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7-05-27崔凯峰苌庆辉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展望研究热点

崔凯峰?苌庆辉

摘 要 以2005-2015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应用技术大学的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III形成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知识图谱。对发文量、主要研究期刊、重要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后发现:从2013年开始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论文数量大量增长;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主体构成是地方本科院校;热点研究集中在学校转型、教学、人才培养、办学定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比较教育6个方面。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认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未来要在制度建设、高校转型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和比较教育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索。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知识图谱;研究热点;研究展望

中图分類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0-0050-06

本文通过对2005-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试图理清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的脉络,同时通过对研究热点的深入分析,为未来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来源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篇名输入“应用技术大学”,跨库选择“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硕士”“学术辑刊”5个数据库,发表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发现在2005年才正式出现相关的研究成果。

根据限制条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59篇。选中文献,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得到来源数据。之后对CNKI来源数据进行转化,使之转化为CitespaceIII可识别和分析的数据格式。在CitespaceIII中点击Data 进行数据转化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进行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法

运用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III进行文献数据的可视化挖掘和分析。并结合文献法收集和分析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试图梳理出2005年至2015年间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

(三)研究工具设置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软件是CitespaceIII4.0.R5版。将转化好的数据导入后,建立项目(Project—New),标题栏填写“应用技术大学”,时间阈值(Time Slicing)设为2005至2015,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选择1。节点类型(Node Type)依据研究所需的图谱类型,分三次设置为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作者分析是为了研究当前研究领域重要作者和其重要学术观点,机构分析是为了研究重要机构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关键词分析是通过共现分析来研究该领域的演进过程、当前热点和分析研究趋势。网络修剪(Pruning)策略为:网络寻径算法(Pathfinder)与整个网络修剪(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可视化展示(Visualization)设置为静态聚类模式(Cluster View),将所有时间段的“快照”展示在一张图片上(Show Merged Network)。

二、相关文献分析

(一)相关文献时间分布

根据发文量绘制应用技术大学年发表文献统计。见图1。发文数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到2012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13年到2015年。2013年是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转折年,这一年的发文量爆发增长,全年发文26篇,发文数是2012年的近9倍。2014年继续保持爆发增长的态势,全年共计发表论文127篇,是2013年的近5倍。2015年,研究的热度继续升高,全年共计发表论文194篇。说明自2013年开始,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高校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考察。

第一,高校系统内部。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需要,即我国部分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变。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趋势下,部分高校向“应用型”方向探索和发展,比较典型的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转型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转型发展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另外,2013年6月,由以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可以看出,高校系统内部有不断探索和转型的要求,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探索转型和不断发展的表现。

第二,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大的行业,前5位分别是医疗保健(增加比例2.5%)、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增加比例2.0%)、交通邮电(增加比例2.0%)、机动车机械(增加比例1.5%)、房地产经营(增加比例1.2%)[1]。因此,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和“专业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倾向更大。二是受政策影响和政府的引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加快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提上日程。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已然十分明确。受一系列政策指引,从2013年开始,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开始明显增多,2014年、2015年发文量的爆发增长也就合乎情理了。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随着高校转型和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加速建设,发文量会继续增长。另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理论的支持,未来随着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现有的文献和理论尚不足形成完善的理论框架,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还需要专家和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期刊来源分布

对期刊来源分布状况统计见表1。发表论文数量前3位的是《职业教育技术》《大学》《教育与职业》,其中《职业教育技术》发文量最多,共计20篇,其余6种期刊发文量相同。

出版周期上,《教育评论》是双月刊;《大学》和《广西教育》是月刊;《教育与职业》《世界教育信息》和《中国成人教育》是半月刊;《河南教育》《职教论坛》和《职业技术教育》是旬刊,这9种刊物都设有职业教育相关栏目。在期刊质量水平上,根据2015年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文数量排名较多的9种刊物中,《教育评论》《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和《中国成人教育》5本均属于核心期刊。這表明在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相关学者的研究处于较高水平。在以论文的首发时间上,除了《职业技术教育》在2009年发表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教学模式及其特色分析》,其余的刊物首发年份基本集中于2014年,这也符合2014年应用技术大学成为关注热点的实际情况。

