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气和三焦理论探讨脏腑图点穴法的理论基础

2017-06-01芮娜蒋艳文彭征屏潘璐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按摩推拿脏腑

芮娜++蒋艳文++彭征屏++潘璐

[摘要] 气和三焦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按照特定规律周而复始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三焦是气运行的通道和气化的场所,三焦通畅,气机升降出入才能有序,脏腑功能正常。脏腑图点穴法重视人体气分,将病机归结为气分错乱,治疗时通过特定的取穴顺序,恢复气机升降同时调畅三焦,达到人体气分调顺,气机升降有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脏腑;点穴疗法;推拿;按摩

[中图分类号] R2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a)-0120-04

[Abstract] The theories of qi and triple energizer are the most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 is the basic matter which keeps alive of human body, the cycle of qi runs in special rules which keeps vital movement of human body normal. Triple energizer is the thoroughfare of qi circulation and the space of gasification, so keep the triple energizer unobstructed, the ascending, descending, entering and exiting of qi movement will be orderly, and the function of zang-fu viscera will be normal. Zang-fu viscera acupiont pressure therapy makes account of qi of body, it considers the pathogenesis as disorder of qi, so the therapeutic purpose is to recover the circulation of qi, clear and harmonize triple energizer to smooth the qi and regulate th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f qi activity through pressing the acupoi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rticular order.

[Key words] Zang-fu viscera; Acupoint pressure therapy; Tuina; Massage

臟腑图点穴法是中医推拿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支,在内科病的治疗上独树一帜,被当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偏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痛经、慢性前列腺炎、小儿腹痛、小儿癫痫、小儿顽固性呃逆、小儿急性胃肠炎等[1-10],脏腑图点穴法能够治疗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且疗效常常立竿见影,与其取穴和手法密不可分,下面就从气和三焦的理论试论之。

1 注重调气

1.1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概念,《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古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人生活在天地间,俯仰天地之气,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此后诸子百家对于气的理解,奠定了中医学气的基础。直至《黄帝内经》把先秦哲学的气论思想应用到中医学,开启了生命以“气”为核心的构建[11]。

气布达全身,构成人体脏腑、经络、腠理、官窍、精血、津液等各种组织结构及功能。《灵枢·决气》“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气在人体有不同的称谓和功能,但合而为一,称为真气,又可分之为多,为精、气、津液、血、脉六别,根据不同的名称和功能,总结起来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真气,人体气结构的核心,气即是生命;第二层次是宗气、营气、卫气,这一层次是物质性与功能性并存;第三层次是脏气、腑气、经络之所、骨气、筋气等,这一层主要体现是功能性的[12]。

真气即元气,后世医家又统称为真元之气或元真之气。真气受之于先天父母之精,并由后天水谷之气和天阳清气而充养,真气是人体之气的核心,它是生命气化的原动力,气的运行和气化依靠真气来激发的。真气在人体生长壮老的消耗过程不可逆,真气的消耗如果超过了外界水谷精微和呼吸清气提供的补偿,将反映于生命功能的变化,并且疾病可以加速真气的耗损,真气消耗枯竭则生命终止。

宗气、营气、卫气主要来源于后天水谷之气和呼吸清气,三气通过三焦传至脏腑全身表里而发挥其作用。其中宗气出于上焦,来源于呼吸清气和水谷之气而成,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主呼吸;营气出于中焦,来源于水谷之气中清者,行于脉中,主滋养脏腑肢体;卫气出于下焦,来源于水谷之气浊者,行于脉外,上行外散于体表,主温煦,津随气布主濡润,营卫相随上行外散后流布上下表里。

脏气、腑气、经气、筋骨之气等是真气由三焦散布脏腑筋肉周围形成的,他们维持养护脏、腑、筋、骨功能的正常。

在气的三个层次中,真气为气的运行与气化提供原动力,转化为第二、三层气,其中脏腑经络之气又确保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则饮食和呼吸清气才能被化生为精微,充养真气,化生宗气和营卫之气,原动力充足则又能维持正常的气化,形成如环无端的循环。但当五脏六腑的功能异常,表现为相应脏腑之气出现逆乱,真气不能及时充养,真气不足则气化无力,脏腑筋脉不能得到濡养,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能得到修复,则人体将以真气加速消耗而提前终止生命。因此,气就是人体的生命。

