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与测量
2017-06-09全雄伟林玉蓉
全雄伟 林玉蓉
摘 要:通过文献研究,构建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并据此开发出大学生领导力结构量表。随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领导力结构进行先探索、再验证的因子分析。而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通过构建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最终验证了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结构;结构方程模型;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03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our dimension structur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and develops the leadership structure scale in view of the model. Then, a survey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eadership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finally verifies the four-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 by construct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of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structu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actor analysis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许多世界名校都逐渐意识到大学生领导力的可塑性及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孔令昭等,2012)。在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一度被视为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创新机制的重要教学改革途径(唐勤和徐倩,2013),學校采取灵活科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效(翁文艳和房欲飞,2007)。據统计,进入21世纪之后,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开发项目的美国高校达到1000多所。领导力教育不仅帮助青年人掌握领导学专业知识,拥有推动变革的能力和方法,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成熟、积极的价值观,因而也被认为是对通识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甚至是一个具体的落脚点(白洁和李秀峰,2013)。而反观国内,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李景玉,2014)。尽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发端于西方,以美国最为典型。但是,随着高校国际交往合作的日益加强,有关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话题也逐渐成为高校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李秀娟,2015)。随着中国学者对于领导力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对领导力理解的非权力化转变,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陶思亮,2014)。
目前,在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翁文艳,2011),作为一种综合素质的领导力开发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曹科岩,2012)。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更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严太华等,2013),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刁静等,2013)。李金林等(2011)认为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都普遍意识到在大学培养领导力是有意义的事,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日益发展的当今,领导力已成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受到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及社会共识,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仍然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及整体性的规划,因此进展也就较为缓慢(奚洁人,2012)。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我们归纳出当前国内大学生领导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有关国外,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经验介绍;二是有关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涵义、必要性及意义等的研究;三是有关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现状分析、培养途径、培养机制等的研究;四是有关国内大学生领导力的具体内容研究,如大学生领导力的构成维度、影响因子等。在这四大类的研究当中,前三类的研究占了绝大部分,而有关国内大学生领导力的具体内容研究则相对较少,或者说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依然缺乏完备的教育内容体系(刘慧,2015)。
因此,本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现状,着力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具体内容研究,具体来说就是对国内大学生领导力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实证性的研究,为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内容提供一个可靠、合理、可供借鉴的模式或参考。本研究接下来的内容组织如下:第2部分对国内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进行分析;第3部分为实证研究设计;第4部分为讨论与结论。
二、大学生领导力结构分析
著名学者伯恩斯于其出版的《领导力》一书开头就写道:“领导力是世界上被人观察最多、却被人理解最少的现象之一”。当前学者们对于领导力的定义尚未有统一定论,甚至可以说,有多少人定义领导力,就有多少领导力的定义(王芳,2013)。关于领导力的概念,学者们已经赋予其多达350多种定义(库泽斯和波斯纳,2004)。可以说,关于领导力的概念,学者们并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领导力定义的不同反映出了领导力概念的多元性。因此,作为领导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大学生领导力的构成也是多元的。
对于国外,斯托格代尔(1974)通过对领导特质理论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领导者须具备十个方面的特质,包括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成就、宽容、坚韧性、影响力、洞察力、社交能力及协调能力。库泽斯和波斯纳(2004)研究认为卓越的领导者具备五种行为习惯,包括以身作则、共同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及激励人心。对于国内,苗建明等(2006)通过对国内外的领导力结构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领导力的五力结构模型,包括感召力、影响力、前瞻力、控制力和决断力。胡礼祥(2011)将领导力理解为由决策力、影响力、沟通力、协调力、抗挫力、应变力和创新力等要素能力构成。边慧敏(2012)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由七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及创新能力。陈静(2012)认为大学生领导力是由43种能力构成,包括学习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等。王婕(2014)研究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主要包括14种能力,而这14种能力又分别划归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1.积极心理品质维度(进取心、影响欲、责任感、自信心);2.未来时间洞察力维度(体验、计划、评价力、行为倾向);3.人际关系维度(主动性、交往动机、交往现状、冲突管理、对象选择、表达能力)。
经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结构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直接套用国外关于领导力的结构模型。这种直接套用并不完全适合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与教育,因为国外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实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而这些基于高级管理人员的研究结论是否适合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就成为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二是将大学生领导力看成是一般意义上的通用能力,这种宽泛的能力观只能说是没有对领导力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身有其应有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格不断完善、自我认知不断提高与发展的阶段。因此,我们应根据大学生所拥有的这些特点,合理地规划与分析大学生领导力的真正内涵与结构。因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有关领导力结构的研究及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结构量表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分别构建了相应的测量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其次,在测量方面,我们采用的是李克特(Likert)五点计分法的计分规则进行测量。
