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017-06-09龚颖颖

高教学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口译员跨文化交际

龚颖颖

摘 要:文章從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阐明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对商务口译学习的必要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培养出有较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商务英语方向的口译员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跨文化交际;口译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23-04

Abstract: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for business interpreting learning in teaching of business interpreting, and puts forward operable teaching methods, thus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interpreters who have higher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English.

Keywords: business English interpreting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preter

隨着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在经济和贸易方面也与国际社会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这种国际趋势对商务英语口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口译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国际经贸事务中,并且专攻商务领域的口译员也日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业,这就要求口译员能够运用语言应用能力和各类口译技巧,也要求口译员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是在与各国的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帮助商务口译员突破不同语言带来的文化交流障碍,使译员能够准确、客观、完整地传达说话人的意图,顺利完成不同语境下的商务口译任务。但是口译员在面对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时,一旦出现翻译事故会造成无法挽救的经济损失,甚至会产生外交事故。

因此,财经类院校的外语学院可依托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要种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商务口译员,同时也使之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把握文化差异,得体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冲突和障碍,使口译专业学生能更好地成为商务经贸活动的桥梁。

一、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

(一)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主体特色

财经类院校所设置的课程主要以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统计学等学科为主导,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知识资源优势,将上述学科与口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口译+优势学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成细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独特培养模式来培养商务英语口译方向的译员,以更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商务口译人才的需要。

(二)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方案,但是,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兴产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体系并不完善,教授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译教学培训和学习,没有相关的商务英语口译实践经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带来挑战,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财经类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成为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的领军基地。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跨国经济贸易活动中,目前财经类学校所培养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在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商务意识和精通语言技能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在我国依然处于稀缺状态。在实际的国际商务沟通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口译员而言至关重要。在国际惯例中,进行经贸活动时,交易双方会带来自己口译员,因为这样更有利于获得信息与外商进行谈判和交流。但是,在此期间,如果口译员出现信息传达错误或者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不得体的行为,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外交问题。因此,这对口译员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作为交流纽带和文化桥梁的口译员,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语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体现

跨文化交际意识近年来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英语学习和做好口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是译员所持有的某种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性(李明秋,2010)。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交际能力。“文化既然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性,因此不同文化需要沟通。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承载物。可见,文化以及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王克非,1997)。

国外学者Kim(1991)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给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了解释和定义,他认为跨文化交际意识被视为人的内在能力,而且是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特定文化都可以应付各种跨文化交际情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适应能力,能面对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情况灵活恰当地进行自我调整,这种能力体现在认知方面,包括思路的开放性、对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视野和角度的变换能力,在情感方面,主要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以及能够克服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等,在行为方面,则包括处理交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和维持相互关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由此可見,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也是将一种文化转化为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务信息在一种文化内涵下进行编码,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商务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只不过信息的内容更具体化,体现在商务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载体,如进出口、商务谈判、外贸函电、贸易、金融、商法、营销、工商、管理等内容,这些领域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机器文化内涵。这就要求口译员了解商务英语所涉及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

在商务口译过程中,交际双方通常习惯运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表达各自的思想,而对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缺乏充分的了解,为保证双方的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学生需要运用跨文化意识,运用得体的口译策略来弥合双方的文化鸿沟,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沟通的有效性。因此,商务口译教学不应仅靠纯语言口译训练,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目的语文化和源语言文化的异同,从而掌握商务口译原则并合理运用商务口译技巧准确传达双方的信息,并且符合文化內涵。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务英语口译作为口译的一种,口译员将接收到的商务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在目的语和源语言之间进行不断相互转换,同时还需考虑交际双方的文化、习俗、语言、手势、表达习惯等,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商务信息的目的,这是现代社会跨国、跨文化、跨民族、跨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交流和沟通方式。

跨文化交际意识重在强调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参与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Hanvey(1979)提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最高境界是参与者能够具备“移情(empathy)”和“文化融入(cultural penetration)”的能力,移情指的是参与者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的心境,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文化融入注重在充分认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参与者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进行审视和思考。如,在商务谈判场合,中方发言人使用中文典故“吃一堑,长一智”,意在表明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这时口译员应发挥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典故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口译员可译为“A fall into pit, A gain in your wit,”这样能更加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也更容易被双方接受,使商务谈判能顺利进行。

在实际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如果口译员对口译对象的文化背景、价值标准、礼仪道德缺乏足够的了解,而是运用源语言的语言文化、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来处理商务信息的话,就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沟通的有效性。由此看来,商务口译员不仅是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载体,更应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导向。坚实的文化信息基础是完成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只有按照符合文化内涵的原则,才能更好的驾驭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工作语言,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和鸿沟,才能更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这就要求教师在商务口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认知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商务口译行业整体的译员素质和水平。只有商务英语口译方向的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语言知识和专业词汇表达,才能在未来的商务口译工作中主动弥补交际双方的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四、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第一步是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跨文化意识,要充分调动商务英语口译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跨文化意识可尽最大限度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教师可以通过“商务口译+跨文化意识”课程的安排,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学习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怎样与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和共事。正如Paulston(1992)所说,一个人要成为双语型(Bilingual)人要比成为双文化型(Bi-cultural)人要容易得多。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在于教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母语文化习得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跨文化意识的最高目标,就是使学生有“文化浸入感”,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情感,将自己代入对方的心境,从而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这是最高境界的跨文化意识。