脏腑图点穴法重视人体之气,认为“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13]”,明确以气为核心的人体生命。同时还明确气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认为“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13]”。“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观测天象者眼睛所看到的天体上的大圆周[14]。人体的小周天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在气功导引中元气充足后延任督二脉的循行;从广义的角度,是元气作为原动力化生各气维护濡养脏腑确保其功能正常,五脏六腑才能将饮食和呼吸之气再转化为精微不断充养元气,生生不息地维持生命的运化。

从气的角度出发,脏腑图点穴法将人的病机归结为“气分错乱”,认为“气分错乱则病,气分调顺则愈[13]”。当人体受七情内损或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时,造成脏腑功能异常,则相应的脏气、腑气及经气运行失常,表现为气逆、气脱、气滞等,因此恢复气分的调顺是恢复脏腑功能的关键。脏腑图点穴法通过按摩,将经络之气引导至穴位,使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滞,从而恢复脏腑功能,恢复气周而复始的运行,真元之气得到充养而充沛,故而能达到百病蠲除的目的。

1.2 气通为度

脏腑图点穴法重在调气,因此十分重视“得气”。“得气”是针灸中常见的现象,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现代针灸学认为得气是毫针刺入腧穴后,施以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一定的经气感应,包括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医者的手下感[15]。按摩作为一种对穴位进行刺激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同针刺一样,可以调动经气而产生“得气”的效果。《内经·玉机真藏篇》中有“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的记载,这是最早提出按摩至气的观点,认为在相应部位施行推按手法,将元气、经气等引导至按摩部位,从而调理局部的过多与不足[16]。因此按摩同样可以产生“得气”的现象,是否“得气”可以通过医者手下的感觉来判断。

脏腑图点穴法将“得气”描述为“气通”,点穴必须达到“气通为度”,并对指下“气将通”和“气通”之感做了详细描述:“有在相通之际,指下有如流水状者,有如流水状而支支作响者,犹如水泡连珠而破者……经此等征兆后,指下绵绵悠悠,不疾不徐,柔和通顺,此即‘指下气通之感觉”,这种感觉正如《灵枢·终始篇》中对“气至”的描述“谷气来也徐而和”。这也是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后常常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原因,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脏腑图点穴法的治疗目的就是“调气”,而“调气”理应“得气”,“得气”是“调气”的先决条件。

1.3 调节气机升降

人体之气与自然界的气一样,表现为升降出入消长的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的升降出入有序,阴阳交泰,达到气血和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在《内经》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述,《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方盛衰论》云“阳从左,阴从右”,《素问·五营运大论》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根据《内经》的理论,后世医家逐渐形成了左升右降、肝升肺降、脾升胃降、肾升心降的脏腑升降理论。

笔者认为脏腑图点穴法根据气机的左升右降理论调节升降,通过特定的取穴顺序来实现,其主要腹部取穴为阑门、建里、气海、带脉、左章门、左梁门、右石关、巨阙,其中的带脉和章门为侧腹部穴位,推按时以左侧章门和带脉为主,这种取左不取右的取穴方法,笔者认为是为了开通阳气左升之通路。十个主穴中阑门、建里、左梁门、右石关、巨阙都为通降浊阴之气之穴位,唯气海为生气之源,可激发清气,根据内经“下者左行”的原理,继取穴气海之后,取左侧带脉及章门,可以开通清气上升的通路,以使清阳之气从左升,從而推动气的运转。

六腑虽然以通为用,但脏腑图点穴法并未一味的通降,而是先取阑门、建里以降浊,继取气海、左带脉、左章门以升清,然后再取巨阙、上脘、中脘、建里、阑门降浊,最后点气海引气归原,引导气按照降、升、降的顺序,完成了气的圆运动,使人体的气机降中有升,升中有降,动而不已,周而复始,升降之机因此得以恢复,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2 调整三焦

2.1 三焦的通道和气化功能

真气的原动力功能的体现和真气与第二层、第三层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通过三焦这一重要器官来实现的。《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在真元之气的温煦作用下,将真气输送全身,到达脏腑组织空隙之处,渗经络、透脏腑,真气激发脏腑之气,化生三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宗气布于上焦,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此三气又鼓动诸脏,启迪六腑,调节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三焦具有“通行三气”和“主持诸气”之作用,同时三焦还能促进各种生命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并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和更新[17]。

三焦是气化的场所。饮食入中焦,经胃的腐熟水谷,脾的运化作用,化生水谷精微,如同沤物浸渍。一部分精微由脾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清气合为宗气,贯心脉,向下布散,如雾露之溉;水谷中的糟粕经下焦由肾、大肠、小肠、膀胱排泄,如同沟渠水道。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对三焦气化状态的最形象描述。

