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运用

2017-06-15梁锦涛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作用小学数学

梁锦涛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时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教学中体验数学、感受生活。运用生活化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为了实现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以兴趣为导向,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生活化情境;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作用;策略

一、情境、情境教学法与生活化情境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它包括社会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戏剧情境等。其中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即教师为实现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而开展的行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诸如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音乐欣赏、影片欣赏等等,都是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生活化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之一。在生活化情境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时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教学中体验数学、感受生活。

二、生活化情境运用于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及应用性强)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限制,小学生对于数学有时会感到很艰涩,甚至有时会望而却步,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数学学习逐渐成为小学生的负担。而这与我国“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极其重要。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所生活的环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元素作为学习的材料,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相联系,这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数学课堂。除此之外,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教学能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表现欲的阶段,新奇的授课形式能极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从而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利用生活情境实施数学教学,就是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从中提取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收集和整理学生喜欢又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实际问题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结合,这就让学生直接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愿意学数学、用数学。并且,采用情景化模式进行教学,也给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实践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改变了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变得灵活、充满趣味性。但在情景化教学中,教材仍然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然而此时,教师不再是照搬教材,而是自觉对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进行重组,这就实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对学生能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不拘泥于传统、尝试新事物的乐趣。在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及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倡导的是一种“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而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能够形成更宽松的课堂氛围、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总之,结合生活实际讲授数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实践、探索、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新的思考,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情境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

“以学生为本”,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就是要以學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明白学生真正需要在课堂上获得什么、他们又喜欢学什么。小学三、四年级在小学教育分段中正处于中年段,这一时期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从思维水平上来说,是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既要忠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高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其思考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教材的安排其实能够给予教师很大的启发,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同时教材在运用生动的图画解释了“年、月、日”之后,还安排了“制作年历”这一活动。这就结合了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教学之中,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以兴趣为导向,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生活化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直观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符合小学生爱玩、爱闹的天性和认知特点,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知识的构建中,提升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生活化情境教学形式多样,如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影片欣赏等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面对“397+99”这样的题目,教师通常会把算式转化为“397+100-1”,但这对于部分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是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找零”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直接的“付钱”、“找零”中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寓教于乐,在玩中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的情境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音频等提供生动、形象的情境演示,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模拟游戏活动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新知识,并学以致用;也可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开通思维发展的渠道,向学生抛出新问题,指导他们思考、讨论,解决新问题;还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即在一节课的开头,提出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刺激学生,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寓教于乐落到实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和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作用小学数学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