(二)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并且遵循“先探索,再验证”的研究思路,所以数据采集及分析也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小样本数据采集及分析;大样本数据采集及分析。其次,本研究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采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进行的。
(三)小样本数据采集及分析
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先进行小样本数据采集及分析,在分析中,我们主要使用SPSS1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量表的信度及效度分析。其次,在信度分析方面,我们采用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进行信度的检验,而在效度分析方面,我们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检验。在这个阶段的数據采集主要通过在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份。
在数据分析方面,小样本大学生领导力的KMO值为0.715,Bartlett球形检验中的sig值为0.000,该结果表明样本数据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随后,我们再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且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我们主要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旋转法及凯泽标准对因子进行提取。与此同时,对于项目的保留与删减,我们将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5的项目;二是去掉只包含2个以下项目的因子;三是删除共同度小于0.5的项目;四是去掉双重载荷的项目,也就是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最大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5,而它们的差值却低于0.2的项目。依据这4个原则,我们最后删减了4个项目,包括意义、控制、变通方案、期望,而剩下的18个项目的KMO值为0.891,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
通过以上的处理,我们在探索性因子分析阶段共获得了4个因子,具体如表2。由表2可知,获取的4个因子与前文理论建构的大学生领导力构成维度相切合,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按预设的落在了相应的维度上。如因子1包含了生活追求、目标明确、清晰计划、时间管理,这都是跟个人的自我管理相关的,因此可以统一命名为自我领导;因子2包含了负责、合作、理解、倾听、信任、信守诺言及听取意见,这都与人际交往有关,因此可以统一命名人际领导;因子3包括鼓励、任务目标、任务计划、任务进度,这主要涉及执行的问题,因此可以统一命名为执行领导;因子4包括好奇心、探索、尝试,这与创新有关,因此可以统一命名为创新领导。其次,获取的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该结果表明了,所获取的4个因子的代表性较好且解释力也比较强,即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其次,我们使用Cronbach a系数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各构成维度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3,从表中可以得知,大学生领导力的各构成维度的a系数分别是0.798、0.818、0.764、0.875,都高于0.70的标准,这说明该大学生领导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四)大样本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过前文的小样本大学生领导力的探索性分析,我们初步确定了一份信度及效度都较好的大学生领导力构成维度量表,紧接着,我们将进行第二阶段的问卷调查,即大规模问卷调查阶段。这个阶段的数据采集主要在中山市三所高职院校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有效率为89%。
我们采用AMOS17.0进行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以期进一步验证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的有效性。在验证阶段,我们使用AMOS17.0统计分析软件,先绘制出大学生领导力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然后再进行相关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删除了效果不好的“制定计划”这个指标,之后再进行重新的拟合,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经修正后,各观测变量对相应的因子载荷都在0.5以上,这说明观测变量对相应的因子有较强的解释力。
其次,在模型的拟合度方面,根据模型的拟合度判断标准:CMIN/DF值小于2则表明模型拟合较好;GFI、CFI及IFI值超过0.9则表明模型拟合较好;PCFI值大于0.5则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由表4的大样本大学生领导力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度指标值可以得知,各项指标值均达到了相应的拟合标准,也就是说前文所建构的大学生领导力构成维度模型得到了观测数据的验证,模型是有效的。
四、讨论与结论
尽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最早起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随着国际间高校的交流与互动,国内对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开始关注并重视起来。然而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及社会共识,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仍然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及整体性的规划,因此进展也就较为缓慢。特别是对于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具体内容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领导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我们的研究,為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培养内容提供一个可靠、合理、可供借鉴的模式。
最后,本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提出了大学生领导力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包括四个维度: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和创新领导。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我们采用先探索,再验证的实证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了信度及效度都较好的大学生领导力结构量表。其次,我们通过构建大学生领导力结构方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我们所构建的大学生领导力四维结构模型是有效的,这将为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培养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与此同时,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领导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供今后大学生领导力测量使用。
参考文献:
[1]加里·尤克尔.领导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库泽斯,波斯纳.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胡礼祥.大学生领导力拓展与训练[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边慧敏.大学生领导力提升[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婕.大学生领导力对创造力的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1):84-89.
[6]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2):07-11.
[7]李金林,王芳官,金海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33-138.
[8]翁文艳.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现状与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1(03):21-26.
[9]陈静.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34.
[10]孔令昭,冯柳青,耿睿.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12(06):81-86.
[11]唐勤,徐倩.我国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69-70.
[12]白洁,李秀峰.基于社会变革模型的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13(10):29-31.
[13]李景玉.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40-42.
[14]李秀娟.大學生领导力教育之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15(07):69-76.
[15]陶思亮.中国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与实践的若干思考[J].领导科学,2014(12):27-29.
[16]曹科岩.大学生领导力研究述评[J].心理研究,2012(03):90-93.
[17]严太华,赖炳根,蒲清平,等.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8):53-54.
[18]刁静,陶思亮,王群.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全国705名高校学生干部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13(01):83-87.
[19]刘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困境与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7):86-88.
[20]王芳.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2013(03):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