因此三焦通畅,才能达到气机通利,元气升腾,精微入五脏,脏腑气机升降出入有序。三焦气道壅塞,则气化的内环境被破坏,升降出入被打乱,上焦津液不得输布,停而为痰饮生咳喘;中焦不能“泌糟粕,蒸津液”,胃失和降饮食停滞化为积,脾失运化水津停而为湿弥漫,变生秘泻之灾;脾湿盛聚而生水,水蓄下焦,伤及先天,元阳被困不能气化行水,为水肿、癃闭之患[17]。可见,三焦之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和,逆则皆逆,因此保持三焦畅通,维持其气化功能正常,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2.2 调三焦,首开中焦

脏腑图点穴法的主穴分属三焦。根据《素问·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可以认为胃上口以上为上焦,胃上口至脐为中焦,脐以下属下焦。根据三焦的分布可知,阑门、建里、上脘、中脘、左梁门、右石关穴属中焦;气海位于脐下属下焦;巨阙(属胃上口)属上焦。其中阑门、气海、巨阙分别为开启中焦、下焦、上焦之门,为三焦的关键穴位。

根据三焦的定位和脏腑图点穴法的取穴顺序,可以看出脏腑图点穴法按照中焦、下焦、上焦的治疗顺序调畅三焦。治疗首取中焦,因中焦是连接上、下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中焦阻塞则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此外脾胃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肝升肺降,心肾既济相交,均赖脾胃升降之机的正常,因此治疗首开中焦,首取阑门穴。其次取下焦气海,气海穴汇聚元气,元气从肾产生后别入三焦,元气进入三焦的目的是借三焦的通达能力布散全身,三焦借元气“主持诸气”,说明三焦中的元气只有在灌注脏腑经络的过程中,经脏腑经络生化后才真正产生出对人体有益之气机[18],气海穴可以激发下焦元气散布脏腑经络全身,元气的激发是气机运动的起始[19],清气得以升,浊气才能下降。巨阙穴为胃上口,是开通上焦的关键穴位,此时中焦、下焦已通畅,因此上焦浊气才能得以顺利下降,否则上焦浊气必因中、下焦不通而再次上逆,气机升降不能恢复正常,脏腑功能失常。

3 结语

《素问·至真要大论》“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人体的气机或结或逸,气分错乱,疾病丛生。脏腑图点穴法着重人体的气分,通过特定顺序在腹部穴位的点揉,将气引至按摩部位,达到“气至”,以通为度,开结散滞,启动气机,恢复气周而复始的圆运动,同时又能调畅三焦,恢复气机的升降,使离经的错乱之气归于正道,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因此,不论内、外、妇、儿的多种疾病,只要其病机属于气分,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颖.脏腑图点穴法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5):30-31.

[2] 郭湄,刘序君,张德溪.脏腑图点穴法治疗便秘[J].按摩与康复医学,2001,17(3):45.

[3] 李成君,于学斌,高思山.脏腑图点穴推拿配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疼痛强度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0):3160-3162.

[4] 王环仁,迟晓伟.脏腑图点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7):26-27.

[5] 侯可强,何广云.脏腑图点穴治疗原发性痛经64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14-15.

[6] 黄海涛,王彦,骆赞娟.脏腑图点穴法治疗精浊病49例临床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3.

[7] 杜君威,葛湄菲,王风伟.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经验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6):634-635.

[8] 赵鉴秋.脏腑点穴治疗小儿癫痫的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2):38.

[9] 王风伟,杜君威.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顽固性呃逆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4):403-404.

[10] 王霖,葛湄菲.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66-267.

[11] 杨凤珍,烟建华.《内经》真气、肾气与后世元气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61-62.

[12] 李心机.中医学气论诠释[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5,10(5):18-21.

[13] 王雅儒,王振国.脏腑图点穴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62.

[14] 刘根德.什么是小周天、大周天[J].中国气功科学,1998(1):37.

[15] 梁繁榮.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5.

[16] 莫巧明,庞军,李建民,等.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枢经推拿手法的治疗特色[J].四川中医,2013,31(3):27-28.

[17] 王亨飞,马尚林,张钊,等.三焦“主持气化”探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42.

[18] 彭荣琛,万文蓉.论中医三焦之我见[J].中医药通报,2014,13(2):37-39.

[19] 付国兵,戴晓晖.从元气的阶梯转输论振腹疗法的基本原理[J].北京中医药,2013,32(4):282-284.

(收稿日期:2016-12-18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按摩推拿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器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研究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推拿手法在产后尿潴留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按摩结合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研究
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