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视角下的传统出版翻译转型与发展的思考

2017-05-30翟香荔

科技风 2017年4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

摘 要:传统出版翻译与众包翻译已经成为并存的两种出版翻译方式。众包出版翻译作为一种与数字出版相适应的模式正在对出版社的形成一定的冲击。传统出版在出版翻译方面如何转型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的要求,本文基于数字出版视角对其进行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众包;出版翻译;数字出版

一、传统出版翻译与数字出版翻译

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往来和交流的发展,跨文化交流需求等因素推动了出版业与翻译业的融合。将本国书籍翻译成外文或者将他国书籍翻译成本国语言之后再出版成为一种重要的出版形式。在传统出版翻译活动中,出版社作为运作主体主导着出版翻译选题的决策、翻译人员挑选以印刷、销售等各个环节。但数字传播发展所形成的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社一家独大的翻译出版方式。数字传播的盛行、社会化媒体的蓬勃以及智能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使人与传播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以社会化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塑造成为其特征。同时,消费者以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使数字出版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

近年来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数字出版翻译。在中国,以译言网、虎嗅、果壳网为代表的社区型数字科技公司成为了数字出版翻译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此类公司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众包翻译的理念,将翻译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并交付若干人完成从而在提高了翻译出版效率。过去经常采用的独立翻译模式被以网络招聘的翻译者所替代,实体印刷逐渐被电子书等所代替。数字出版具有的优势明显,即在销售数量提高的前提下边际成本会向“零成本”无限趋近。实体出版的印刷书籍销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印刷、纸张、装订、运输等边际成本的增加。因而“边际成本的差异为数字出版企业制定并实施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经营策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1 ]数字出版以及翻译兴盛的同时却是传统出版及翻译的衰落、纸质书的销量下降。传统出版社要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并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必须加快其转型。

二、传统出版翻译转型的关键是观念:从读者到用户

传统出版翻译向数字出版翻译转型的实践来看,技术似乎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从本质上看传统出版转型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观念问题。作为一种与大众传播同步发展而形成的一套运作观念与体制在新的传播环境下面临着如何调整的问题。但现实的境况是传统出版社的转型观念是与数字出版的互联网思维是错位的。不少传统出版社认为出版只要实现了数字化就可以解决转型问题。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每一种技术的适用性与人的使用目的、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因而,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表象,深层次的根源在于观念能否与新的环境相匹配。要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转型就必须从观念层面进行。传统出版翻译的体制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观念是影响其转型的主要因素。一种伴随着环境而形成的生存模式、观念一旦成型之后就会导致思维的变得保守。当新的威胁与环境变迁出现之时,用旧的思维观念来思考新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不切实际性。因此首先要跳出原有观念的束缚。

从传统出版翻译的流程来看,出版社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对翻译的控制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封闭性的系统。现在这个系统要自我进行转变首先需要的就是在观念上树立开放的变革思路,用新的理论思想来改变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具体来讲过去的读者观念应该向用户观念进行转变。从传播学受众概念内涵发展史来看,读者这种提法就将出版翻译的接收对象置于被动、消极地获取信息的状态。传统出版翻译的流程与运营模式是基于线性传播的观念而构建的。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翻译思考的起点应是用户观念。数字传播网络呈现出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等多种传播形态,用户可能也是消费者、或生产者。这种新的变化传统出版社还并未完全适应。使用用户观念就需要在转型时思考人们究竟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人们会怎么接触信息或获得信息的渠道。可以说用户理念是一种将接受对象视为积极主动的消费者的观念来理解的。社区型数字科技公司更多是发现市场需求,并围绕市场需求凭借技术来构建与传统出版截然不同的模式。传统出版翻译要实现转型的成功,也应该树立用户的理念,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来思考转型的实践。

三、传统出版翻译转型的核心:创新

转型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的出版翻译而言,其转型的就是需要在多个层面实现创新,即通过创新的理念、体制以及模式等来使其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发展趋势。彼得·德鲁克认为应该从需求方面对创新加以界定。“創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2 ]作为转型而言应该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围绕需求来构建自身的生产组织、内容提供以及管理等。

(一)出版翻译内容的创新

传统出版的角色更多的是内容生产者,但是对内容组织以及对内容的开发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实体出版为主的出版社在进行出版营销时更多思考的将书的内容生产出来以后印刷并通过相应渠道销售的问题。但在数字出版时代的出版翻译大多数企业都在进行内容的重组以及开发并按照用户需要和喜欢的形式进行传播。传统出版社在出版方面其实对不少的著作等具有内容和版权方面的优势,还包括在实体出版方面的政策和经验优势。关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围绕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打造能满足其需求的一系列文化产品。还有一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出现。出版社如何将自己的信息转换成能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个人也是需要思考的的问题。比如可汗学院作为一种教学新模式在全世界流行之后,其通过翻译等将其影响拓展到更多的语种国家。

(二)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

从生产组织模式来看,从事数字出版翻译的公司大多具有规模较小、灵活机动的特点,这源于其简洁有效的生产组织模式。在翻译环节,主要通过招募翻译者的方式来选择若干人作为翻译人员进入翻译过程。公司与翻译者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出版环节,一般多以电子书等形式来出版。电子书出版的方式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且,尤其是更便于在数字传播的环境中在成本增加可以忽略不计的实现销量的增加。从数字出版翻译的具体操作来看,是以网络社区作为翻译与运作平台,围绕平台进行从内容生产到营销推广的工作。传统出版翻译缺少的就是具有创新性的生产组织模式,尤其是原有的模式在用户的网络信息关系网络中完全处于缺位的状况。按照现在的实体出版的流程和现实情况,存在作品引进周期长、审核机制严苛、翻译花费高昂等一些列难题。

反观数字出版公司的创新就值得出版社进行学习和借鉴。Fiberead(纤读)就试图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可以进行著作翻译、版权代理以及电子书内容销售等业务。这家数字出版公司每年引进的出版物版权数量超过了很多的出版社。因此传统出版翻译要运用平台的战略来进行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实现与数字传播和出版中的消费者实现从沟通、关系维持以及信息生产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作者、翻译者、用户的活动可以基于平台来进行交互。

(三)收益分享机制的创新

作为传统出版社要在出版翻译领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必须要思考建立更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因而在拓展自身的出版翻译业务时应该顺应趋势加强在收益分享机制方面的创新,为作者和译者提供更高的分成或其他方面的服务等来吸引、维持和巩固合作关系。在传统出版翻译的收益分享中,作者、翻译者等所获得的收益比例是比较小的。但在数字出版领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以及长尾效应,不少的公司都给作者等更高的收益分成。亚马逊从2010年6月就向书籍作者和出版商提供相当于销售额(扣除交付成本后)70%的版税。Fiberead公司的收益分享机制更具有吸引力。作者通过 Fiberead 翻译作品,首先不需要支付服务费,Fiberead 仅收取版权代理的 10%作为分成,后续电子书出版的收益中作者收取 30%,譯者收取 30%,编辑收取 5%。

传统出版社在出版翻译方面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转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传统出版社要实现成功转型,就需要从转变观念、内容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以及收益分享机制创新方面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昕.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P24.

[2] (美)彼得·德鲁克,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P3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出版产业视角的众包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5SKG2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翟香荔(1981-),女,陕西蓝田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授权的“结”与“解”
传承、变革与国际合作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数字出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