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2016-03-31马秀娟
马秀娟
摘 要: 现今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大多是“95后”,他们身上有很强的时代烙印。面对这群学生,辅导员工作也需要创新跟进。辅导员的工作在某些技术层面与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相似之处,辅导员工作适度引入心理咨询的理念、技术有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咨询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2006年7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单纯是思想道德问题,相当多的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心理问题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一、案例介绍
小商,男,21岁,本科大二学生,电商专业,身形偏胖,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史。家庭背景:小商父亲是货车司机,母亲是工厂工人,父母平时关系紧张,在其小学时离异,小商由母亲抚养。母亲经常上夜班,与小商疏于沟通,最多的话题就是学习,成绩差就打骂,母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上大学后,小商周末也不愿回家,一直住学校宿舍,生活费是母亲定期送的。因为成绩的事情,母子俩经常吵架,有次在学生宿舍的走廊里,小商当着同学和母亲的面摔烂手机。据同学说还有一次因为小商母亲没及时兑现给他买新手机的承诺,还把母亲从沙发上掀翻。
学校表现及同学关系:小商经复读进入大学,平时只和宿舍的几个同学有交往,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很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性格有点内向。小商本是文科生而大学专业偏理工科,学习上造成很大困难,大一第一学期就挂了两门功课,其他科目也是勉强及格。大二开始,晚上经常在宿舍里打游戏到深夜,上课时睡觉,整个学年又挂课五门。因为挂科的事情,辅导员老师找其谈话,告知如果这次补考不过,挂科累积到一定数量是要留级的。小商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担心自己补考无法通过及母亲知道后的后果,心里焦虑不安。
主诉:整天担心补考不过,不能正常毕业,会让家长失望,入睡困难,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时间持续一个月。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来访者反应的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学业问题,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初步诊断为由学业问题引发的焦虑情绪。
二、简要分析
通过小商的陈述交谈及与其母亲的沟通中了解到,小商上小学时成绩很优秀,老师同学都挺喜欢他,自己也很自信。后来父母离婚,这事对小商打击很大,上课常走神,成绩开始下滑,只考上了一个普通中学。高中时需要住校,小商很不适应,与宿舍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逐渐变得内向,成绩也不好,数学老师的一番话刺激到小商,他觉得老师看不起他,自己没有能力,很笨。第一次高考失利,复读一年进入大学,升入大学后突然没了目标和方向,学习没有动力,学业亮起了红灯。现在补考科目太多,无从复习,整个人十分焦虑。
综合所搜集的资料分析,造成小商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家庭方面
父母关系紧张,后来又离婚,给小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而父母并没有意识到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没有及时弥补。小商归母亲抚养后,父亲很少探望孩子,父亲角色缺失。小商母亲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造成母子关系十分紧张,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学校方面
学校专业招生方面设置的不合理,造成一些文科学生学习偏理工课的课程困难重重,而学校又没有及时补课,造成一些文科生学习上的困难,考试失败使小商更加自卑。
3.个人因素
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学习动力。自卑情结,认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第一次高考失利产生的负性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导。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害怕被拒绝,不敢向老师同学求助。
4.其他因素
家长和老师不切实际的期望,无论怎么努力总达不到要求,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进行目标的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采用倾听、同感等技术,改善来访者的不良情绪。
(2)调整认知方式,改变小商认为老师看不起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等不合理的认知及自己很笨的非理性信念。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有效的行为模式,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消除学习时的不适反应。
(3)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解决内心的冲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完善来访者的个性,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和发展。
四、咨询方案的制订
1.所依据的理论
本案例主要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
2.所依据的技术或疗法
第一阶段:(1)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对于来访者所提的问题,暂不作确定答复,帮助来访者探寻心理矛盾,营造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氛围;(2)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达;(3)布置家庭作业:思考挂科的原因,认识考试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1)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2)与来访者一起分析挂科的原因和产生考试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以及他的思维及行为定势;(3)引导其了解学习的意义,重新调整学习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对自己的学习和补考做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4)疗效的产生。当来访者已能有所领悟,咨询工作就转向引导来访者将合理的认知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指导来访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第三阶段:(1)调整制订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2)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
五、案例成效
通过5次咨询,该生的考试焦虑症状消失,对学习有了自信,自我评价更客观,能够理性地看待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中学的不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在亲子关系上,与母亲的关系有所缓和,懂得了换位思考,学会对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
六、案例点评
高校辅导员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技巧,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相关技巧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某些发达省份,高校会定期送辅导员到专业机构参加心理培训,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创建一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涵盖广泛的、系统的专业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