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洁、王澍、曹雁飞:构建实践道德为导向的学校道德教育

2017-06-27

中小学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澍内化道德教育

侯洁、王澍、曹雁飞在《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3期《学校道德教育观念的哲学审视》一文中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如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忽视其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育;过分重视伦理规范的传递,损害学生自由反思的空间和品质;强调关于道德的知识,割裂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性。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在于,学校道德教育中抽象人与具体人之间的冲突、道德规范悬置于现代生活、道德知识脱离实践行动。

因此,文章提出实践道德为导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策略:第一,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学校的社会性。具体来说: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应突出儿童的需求,倡导儿童先完善自我,再帮助他人,而非遵从形而上的道德利他主义;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作出智慧决定;学校道德教育目标需要反映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提供真实情境,保护学生的道德朴素性。提倡以交往和问题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方式,教师先呈现问题,强调该问题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特定的“道德问题”,避免学生先入为主。培养学生形成关于人与人交往真实情境的想象力,不要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设定框架。最后,为学生解决问题给出建议,这种建议应该以指向真实交往场景为目的。第三,重视道德内化,培養学生自愿的道德行为。学校道德教育要避免传递抽象的道德概念,注重社会道德的内化,可根据各学科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

猜你喜欢

王澍内化道德教育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