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新武侠电影中侠义精神之嬗变

2017-06-17谢衍达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转变

谢衍达

摘 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虽然审美趣味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欣赏趣味的民族性并没有消失,正如深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侠义”一样,它也是不会消失的。或许现在的这些所谓武侠影片在后人的眼中会成为新浪潮开启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有可能会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沉寂的标志。现今中国的新武侠电影中,淡化了侠义精神,失去了对于阳刚之气的崇拜,去注重儿女情长,浪漫唯美,复杂化的造型语言与丰富的情感表现造成观众价值观的改变,从而导致武侠电影中侠义精神的嬗变,本文讨论的正是这一点。

关键词:侠义精神;新武侠电影;转变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2

一、观众价值观的转变:对于复杂化审美体验的要求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电影业同样随波逐流。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融入电影之中,科技在进步,观众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舊式的武侠电影无法满足观众们对于审美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观众的审美要求提高了,这些过时且不复杂的“纯”江湖无法带动观众的情绪,无法供观众消费剩余的精神了。各类影片在消减“熵”的过程中不断地在综合各类元素与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剧情越来越多样化,在大环境下,武侠电影也做着它应有的改变。

作为工业体系中的一门艺术,电影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而转变,武侠电影亦不例外,观众的审美走向决定着武侠电影的走向,如果武侠电影依旧走着老路,观众观影之时便会觉得这部电影仿佛实在侮辱他们的智商一般,听到一句台词便知道下一句台词,看到故事的开头便预测到了故事的结尾,索然无味,反而越是看不懂、猜不透便越是有人去看,认为这才是消费电影的目的。观众的审美复合性在提高着,既然观看的是武侠电影,那么他就不能是单纯的武侠电影,悬疑、惊悚、奇幻、冒险、爱情,什么都要有,什么都要合情合理,这显然已经不能单纯地称之为武侠电影了。国内的各大电影网站显然也早已发现了这一点,总会标明影片的类型有哪些,甚至武侠电影的类型中都不写武侠,而是以“动作”二字代替之,这显然更合时宜。可是在这一转变中,我们反而失去了武侠这一类型,我们看到的不是侠义,不是侠士,而是动作与剧情。那么,植根于中华民族血液当中的侠义精神我们又该从哪里找寻,武侠电影的意义我们又该如何阐释,武侠、侠义精神这些词也都真的已经过时需要重新定义了吗?

丰富的情感,多样的造型语言已经成为大银幕上观众的关注点,至于其蕴含的精神内核早已不是普罗大众的审美需求了。如胡金铨的《侠女》、张彻的《独臂刀》这一类的纯武侠电影已不能满足现今观众的观影体验,那么武侠电影中的侠义精神也在随市场需求而转变。

二、侠义精神的悄然之变:从刚毅清晰到缠绵朦胧

武侠电影,是中国侠文化的一个现代支流,是我国独有的民族电影类型,自1920年起,观众们就一直接受着武侠电影的熏陶,它给观众描述了一个爱恨分明、自由潇洒的江湖世界,让人们知道了锄强扶弱、替天行道、大义所在、义不容辞的侠义精神。然而近年来的新武侠电影,侠义精神日渐浅薄,注重的武术特效,武打场面,而主题也偏向于个人化的快意恩仇,完全没有展现出“大义”。例如2014年公映的电影《绣春刀》,片中男主角沈炼,是一名锦衣卫,在追捕奸臣魏忠贤的过程中,居然收下了魏忠贤的贿赂,而究其原因,居然是为了花钱赎出自己心仪的青楼女子周妙彤和用钱帮自己的大哥卢剑星买官。先不论最终结如何,他的道德出发点就是有偏差的,只为了一己私欲而放走奸臣,且收下贿赂,导致最终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惨死,那么,“义”字何在?在最后,故事的结尾,虽然沈炼亲手杀死了反派角色赵靖忠,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但也是与一个奸淫掳掠的江洋大盗丁修联手的结果,那么“侠”字又在哪体现?既然“侠义”二字都没有展示,那武侠片的意义又何存?我们是否可以定义为沈炼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反派角色,只是在最后,幡然醒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那么这部影片的教育意义难道是告诉观影者,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对的,之前的过程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命题。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是大放异彩,精彩的武术场景确实引人入胜,不仅可以让观众们欣赏功夫之美,又可以加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但既然是武侠电影,既不能无武,也不能无侠。新派武侠电影当中,为了增强电影的观赏性与商业性,大量的武术特效与武打场面轰炸着观众的视线,而对于内在精神的表现却越来越淡化,甚至有的电影在观赏完毕之后,根本都不知道剧中角色是因何而打,难道只是为了争夺一个宝藏或者个人复仇便大打出手吗?这不符合正常思维,试想如果观影者在看完一部所谓武侠电影之后,发现这部电影当中的主角们都在为了争夺一份宝藏或者是因为一些个人私事而大打出手的话,他们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误解,口口相传的所谓公理正义又该站在什么位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侠义精神的表现已经趋于朦胧化,模糊不清的侠义精神让观众无法清晰认识到武侠电影所要表现的精神内核,从而出现了歪曲武侠的理解也就不奇怪了。

