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咨询案例
2017-06-11武剑倩李明月秦亚平
武剑倩+李明月+秦亚平
摘 要:本案例是关于大学生学业拖延案例。本案例中来访者的拖延问题主要是在认知上存在错误的核心信念 “我无能,我很笨”,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学习方法,来访者表现为自卑、情绪低落、焦虑、拖延、学习效率下降等。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建,通过6次咨询,来访者变得自信、平和,能够坚持专心学习。
关键词:学业拖延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婷霞,汉族、女,26岁,未婚,某大学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在读。家族无精神疾病及遗传病史,来访者亦无躯体性疾病。
患者自述:因为学校要求毕业前一定要发一篇论文,而我还想考博,所以对我来说必须发一篇高质量论文。但是近两个月以来,完全没有动力。每天一想到要写论文就心理压力很大、烦躁、郁闷,不想看不想写,因此茶饭不香。晚上一直玩手机不睡觉,白天不想起床。起床后发呆不想去自习室。即使到了自习室,学习效率也不高。每天花在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很多,之后又很愧疚,感觉控制不住自己。[1]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衣着整洁、得体,举止言谈有礼貌。身体姿势弯腰驼背,交谈时眼神躲闪,不自然。情绪无力、烦躁,表情不愉快、生气,人际关系不良。
心理测查结果:SCL-90:躯体化:1.0,强迫症状:1.7,人际关系1.2,抑郁:1.8,
焦虑,1.7,敌对:0.8,恐怖,0.8,偏执:1.1,神经病性:0.3,其它:0.5。测试总分109,测试平均分:1.2。测试结果总体正常,心理状况良好,轻微焦虑、抑郁和强迫。[2]
二、评估与诊断
1. 评估:
病因分析:
(1)心理因素:①认知因素:来访者从小学习努力,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并且有过考试多次失败的经历,学习自我效能感不足,来访者存在“我失败,我无能,我很笨”的错误认知和负性自动思维。②个性因素:遇事多采取内因解释。来访者并没有认真思考写论文困难的真正原因,而是仅仅归因为稳定的、内部的能力不足上。自责自罪,贬低自己。③观念冲突:来访者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高,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但又有懒散、安于现状的一面,于是厌恶自己。④持久负性记忆事件:来访者对成长过程中学业失败的事件以及对来自周围人的负面态度和评价记忆深刻,害怕失败,因此影响情绪、思维和自尊水平。
(2)社会因素:①社会生活事件:学校要求必须发表论文,社会竞争激烈、毕业去向未知。②心理应激:由于升学就业、经济、与父母关系不和等问题存在,内心压力大。较少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问题,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但利用度低。[3]
2. 诊断及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来访者体检结果健康,排除器质性病变。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自制力完好,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可排除精神疾病。该来访者内心冲突为想写论文,但是又想避免写论文的痛苦,是趋避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为常形冲突,排除神经症。学业拖延仅仅限于写论文,没有对其它事物出现回避和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来访者问题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与周围人相处融洽,对社会功能影响小,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心理咨询过程
1.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将“我很笨、无能、失败”的负性自动思维由原来平均每日十次降低到每日三次及以下。 将学习时间由原来的每日不足三小时提高到每日8小时以上。
(2)近期目标:改变该来访者认为“自己笨、无能、失败”的错误认知;坚持学习习惯,改变作息规律。
(3)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其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人格完善。
2. 所依據的理论和技术
本案例主要依据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不认可。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自己很笨,自己很无能,自己很失败”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应对考试失误、毕业、发表论文等压力事件。缺乏有效社会支持和必要的写作技能、研究能力,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
3. 实施步骤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理健康水平的临床评估和心理测量;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2)心理咨询阶段
加深咨询关系;商定咨询计划;识别负性自动想法,确认问题,了解认知模式;检验错误观念,评价自动思维;矫正核心错误观念;学习应对方式,进行行为矫正。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学会合理评价自我,巩固新观念;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巩固应对方式和问题解决技巧,继续进行时间管理和学业计划的执行; 加强与同学、老师在学术方面的讨论和交流。
四、咨询评估
1. 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心态变好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通过坚持执行我的学业计划和时间管理,每天按部就班,写论文不再压力大。开始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认真研读了研究方法和写作的书籍,我逐渐胸有成竹,知道如何写并且坚持写,已经完成一篇论文。
2. 相关他人(或责任人)的评价
(1)他人反馈:朋友认为来访者变得开朗、勤奋。老师认为来访者从原来的消极抵触变得积极向上,能够主动汇报研究进度,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
(2)心理咨询师评估:来访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克服了自卑心理;情绪症状(紧张、焦虑)得到了改善;学业上步入正轨,能够自觉自愿学习、完成论文。
3. 心理测查结果
SCL-90:躯体化:0.9,强迫症状:1.2,人际关系1.3,抑郁:1.1,焦虑,1.2,敌对:0.7,恐怖,0.8,偏执:1.0,神经病性:0.3,其它:0.5。测试总分45,测试平均分0.5。测试结果总体正常,减分率达25%以上,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武剑倩,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李明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护士
秦亚平,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