第二步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系统的商务英语口译课堂学习。一个商务英语口译员需要熟练掌握英语,同时他也需要习得两种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因此,在商务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介绍与目的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如地理、气候、经济、节日、领导人、宗教、政治、艺术、礼仪等,将其引入商务口译过程的各个环节,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商务英语口译的兴趣和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跨文化交际冲突和障碍的应对能力以及即席应变能力,让学生能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真正服务于口译实践,从而在今后的商务英语口译实践中顺利完成各种语境下的口译任务。

第三步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口译员要把源语言与目标语加以比较,才能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区分他们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将跨文化交际意识服务于口译实践,达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目的。任何语言都以文化为基石,任何文化都依托语言才得以传承。只有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二者才能都绵延不断地发展。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1993)曾指出:“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文化差异所涵盖的范围,如文化意识差异、价值观差异、经济环境差异、历史沿革差异、思维认知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

第四步是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文化规避和文化渗透策略。当源语言和目的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时,就应当特别注意在双方文化的主要冲突之处进行规避,尤其在审美取向和价值标准方面,特别在涉及宗教领域时更要特别注意尊重彼此的信仰,避免在“敏感地带”造成文化冲突(唐昊,李昶,2014)。同时,基于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试图在短时间内说服和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源语言先入为主的文化优势,在口译活动前进行观察,作好文化渗透的准备,使源语言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使目的语的接收者逐渐适应源语言文化,并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教师在这一步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要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规避和文化渗透,了解和清除文化鸿沟的根本障碍,充分挖掘商务英语口译实践过程中的文化信息,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模式,了解不同的文化行为和交往礼仪,设置相关的商务文化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学生与外教进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亲身体会文化规避和文化渗透。

第五步是教师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中注重技能训练。商务英语口译的本质依然是口译技能,技能包括口译互动的全部流程,如准备环节、听力理解、口语表达、笔记速记、记忆技能、翻译技能等。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口译训练,让学生切身感受口译的工作特点,并会自发提升上述技能。对于一个优秀的专业型商务英语口译人才而言,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功底,要有很高的悟性和临场反应能力,要具备淡定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短期记忆能力,拥有流利地道的双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如社会热点话题、人文知识、哲学理念、政史经法、前沿科技、外交关系等,以此来支撑商务英语的口译活动。教师可以把跨文化知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口译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六步是教师要对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可做出适当的创新。当前,口译的市场化,决定了口译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因此对口译教学尤其是商务口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举办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夏季达沃斯等大型会议和高端论坛,商务和经贸类的话题可在课堂作为口译主题进行模拟商务英语口译训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引入跨文化交际意识训练,如国际会议中译员的礼仪、姿势、语气、手势、神态,商务谈判过程中的接待礼仪、餐桌礼仪、谈判礼仪等等。例如,可以设计商务谈判模拟口译板块,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扮演谈判甲方、谈判乙方和双方译员,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活动掌握相关的商务谈判术语、专业表达,同时也能向学生介绍商务谈判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跨文化知识和礼仪,从而提高对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因此,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归纳和总结所运用的商务知识和技巧,加深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临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五、结束语

社会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前进,跨国经贸往来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中国融入世界經济体系,市场经济推动商务英语口译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口译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把握这一历史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说过,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在较好的语言环境下,大约需要5年的努力;透彻理解一种文化,则需要20年的,甚至更长的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商务英语口译员应掌握丰富的商务知识,避免信息缺失,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如语言能力、口译技能、心理素质、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临场反应能力、商务知识结构、非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交际策略等。商务英语口译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实践。

在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能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双方进行沟通,实现跨文化性的商務信息传递,将文化的动态、特征和规范也融入商务口译的全过程。财经类院校可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口译+优势学科”“商务口译+跨文化”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以期让学生能够精通源语言和目的语,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洞察其文化内涵,同时建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度,了解文化间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知识,合理的运用文化规避和文化渗透策略。教师也适时地进行商务口译教学模式的创新,避免学生的产生文化定型和思维定型,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的商务英语口译技能和形成口译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提升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出一批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专业型商务英语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商务英语口译译员素质要求——跨文化交际主体性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92-94.

[2]唐昊,李昶.文化意识在英汉口译教学中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4(6):122-123.

[3]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Hanvey,R.Cross-cultural Awareness,In E.C.Smith and L.F.Luce 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J].Newbury House,1979.

[5]Kim. Y. 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Competence: a System Theoretic View[M].New-berry Park: Sage,1991.

[6]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al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7]Paulston. C. B.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pics in ESL.[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2.

[8]王文雅,张晓玲.基于关联理论下的商务英语口译分析[J].高教学刊,2017(13):188-190.

猜你喜欢

口译员跨文化交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