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2017-06-11李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

李军

摘 要: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读不写的结果是眼高手低。只懂得写作理论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只写不读就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不懂得写作技巧,想写出好文章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多读多写,并把读写密切结合起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读写关系 阅读 写作

阅读是吸收,是学习,是知识的储备过程。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下笔为文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把所悟所思、所感、写出来就是文章。写作是知识的倾吐,是知识的表达,是对阅读材料的再创造。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能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技法、技巧来提高写作能力,反过来,写作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要把读与写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一、读写关系

阅读教学具有指导学生吸收知识的作用,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既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可谓包罗万象。能够在不断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拓展智慧,增强语言、思维和写作的能力,这些不仅是提高写作能力所必需的,而且是从事任何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说,在阅读中,逐渐熟悉了其文体特点,一旦写起来,即使写不出新意,但在文体格式上也能做到不走样。优秀的作品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面对作文一筹莫展。一个阅读广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作文才会得心应手。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对写作的积极意义。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不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大量吸收了前人的精神财富,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采风格和艺术特色。如我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少年时以父亲的关系得以博览群书,大量阅读古籍,搜集史料,为他后来完成体大精深、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史记》,奠定了丰厚的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作品是必读之物。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安排,先选择容易接受的作品,逐渐提高,进行汲取或消化,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血肉。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甚至欣赏能力。

二、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时,教师对作品要害之处要给与学生适当点拨,不要细讲,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现以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为例,可作如下设问点拨:蒋氏宁愿冒死以捕蛇为业,也不愿承受沉重的苛捐杂税,文章这样叙述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呢?教师启发学生苛政猛于虎,毒于蛇。再问: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个道理的呢?在点拨学生教师要恰到好处的点拨,对于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阅读时,教师要设法想法地把作品的思想性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起来,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构桥梁,使作品的一景一物都能牵动着学生的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悟性。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丰富人生体验,是阅读和写作的途径,也是阅读和写作所需要的。

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阅读一定要动笔,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只读不写无异于纸上谈兵,往往写前浮想联翩,写时拙笔难书,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眼高手低,处于“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困境。阅读中往往与书中人物同喜、同乐,产生似曾相识之感,与生活中的记忆一起涌来,产生共鸣。这时学作的灵感就像飞溅的火花一样在脑中显现,会产生一吐為快的念头和冲动。如果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迅速下笔,往往能一气呵成,言之有物。这样的感悟至深的片段,也许会成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三、写作能力

读书笔记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形式。读了某种作品,在头脑中会有很多感想,即使以成为较成熟的内容也难免有遗忘之时,及时用简练的、概括性的文字写出来。要把作品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经常诵读,时时品味,既丰富了词汇,又开阔了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以后写作的运思和表述,培养学生灵敏的写作能力。

有意识地把课文作为范文,进行仿写。学习、模仿范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句式表达,思路安排及文章结构等等。并引导学生由机械仿写逐步达到灵活仿写,最后达到创造性地表达。仿写可以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指导作用;反过来,通过作文又可以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消化。在阅读中,要把从他人那里汲取的精神财富进行重新组合筛选,进行思维的再创造。历史上借鉴他人作品的例子就有很多。如北宋著名散文家、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诗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夕是何年”引唐传奇《周秦行纪》诗中的“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像这样的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从模仿到独创,也是攀登写作之峰。这也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结语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读书越多越细,笔下就越充实;写得越勤,越想多读书。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做到读写并举,使学生全面受益,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