早期的武侠电影作品,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刚毅清晰的叙事线条和故事主旨,然而如今的大部分武侠电影都在运用缠绵朦胧的表现方式处理武侠电影中的侠义与世界观,这与观众的审美复杂化当然脱离不了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侠义精神在现如今社会中的运用与发展发生了转变。例如《白发魔女之明月帝国》所表现的就是武侠爱情,武侠与爱情的结合,爱情已经成为叙事主线,自然会产生出缠绵之感。反之观看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则是以武以侠为故事的叙事主线,集中体现出黄飞鸿的大义凛然、为国为民、不畏强权、同情弱者,而黄飞鸿与十三姨的爱情则作为辅助线条,推动部分剧情的发展,清晰而不拖沓,刚毅而不失柔情。这样看来,让人热血沸腾,激发出植根于民族血脉中的侠义情怀。

正因现今社会已脱离了冷兵器时代,“武”完全只为强身健体,而离开了本身的江湖,现代人已无法体会当年的江湖热血与侠义文化,侠义精神在现今社会中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对于侠义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

三、被磨平棱角不再尖锐的侠:从反对王权到以侠治乱

自古“侠”便是站在昏庸王权的对立面上的,如著名侠客荆轲就是为了反对秦王暴政而只身献图,为求刺杀暴君;瓦岗寨众豪杰起兵反抗隋炀帝暴政,最终加入贤明君主李世民麾下稳定江山社稷。大量史实证明,“侠”一直以来,存于草莽,在民间抗争昏庸暴政,以个人微薄之力,救黎民百姓与水火之中,说穷苦百姓不敢说之话、行昏庸官府不能为之义,然而当他们认为王朝统治清明之时,又隐与市井之中,本分为民,或加入朝堂,为民谋福。

武侠电影在经历了20世纪2、30年代的狂飙风行,到1949年的明令禁止,在80年代又出现了一波大高潮,百花齐放,发展突飞猛进,可是到90年代末,有开始走向了下坡路,武侠电影似乎又将要面临一个新的时期。

在最初的武俠电影中,反抗暴权,打击入侵是不变主题,这与当时的国家不安定存、外族的入侵存在明显的共同点,侠的尖锐、突兀让观众热血沸腾。1949年建国之初,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家需要安定,而不是需要侠文化之中的“侠以武犯禁”,武侠电影被明令禁止。自80年代起,国家趋于平稳富强,侠对于开明社会的辅助效果又凸显了出来,拥护明君的思想内核得以发展,国家大力倡导有识之士为国家稳定发展做出贡献,于是武侠电影又出现了一波新高潮。至今为止,已经得以健全发展的武侠电影中的侠义精神也悄然发生转变,如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与张之亮的《墨攻》都有很好的体现。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一片中,狄仁杰作为唐朝官员,本与前文所定义的侠毫不沾边,但分级却明确标明了武侠、剧情,这让我们不禁深思。狄仁杰为了大义,抛弃成见、忍受同朝官员的唾骂、兄弟的反目,拥护开明王权这一行为,是否能称为“侠”,答案显而易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虽没有侠的突兀与尖锐,确在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侠的大义,自身的荣辱并不能阻碍他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奋斗的决心。虽然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站在了一条线上,但贤明的君主确实是应该维护的,哪怕这在现在看来依然是封建腐朽的王朝,在当时依然是难能可贵的,谁也无法预知几百甚至几千年以后的事情。

《墨攻》一片中,强大的赵国想要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便是要先攻打夹在燕赵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仅有妇孺平民四千余人的梁城,梁国只能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直足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军队来帮忙守城,可是梁国等来的确是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一人独挡十万大军,这便是以侠著名的墨家之大智大勇。墨子作为中国侠文化的开创者,墨家自然延其精要,为仁义,不惜孤身守城,且不说拥护贤明王权与否,他反对的定然是暴权。为了扩张疆土而大军攻城,不理会百姓的死活,赵国显然是反动恶势力的代表,此时的墨者革离大义凛然守城抗敌的行为,自然迎合了现今反对暴力,维护和平的主题。

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教育职能,而这又与国家政治密不可分。从以上几个阶段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武侠电影中的侠义精神,也是随着时代变革、国情政治的发展而转变,国人对于侠义精神的理解也从中而来。

四、结语:侠以武犯禁的转变

法家宗师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明确指出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法律。早期的侠文化尚不健全,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虽说其中不乏大仁大义的豪杰之事,但毕竟扰乱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国的侠文化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已经趋于完善,“拥护合理,反对不合理”已成为侠文化的精神内核,运用与电影当中的侠义精神也继承了这些优良的传统。

如李仁港执导的电影《锦衣卫》中,锦衣卫作为维护明朝王权统治的核心部门,只为帝王负责,但凡王权所指,锦衣卫便惟命是从,甄子丹所饰演的“青龙”一角,就是当时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电影的开头有一句旁白如是说道:“锦衣卫在英明之主下,他们能保家卫国;但当皇帝昏庸,却变得令人闻风丧胆。”当时,宦官专权,皇帝昏庸,导致锦衣卫错杀良臣,为虎作伥,青龙及时醒悟、抗争暴权、诛杀宦官。青龙脱离朝堂,成为一名侠客,未接皇命私自杀人,违抗皇旨抵抗抓捕,以武犯禁,最终与恶势力同归于尽,但却为当时的社会驱除毒瘤,变相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侠以武犯禁”反而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这是侠之大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中国新武侠电影中,侠义精神已然从最初的尖锐、突兀转向内敛、含蓄;表现方式从刚毅清晰转向缠绵朦胧;“侠以武犯禁”也由暴力抗权转向拥护合理政治。这是侠义精神的转变,也是国家政治的转变。无论侠义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变幻,“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内核是不会改变的。

猜你喜欢

转变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现代人类迁移与信息、文化流动的双向不对称现象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论艺术院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