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7-06-14汪发亮
汪发亮
摘要: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客观存在的,解决大学生的心里问题一定要“对症下药”。论文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治疗技巧来入手,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论文认为,积极心理学对于当前进行高校心理建设活动是积极的、有效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正能量
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以往消极心理学独占研究领域的现象,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为90后,他们自信、个性鲜明,他们张扬自我,要求独立,但是在这些性格背后伴生的却是一系列心理问题,如难以面对挫折、无法消化压力、强烈要求他人认同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够采取过于直接的方法来进行,这会让他们难以接受,而积极心理学用积极的态度和正能量来影响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里健康教育效果。
一、挖掘学生内心正能量实现自我感召
在心理问题出现之前进行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是积极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为基本的理念。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对于人类自身正能量的挖掘,要将人类内心自我的好的性格、特点挖掘出来,进行放大来进行“自我治愈”。虽然当代大学生可能由于阅历不足,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有一定偏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有勇于尝试的勇气、对于未来的憧憬、强大的自信心,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因而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沉下心来,接触每一位学生,对于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和表扬、扩大,通过积极的引导集腋成裘,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这对于他们正确的看待外部世界,燃起对于生活的热爱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同样,人如果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心理问题也就难以滋生、发展。
二、将鼓励代替心里治疗实现积极影响
对于一些真正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需要积极心理学的治疗手段,应当是要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进行的:要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是仅仅去修复他的“缺陷”。这种思路与积极心理学解决心理问题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遵循这种思路,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首先需要让他们“说出来”,也就是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叙述”,叙述问题是一个排毒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真正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塑造力量”,也就是对于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进行肯定、塑造,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从而压倒心中的不快,调适心理;除此之外,还要帮助学生“灌注希望”——眼前的问题只是暂时的,未来的生活将是很美好的。辅以意志力、自控力的培养,学生逐渐就会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
三、教师重视自身言行积极关怀学生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适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主张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结构等来促进心理教育模式的发展。高校教师应当给学生塑造良好的、积极的外部氛围,要从自己开始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要做一个乐观向上、处变不惊的人;在與学生的交往中,要多一点正面的鼓励,少用负面的、批判性的词汇来“教育”甚至训斥学生。只有自己浑身充满“正能量”,学生才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保持阳光、开朗、健康的心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