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DSA肝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

2017-05-30孙诚

影像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像质量肝癌

孙诚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00例肝癌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结果:800例肝癌肝动脉DSA检查一次成功784例,占98%,重复检查12例,占2%。结论:成像链的设置是影响DSA图像质量的主要环节,其次是导管端部的位置、造影剂的流速与注入总量,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伪影。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图像质量;肝癌

中图分类号:R814.43;R735.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liver arteri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800 cases of liver artery DSA image quality. Results: 800 cases of liver artery DSA examination a successful 784 cases, accounting for 98%, repeat check 12 cases, accounting for 2%. Conclusion: The imaging chain set is the main link affecting the DSA image quality. The second is the location of the catheter end, the total flow rate and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 there are other reasons cause artifacts.

Key Word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The Image Quality; Liver Cancer

目前DSA诊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方便易行,创伤性小的实时影像采集处理系统,图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DSA诊疗效果[1]。

经导管肝动脉造影后行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性肿瘤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肝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对诊断肝癌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图像质量的保证取决于采集速度、参数选择、造影剂注射速度与总量、定位等各个环节上的相互配合。现对影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015年行肝动脉DSA诊断肝癌共800例,男588例,女21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3岁,平均53.5岁。原发性肝癌643例,肝转移性肿瘤157例。

1.2 成像设备

应用Philips公司Allura FD20大型数字减影机,Mark V自动高压注射器,4F造影导管。

1.3 成像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消毒、局麻后经股动脉植入导管鞘,在监视器下进入造影导管。将导管前端送至拟选血管时(腹腔干或肝总动脉),快速注射造影剂3-4ml使血管显影,证实导管无误后,可进行造影检查。造影剂选用350mg/ml碘海醇,每次注射18ml,注射速度6ml/s。采集幀数35-60帧,采集图像均采用正位。

选用普通血管造影采集参数。曝光使用小焦点,增强器视野选16英寸(FOV),成像矩阵1024×1024,采集速度6帧/s,曝光的持续时间应大于20s,根据患者的体厚预选电压、电流。电压不大于80kv,电流选640-800mA,一切准备就绪后进行测试曝光,最佳为25ms左右,曝光前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住气,并坚持到采集图像结束。本组病例在造影后采用DSA后处理功能,对肝动脉进行测量。

2 结果

800例肝动脉造影检查,784例(98%)一次成功,背景噪声较小,血管显示清晰,兴趣区血管诊断信息量大,影像密度、对比度、动态分辨率高,满足临床诊断。16例重复造影,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患者配合不当、呼吸移动而引起移动伪影,图像模糊.无法诊断;造影导管端部在注射造影剂开始时弹出拟选血管,导致血管无法显影;成像链的设置欠妥,达不到诊断要求。

3 讨论

肝脏动脉造影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和介入治疗的成功性,为了使造影检查、介入治疗顺利进行,达到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目的。因此,在造影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在DSA成像过程中克服和避免影响DSA图像质量的诸多因数,从而提高DSA图像质量[2]。

3.1 成像链的设置

肝动脉造影电压的选择应控制在80kV以下,因为80kv以下X线的能量对碘产生的光电效应在95%以上。在物理性能上它们有着很理想的K层结合能(碘33.2keV)。根据体厚及相关因素,选择电流在640-800mA,实际曝光时间50ms左右,这样可以提高影像密度,减少呼吸移动及器官蠕动对减影图像的影响,保证图像质量。

3.2 序列设置

选择蒙片到序列开始的时间应选在最短0.5s处,以减少移动造成的伪影。选择蒙片到注射造影剂开始时间应设置在1s左右,以提供几幅图作为更换蒙片使用。根据临床需要设置曝光频率、时间,以显示肝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实质期,对明确显示恶性肿瘤的血供情况、病变范围及制订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门静脉期(主要观察有没有癌栓的形成)。经过测试,肝动脉的血流速度在10-15cm/s,整个循环周期在15-20s。

3.3 患者呼吸屏气训练

术前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争取病人的术中配合。认真训练病人的屏气,采集时应平静呼吸屏气曝光,有效地控制呼吸,减少运动性伪影,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本组病例中90%的患者术中造影较配合,屏气的质量较高;少部分年岁大、不易合作的,我们训练患者用自己的右手夹住双鼻孔至曝光完成;少部分患者呼吸难易控制,则选择15帧/s采集帧率,可避免运动性伪影的产生,以获得高清晰的DSA图像,利于观察细小血管。并告知病人造影时体内有瞬间发热感觉,不要害怕,身体要保持不动[3]。

3.4 导管位置及造影剂量

决定肝动脉显影优劣的因素中,导管端部在兴趣区血管内的位置非常重要[4]。有时导管端部在腹腔干进行造影,此时部分造影剂同时分流到脾动脉,肝动脉内的造影剂相对减少,使肝动脉显影密度降低、显影欠佳;如要保证肝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只有在造影前预算增加注射流率与总量来加以弥补。最好将导管端部插至肝总动脉或超选择插管。

3.5 影像分析

我们使用DSA高级后处理功能,对造影剂在肝动脉内的峰值时间及密度曲线进行分析。肝动脉显影时间为0.5-6.5s,最大显影密度时间为3.5-6.5s。巨块型肝癌显影时间为2-4s,最大显影密度时问7-9s。结节型肝癌显影时间为3-6s,最大显影密度时间为8-10s。门静脉系统12s后逐渐显影,部分病例由于肿瘤侵犯血管形成动静脉瘘,静脉提前显影。

3.6 影像后处理

影像后处理是DSA的特有功能,DSA能对采集后的图像进一步量化、调节、纠正[5]。如窗口技術、滤波技术、边缘锐化、像素移位、放大测量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使DSA图像质量得到提高。所以,对数字化图像感兴趣区进行优化处理以满足临床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斌,李新煜.DSA图像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1]2007,22(6):81-83.

[2]徐朝霞,李惠民,张学听等.DSA在肝动脉造影中的技术分[1]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3):139-140.

[3]赵建基,马大庆.肝动脉DSA中的影像质量控制与研究[J].[1]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6):591-592.

[4]余建明,冯敢生,曾军等.选择性与超选择性造影对肝内占[1]位病变定量分析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1]56-58.

[5]张俊龙,章建伟.影响数字减影图像质量的因素[J].中日[1]友好医院学报,2003,17(4):248.

猜你喜欢

图像质量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改善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像质的方法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双源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低剂量CT用于小气道病变患者图像质量的评价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3例微小肝癌MRI演变回顾并文献复习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