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2017-05-31李月荣
李月荣
摘 要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丰富多彩的语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和字段的寓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字词句段篇,体现大语文教学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夯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Flash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27-02
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备受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其应用也日渐广泛,为小学语文教改工作创造了有利前提和广阔的课改空间,课堂展示平臺得到极大的拓展,课堂教学实效性明显提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能动性以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工作负担也明显减轻,教学效率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行为也更加高效化[1]。
1 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材内容的重构,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象化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其遣词造句能力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将原本要表达的内容予以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改变原本无话可说的窘况,加深和拓宽其语言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以《小蝌蚪找妈妈》章节教学为例,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将事前制备好的教学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并配合课件绘声绘色地讲解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有趣故事。学生被课件中的动画和声音所吸引,聚精会神地听讲解,并认真思考了教师在课件中列出的问题。这样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组织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让不同小组学生讨论相应的问题,如:“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小蝌蚪最后会变成什么呢?”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采用何种方法保护小蝌蚪和青蛙,熏陶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动物保护意识,使之健康成长[2]。
由此来看,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材内容的重构,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实现教书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2 调整课堂教学观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始终是其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激发其求知欲望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环节加以优化和完善,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更好、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中囊括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元素,从视听层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郁的积极性和热情。
以《邓稼先》一课为例,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邓稼先对国家和民族的主要贡献,并配图展示了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壮观场面,学生大为惊叹。然后在课堂最后10分钟的时间里向学生展示了邓稼先的个人事迹与日常生活故事,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润,学生对于“两弹”元勋的认识也更为全面和深入。
就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在教授教材重难点知识时,教师通常采用总结概括予以突出、板书展示、讲练结合以及肢体演示等不同方法予以解决[3]。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以往讲解得口干舌燥却收效甚微,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则显得如鱼得水。相比于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抄写就显得相形见绌。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在解决教材重难点方面可谓事半功倍。
3 交互性的媒体特点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重要目标。语文学习历来重视积累,讲求广泛涉猎阅读素材。然而就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参考范围相对狭窄是一个令人诟病的问题,教师只能结合教材将其中部分信息有选择性地予以使用,但无法有效展示给学生,导致教学内容难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4]。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较大、效率较高,且操作简单便捷,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作为课堂主体,学生的语文学习属于一种个性化行为,而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方式具有更高的教学效率,能够以不同媒介形式将教学信息展示给学生,且更为形象和生动化,学生的感官体验更为丰富,同时还实现了人机互动,具有信息量大、应用便捷以及速度快等优点,为学生创造了发展个性、展示个人才华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究以及合作创新。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之善于通过小组调查、访谈以及组间合作等方式搜集学习资料,以互联网为基础拓宽学习广度,在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增加导学成分,强化学生创新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课程资源整合平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基于小学语文教材知识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和载体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课堂教学,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阅读教学整合为例,阅读教学目标在于激发学生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有效时间,并积极收集知识信息,自主感受和尝试,勇于提出问题;多媒体平台下学生的讨论也更为频繁和深入,其对于问题的看法也更为全面和丰富。此种情况下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优化,并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步。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是扩展个人知识面的过程,所以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固定教学体裁,而是要着眼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具体格式来确定阅读重点。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诗词的语境有初步的感受,然后留给学生充裕的交流和讨论空间,进而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带领学生去探究诗词中蕴藏的深意和意境,学生在观看了图片、短视频等素材后明显加强了认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切实增强。
5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充实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方便有效地整合多层次的语文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立体式的语文综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更可以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从而整合出适合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拓展为目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5]。
如教学《盲人摸象》,有很多学生只是在电视或图画上对大象有模糊的印象,并且对盲人生活不便的状况也不甚清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一些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盲人以偏概全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也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通过Flash课件制作大象的课件,盲人触摸的部位都做成交互类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分解”后的大象细节特征……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让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多媒体技术高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提倡“以生为本”,创建绿色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正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去亲自动手、积极探索,积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如教学《西门豹》,教师让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掌握西门豹上任后深入调查,巧设妙计,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的故事情节,丝丝相扣,悬念迭出,激发学生阅读历史课外书的兴趣。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电影、动画等因素来让学生发散思维去了解西门豹这个人以及西门豹治理政务的态度和方法,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深刻了解历史故事的背景,深刻体会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无畏精神。
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通过对比多媒体视频、电影中西门豹的场景进行表演,学习西门豹的神态和举止言谈,让学生积极刻画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通过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形式让学生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6 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积极学习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并将多媒体技术妥善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打造炫丽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极为重要的。但构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并非朝夕之功,教师还应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积极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对教学规律有切实的把握,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坚持创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方法[J].新课程:教師,2010(2):89.
[2]许建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教研,2011(5):124.
[3]鲁素花.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4]唐孝思,邢延宁.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之管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1):184.
[5]蒋解征.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J].湖南教育,201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