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探究CT、MRI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7-06-21姜红
姜红
【摘要】目的 比较探究CT、MRI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针对18例患者,首先开展对照组和观察组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对照组采用CT扫描检查,观察组应用MR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了解小儿病毒性脑炎特点。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88.89%,多发病灶占66.67%;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5.56%,多发病灶占3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 ,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比较;CT检查;MIR检查;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脑水肿;阳性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4..01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小儿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次主要探究是CT、MRI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9例,患儿年龄在3到9岁,平均(6.0±1.2)岁,经比对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具有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CT检查,扫描矩阵在512×512,扫描两秒,扫描厚度与层距控制在5~10 mm(异常分度:轻度异常:出现轻度脑水肿表;中度异常:弥漫性脑水肿并出现脑室受压;重度异常:脑实质坏死并形成软化灶);观察组开展MRI检查:滤波为50赫兹,灵敏度为5 mV,时间常数是0.3秒,记录30 min(轻度异常:病灶累积单个脑叶表现板片状低信号(T1W1)或高信号(T2W1);中度异常:病灶累及两个或以上脑叶,双侧多发,出现斑片状或条形不对称T1W1低信号或T2W1高信号;重度异常:病灶累及连两个或以上脑叶或脑干,主要呈现点状、斑片或条形T1W1低信号后T2W1高信号[1]。
1.3 评价标准
起病为急性或亚急性,出现头疼、发热等症状;偏瘫、意识或精神障碍等引起脑受损;白细胞计数增加或正常;脑电图显示局部病灶或弥漫性异常;两种检查方式均显示脑部炎症正常[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汇总,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检查结果
观察组阳性8例,未发现异常1例,阳性检出率是88.89%;对照组阳性5例,未发现明显异常4例,阳性检出率为55.56%,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 两组病灶检查结果
观察组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2例,重度异常2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6例(66.67%);对照组轻度异常2例,中度异常2例,重度异常1例,未见明显异常4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3例(33.33%)。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受病毒引起的神经与意识障碍为表现的中枢神经感染疾病,该病常发于夏季,受肠道病毒引起消化道传染,乙脑由携带病毒的蚊子传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比较高,是临床较多见的病症,具有发病急促、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主要发病区域集中在脑叶、脑干、丘脑或小脑部位。因此临床上必须尽早进行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只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经分析发现,该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颅内水肿,容易引发脑神经坏死,最终出现脑膜或脑实质炎性反应[3]。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学或病毒性检查两种方法进行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但是由于国内检查手段较落后,而且目前不能开展脑部组织或脑脊液病毒培养检查,因此只能结合临床与影像学得到确诊。从影像学检查特点来看,MRI与CT主要从脑组织病变形态开展诊断。
小儿病毒性脑炎CT主要显示脑组织单发病灶低密度影,如果伴有出血,则判定为混杂密度病灶,但是该病早期症状在CT上表现不显著,容易出现误诊,严重影响了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MRI影像学检查比CT检查精确度高,而且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定位较精确,所以临床诊断率较高。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92.5%,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可将MRI影像学方法作为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主要方法,可精確判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彦荣,苏 雪.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5(03):45-46.
[2] 孔延亮,胡重灵,娄四龙.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价值研究及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2(05):23-24.
[3] 王 星.CT、MRI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0:78-79.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