(三)重要作者分析

科研学者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可以作为评价学者科研效率和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在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可以认为是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在CiteSpaceIII功能与参数设置区的Node Type选择Author,通过Export得到重要作者分布统计表,按照发文量的多少,得到最重要的10位作者。见表2。

在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贡献较大的前10位作者中,徐纯在2013年至2015年间共发表论文7篇,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她主要研究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具体研究了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埃斯林根应用技术大学、科隆应用技术大学、达姆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情况。同时徐纯提出职业院校可以与综合性大学的一些专业院系开展应用型研究合作,同时,应做好合作内涵建设,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领域,而是基于跨专业多领域下的创新型技术研发[2]。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刘彦军在2014年至2015年间发文3篇,共计被引用46次,是总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这说明刘彦军的一些观点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由于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通过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实现的,因此刘彦军提出“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外延就是“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路径就是“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3]。这些观点将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概念外延和建设路径进行了说明,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提供了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学术借鉴价值。

除了对重要作者进行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在实际过程中,科研合作有多种形式以及表现,这里所提到的科研合作是指在一篇论文中同时出现不同的作者,那么我们就认为存在合作关系[4]。通过文献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徐纯、钱逸秋和黄利非合作较为密切,存在论文间合作关系。他们同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在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向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工作中也有科研合作。另外,顾永安和刘海峰合作较密切,顾永安主要从事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他们认为,我国应当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应加强区域中高职“立交桥”建设,最终彻底打通高职→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硕士→专业博士职业教育渠道[5]。他们的合作研究成果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学制衔接提供了新思路。

(四)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属于中观层次上机构间的合作。在CiteSpaceIII功能设置区选择Institution,得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见图2。通过对合作网络的分析,可以得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

图中字号大小代表该研究机构的重要性程度,字号越大,表示该研究机构的科研能力越强。而圆环表示节点,在核心机构中圆环越大,表示该机构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表示机构间的合作,连线越多表示机构间的合作越多。可以看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图谱呈现圆环不够大、机构名称字号差距不大、机构间连线很少的特征。这说明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研究影响力不足、机构间科研实力差距不大、机构间科研合作不密切。

通过进一步统计,南宁学院首发年份为2013年,合计发文22篇,是最高产的研究机构。其余的科研机构发文量整理见表3。

可以看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主体构成是地方本科院校。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外,其余院校均为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所以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机构有目标性和团体性的特点。根据《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指导,1999年后升本的600余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将依据学校和地域特点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些院校必须进行相关的转型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其目标是为了本校更好地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再者,因为转型涉及全国范围内众多普通本科院校,所以研究机构通过联盟的方式建立起群体性的组织。从2013年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到2014年178所高等院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共同落实“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校际联盟合作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三、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展望

(一)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热点

词频分析方法就是在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6]。CiteSpaceIII对关键词分析后呈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词谱。见图3。

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III中Export输出关键词中心性报告,并将中心性最高的20个关键词进行统计,按照所属类别进行归类。见表4。根据图谱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热点研究集中在“学校转型”“教学”“人才培养”“办学定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比较教育”这6个方面。

1.高校转型方面

与高校转型研究相关的关键词有“应用技术大学(中心性0.25)”“普通本科院校(中心性0.18)”“地方本科院校(中心性0.14)”“转型发展(中心性0.13)”“新建本科院校(中心性0.08)”,表明在该研究领域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路径,是重要的研究热点。理论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校际间合作,如合并或者联合办学建立应用技术大学;二是通过校企之间合作,如建立企业培训基地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借助政府力量,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建立应用技术大学。当前,在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注重协同建设。注重发挥科研院所、院校研究协会、金融与中介机构的协调作用,将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上来[7]。

