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的应用
2017-06-15陈莉
陈莉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1
尿常规检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为诊断疾病与治疗疾病提供重要数据。本次研究挑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02例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干化学检测法、尿沉渣检测法、联合法,对比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102例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64例,女3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4.1±2.2)岁。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分别执行干化学检测法、尿沉渣检测法、联合法。
1.2.1 干化学检测法。收集患者的尿液,用试管吸取20ml已选取好的尿液,然后将吸取的尿液放入试纸上,停留5s后取出试纸,根据干化学分析仪配套的操作说明实施操作。
1.2.2 尿沉渣检测法。将10ml尿液标本放入离心管中,与离心力比较,设定分析器的值为400g,离心处理的时间5min左右。去除上层的清液,收集剩余的尿沉渣0.2ml。尿混合沉渣样本均匀后吸入到流动技术池中,最后统计数据。
1.2.3 联合法。采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患者20ml清洁段尿液,运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尿液实施检测,然后使用尿沉渣法执行检测,再通过人工显微镜进行复查,按照说明书执行所有操作步骤[1]。
1.3 观察指标。运用干化学检测法、尿沉渣法以及联合法对患者红细胞、白细胞的阳性率进行检测。阴性的标准:红细胞检出值在0~7.0U/L之间,白细胞检出值在0~10.0U/L之间。阳性的标准:红细胞检出值超过7.0U/L,白细胞检出值超过10.0U/L。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法的红细胞阳性数、白细胞阳性数都比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检测法的红细胞阳性检测率比尿沉渣法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的白细胞阳性检测率比干化学检测法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尿常规属于常见检测方式,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与评估治疗效果与病人健康状态,提供有效依据给临床用药与治疗。传统的检测方式包括尿沉渣与干化学两类,大部分采用干化学检测法,随着现化仪器设备发展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已开始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干化学与尿沉渣结合检测,可以收到较好效果,定量红细胞和定量白细胞的检出率都较高,可以取得精准度高的结果[2]。
干化学法的分析仪器操作简便,,在30s内就可以测定多个生化参数,近些年来,开始广泛使用尿十项检测法,扩大了尿常规的检测范围。有时,干化学法的测量结果并不准确,代谢产品和药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它们会导致尿液的颜色出现异常,影响结果。尿蛋白的浓度太高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尿液中热不稳定易导致出现假阳性,还有其它类似因素都会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不同的试纸也是干扰因素之一,包括其的产地、质量、敏感度等。所以不能完全依赖于干化学检测结果,要综合分析[3]。尿沉渣检查法是利用显微镜对患者的尿沉渣物进行观察,研究与定位里面的寄生虫、管型、细菌、结晶等成分。一般尿沉渣分析仪是透明管型,运用荧光染色技术,可以减少漏诊几率;但是,检查结果也并非完全准确,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把干化学法与尿沉淀法结合运用,可以让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得到提升,相互参照物理法与化学法的结果,依据病人的症状,支农和综合判断,可以让检测准确率得以提高[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干化学法有较高的红细胞诊断率,尿沉渣法有较高的白细胞诊断率,把两种方法联合运用于尿常规检查,可以让结果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运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运用于尿常规检测,有较高应用价值,结果准确率较高,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谭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03(2):59-60.
[2]汤伟明.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5(8):153-154.
[3]楊永康.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5):11-12.
[4]彭晓阳.浅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6,12(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