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2017-06-23胡馨月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评量个体化依从性

胡馨月

(海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通 226600)

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急性障碍导致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征,以老年人居多,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1]。老年女性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疾病和治疗护理的认知度不够,心理比较敏感和易变,加上生理功能障碍,常会出现较多不良心理反应,影响遵医依从性和治疗护理效果。近年来,我们将个体化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确诊,排除神志、精神和智力异常,心脑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无医学伦理相关问题。患病年龄61~85岁,平均68.5±3.7岁;病史5~72小时,平均9.3±3.8小时。脑出血23例,急性脑梗死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平均抑郁自评量表(SDS)45.7±4.8分,焦虑自评量表(SAS)45.2±4.7分。按数字表示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为4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入院指导、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心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指导:针对老年女性患者对脑卒中和治疗护理认知度较差的原因,护士采用面对面交流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向患者简要介绍脑卒中基本知识和治疗康复的主要措施,强调遵医的必要性,使患者依从性的不断提高[2]。②心理支持:要同情和关心患者,以一名普通听众的身份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多给予患者以支持和鼓励,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为其解决实际困难,缓解其心理压力;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康复环境,为患者保守秘密,尽量为家属增加探视和陪伴时间,使患者倍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重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3]。③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加强护患沟通,主动转变角色和换位思考,可以患者女儿或儿媳的身份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谈,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着想,了解患者心中的真实感受,知晓困扰患者的不良因素,对患者多给予劝慰,介绍本院医疗护理的技术水平,做好心理疏导,纾解恐惧紧张和抑郁急躁的不良心理。④正确引导:对于悲观失望的患者,应从专科护理的角度告知患者提高依从性和遵医行为的必要性,只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大多数患者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康复的病例,召开病友座谈会,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康复的经验。对少数遵医行为较差的患者,应进行严肃劝阻,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请家属共同安慰和支持患者,多给予开导,并加强看护,以防患者出现极端的行为。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的遵医依从性、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舒适度(SSD)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2周后,两组遵医依从性、SDS、SAS、SSD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结果的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易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和心理和运动功能的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视,脑卒中本身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成为影响患者脑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主要因素,还会增加护理风险和医患矛盾。我们对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体检和心理评估,分析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有恐惧紧张、焦虑急躁、抑郁自卑和悲观失望等特点[4]。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从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护理沟通和正确引导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提高了遵医行为,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1] 任遥娟.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心理特征和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2):399-400.

[2] 潘春燕.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45-46.

[3] 李 菲,董 娜,任 平,等.老年女性脑卒中尿失禁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704-705.

[4] 刘香格.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5):2487-2488.

猜你喜欢

评量个体化依从性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