托“团队+岗位”开发新技术在线培训包
发挥师资优势,积极与人力资源部门、行业和企业合作,组建2~3个由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参与制定相关职业标准。
任务3:依托“能力+中心”提供对外技术服务
依托专业群专业技术能力,利用人才与实训资源优势,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工程测绘咨询服务中心等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承接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测量等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服务,提升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能力。
任务4:依托“科研+项目”助推应用技术研发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奖励办法,与企业横向联合进行项目研究和技术革新,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任务5:辐射示范
通过订单式现代学徒制试点、六维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土建类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积累基地建设、在线学习教育平台的推广等形势,总结推广专业群建设成果,带动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提升辐射示范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汉华.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8,(3).
[2]张克纯.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土建類专业群建设研究[J].山西建筑,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