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及肘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研究

2017-05-30刘霞谢丹吴军姜晓龙朱红

影像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刘霞 谢丹 吴军 姜晓龙 朱红

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及肘以下部位手术的阻滞情况、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肢前臂手术的患者5例,就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镇痛时间、阻滞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追加镇痛药情况及起效时间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阻滞成功率高,阻滞完善及操作简便。结论:针对肘及肘以下部位手术患者,对其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镇痛时间长。

关键词: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

中图分类号:R445.1; R614. 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1.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guided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operation of elbow and elbow. Methods: 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lective forearm surgery. Jus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ccur, analgesic time, block success rat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additional analgesics and onset time b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Rapid onset of action, long duration of analgesia, high success rate, and easy to complete and easy to operate. Conclusion: The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was u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elbow and elbow surgery. The success rate was high, the complication was low, and the analgesic time was long.

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Nerve Stimulator

Hall医生于1984年首次提出可卡因可用于上肢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已然成为其主要的麻醉方法[1]。若采用传统盲探法,则易损伤血管及神经,且阻滞不完全。高频超声引导可利用图像,将神经直观分辨,且引导穿刺针,将目标神经用药物靶向包裹,从而实现阻滞成功率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行高频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肘及肘以下部位手术患者5例,手术部位:手指、手掌、腕部及前臂,年龄区间为18-65岁,体重40-75kg,ASA分级为Ⅰ-II级。患者均排除镇痛药史、穿刺部位感染等。

1.2 麻醉方法

患者于入室后,就无创血压(NIBP)、脉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予以常规检测,将上肢静脉开放,采用乳酸钠林格氏液予以滴注。手术操作前,吸氧且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 5)及咪达唑仑(0.01mg/kg)。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在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及第一肋骨三者相接的位置)注射20ml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为0.75%罗哌卡因10ml和2%利多卡因10ml的混合液)。

1.3 观察指标

记录操作时间、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程度及手术时的麻醉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所得数据,采用标准差

( )表示计量资料,t对其实施检验,X2检验计数资料,当比较差异显著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阻滞情况比较

麻醉操作时间:相比于治疗前,操作时间减少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麻醉起效时间:相比于治疗前,起效时间显著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麻醉成功率:治疗前,患者评级Ⅱ级为4例,I级为1例,治疗后,Ⅱ级为1例,I级为4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镇痛时间:治疗后,镇痛持续时间更久,相比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抑制、神经损伤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见表1。

3 讨论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麻醉当中被广泛应用,其优点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对患者机体影响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尺神经经腋动脉予以分布时,其在解剖变异方面就会较大,各种神经之间由筋膜予以分隔,此外,在肌皮神经还未进入腋窝之前,已经存在穿出神经血管鞘膜状况,因此,若采用传统的腋路方法,则不能将臂丛神经完全阻滞。利用超声对各例患者桡神经围绕腋动脉、尺神经及腋鞘内正中神经相应排列情况予以显示[2]。诸多情况下,将腋动脉为其中心,而将肱二头肌所在侧作为左侧,腋动脉相应左上方作为正中神经,而右上方乃为尺神经,其右下方则为桡神经。尽管在临床當中,神经在分布方面常伴随有变异情况,但无论神经位置如何变化,桡神经、尺及正中,总按照顺时针顺序,分布于绕腋动脉。相关文献记载可知,采用超声引导辅助下的神经阻滞,其在最终的成功率方面,相比于异感定位及解剖标记,则明显高于后者,与此同时,相比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也显著高于后者。当前,采用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入路操作,主要为腋路路径、锁骨上和下以及肌间沟等[3]。入路的选择取决于手术部位、实施者的喜好及熟练程度。在实施穿刺时,依据神经束被推动及局麻药扩散情况,对穿刺针方向及时调整,可将目标神经用药物靶向包裹,从而实现阻滞成功率的提升[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阻滞完善及操作简便,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此外,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抑制、神经损伤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因此,此术式除了可提升阻滞成功率之外,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针对肘及肘以下部位手术患者,对其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镇痛时间长,在临床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颖辉,刘学治,伊敬东等.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1]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7):891-892.

[2]余微萍,徐旭仲,吴道珠等.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对手术患[1]者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2007,87(11):740-745.

[3]高金平.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1]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63-64.

[4]孟秀荣.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1]于上肢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6):607-607.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