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地成就教师

2017-06-06罗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研修教研

当前,教育的深度、广度、可能性被大大延伸,教育的手段空前丰富。从“四有教师”到“四个引路人”,教师能否胜任现在以及未来的教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发展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发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为了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专业工作者,这是教师基本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提升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是为了自己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生活。

专业发展使教师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基本表现是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提高,更加认同、热爱教师工作,并被尊重。教师胜任工作需要持续学习,胜任的标准是动态的,这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专业发展有多个维度,最后都会反映到课堂教学上。

那么,谁来专业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美国和英国的教育同行说,在中国有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总是坐在学生旁边听课,总是和教师们一起讨论、分析、改进。他们能把普通的教师变成高效率的教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研员。

教研制度是基础教育质量的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

教研转型专业地成就教师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是海淀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教研转型的实践探索。

1.以提升教研员专业能力为核心实现教研转型

为了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重新定位教研机构的职能,以提升教研员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实现教研转型,提升服务品质。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首先集体研讨,明确了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教师发展五大职能。其次,通过机构调整,提高教研专业服务品质。

第三,自下而上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最终确定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三个维度的教研员专业标准,专业引领教研员能力建设。

第四,建设“多岗位胜任”的教研员队伍。全员培训、专题培训、私人订制相结合,满足教研员共性与个性发展的需求,提升教研员多维度能力。

第五,以项目为载体,提高破解课改难题的能力。例如,“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项目把国家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区域学业标准,充分发挥了教研机构的连通和转化作用,帮助教师系统深入领悟课程标准及教学体系,转变教学理念与评价理念,以“学的方式”撬动“教的方式”,再撬动教师研修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第六,构建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相结合的“三级联动深度研修”机制,其特点为:宽口径、大纵深、多轮互动。

第七,联合各地研修机构和高校,牵头成立教师教育资源联盟,研发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立资源共研、共建、共享机制。

2.通过教研转型专业地成就教师

专业服务、动态发展、自我超越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三个突出特点。教师研修转型,关键是理念和指导思想的转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满足学校课程供给转型升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基于评价改进教学、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四个需要,关键是要按照需求开展研修,明确研修起点和目标,找到发展路径和策略,基本特征是精准性、选择性。

教研转型包括教研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取”转向“素养提升”,教研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知识本体”转向“进阶发展”、从“专家视角”转向“教师需求”,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师研修从“专家报告”转向“众筹学习”。

关注教学能力,聚焦难点攻关。教研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在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上,我们面临着五大挑战——研修起点在哪儿?研修目标是什么?研修路径是什么样的?研修结果怎样评估?研修如何进阶?这其中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刻画教师学科教学能力表现水平。因此,我们通过系列研讨,把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结构化,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刻画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细化。

关注学科建设,通过系列研讨不断深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举办了语文、化学、数学、历史四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论坛”,聚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五个维度,进行交流、研讨。

在学业水平评价方面,我们根据素养导向、课标导向、区域导向,确定学业评价的四个一级指标,即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力、迁移创新能力,然后在学科层面细化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研制评价工具,特别是在突破学科思想方法和高阶能力发展的评价两个难点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分学科对学业水平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学科内容、学科能力的短板,并进行反馈,指导教师的教学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改进和区域教研改进。

面向未来,让成为教师的人更加优秀

面向未来的教师研修,要从两个视角来思考,一是未来视角,包括未来社会、未来学校、未来学生、未来教师等维度;二是国际视角,包括教育质量、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维度。

面向未來,要让优秀的人成为教师,让成为教师的人更加优秀。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成为教师的人更加优秀。未来,教师研修可能的特点有:教师学习共同体,基于标准的研修,基于证据的研修,基于实践的研修,基于学位的研修。期待通过多方基于实践的研究、积累,推动中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本文根据罗滨校长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做的主旨报告整理而成)

栏目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教研员研修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