2.教学工作研究方面

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关键词有“应用技术(中心性0.48)”“专业设置(中心性0.19)”“实践教学(中心性0.14)”“教育国际交流(中心性0.12)”,表明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的教学研究中,特别注重应用性和专业设置,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教育国际交流。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上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专业性。王志军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34所本科专业进行统计后发现“联盟”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因专业设置趋同现象突出而导致结构布局不合理现象”[8]。这是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的普遍问题,应用技术大学之所以别具一格,就是因为课程设置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上显然还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的目标存在差距。另外,还需要加快国际化合作模式创建步伐,通过人才这个中间桥梁,与国际逐步实现接轨[9]。

3.人才培养研究方面

与人才培养工作相关的关键词有“人才培养(中心性0.42)”“人才培养模式(中心性0.18)”,表明人才培养研究是应用技术大学研究领域重要内容。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设上,需要选择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院、系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职业化需要,灵活确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分模式[10]。另外在人才激励上,学者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激励方式,如引入“雇主评价机制”。因为雇主评价引导了被评者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方向[11],雇主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加紧掌握知识和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亦可对教师的工作起到良好反馈。

4.办学定位研究方面

与办学定位相关的关键词有“办学模式(中心性0.15)”“办学特色(中心性0.12)”“中国特色(中心性0.09)”。办学定位包括发展目标和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宗旨定位、办学模式定位、办学方略定位等方面。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特别需要确定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定位。董立平認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适当发展应用技术型的专(职)业硕士教育与专(职)业博士教育层次。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定位上要以应用、特色、品牌为导向,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和学校自身办学历史与条件,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12]。

5.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

与之相关的关键词有“学士学位(中心性0.22)”“教育层次(中心性0.14)”“本科教育(中心性0.13)”“高等职业教育(中心性0.09)”。表明我国需要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制度,形成合理的教育分层管理体系。我国从20世纪初引入西方现代学制,总体上看属于单轨学制。长久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比较薄弱,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高中分流中,由于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受阻,使大多数学生选择普通高中才能上本科、读研究生,致使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较差[13]。因此,努力建设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一批公立高校、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办成应用技术大学,是对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

6.比较教育研究方面

与比较教育相关的关键词是“双元制(中心性0.2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心性0.19)”。我国学者之所以研究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是因为德国的职业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双轨制”教育模式的良性发展,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不悖,同时“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略高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14]。通过对德国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比我国现行地方大学转型中的具体做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我国地方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和管理体系,对我国相应高校开展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提供参考与指导。

(二)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展望

制度建设方面,需要研究如何打通职业教育的通道,同时完善配套法律体系。具体来讲,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需要把职业教育的学位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如果转型高校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应研究健全相应的学位授予管理体系。从国家层面上讲,应逐步提高应用技术大学毕业资格的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尝试促进文凭、学位的相互认可。为了保障职业教育通道的顺利建设,还需要完善应用技术大学入学制度、学位管理制度、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国家和政府对职业教育以及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高校的工作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完善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这是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否能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些角度已经有了初步研究,但是还需深入探索与研究。

高校转型和管理方面,第一,对高校转型道路的选择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究转型高校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找出转型方向,从政策入手,以优势教育资源为切入点,实现产、学、研、用的高效联动。第二,学校办学定位研究,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多数是由地方本科大学转型发展,高职高专合并、升格发展而来的,需要研究如何在办学定位上突出“学校特色”,逐步建设本校的专业体系。第三,绩效评价管理研究,既然是应用技术大学,绩效考核指标也应不同于传统的高校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性、可靠性的原则,尝试注重实践教学和合作教学的比重。第四,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着重于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务实、实干、钻研、创新的精神。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第一,着力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应用技术大学的落脚点是“应用”,对“应用型人才”和“工匠”的培养需要配套建立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实践类的教学内容,要明确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和导师的来源与任务。还需尝试拓宽路径,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尝试“雇主”身份与“教育生产者”身份的合理交叉。第二,对专业设置和专业教育进行细致分类和研究,明确“研究型专业”“工程技术型专业”“技术应用型专业”“职业技能型专业”的范畴,尝试对现有的专业进行深度整合,探索建设实际又实用的课程体系。第三,协同机制的调研与应用,目前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间的合作是松散的、低效的,联盟成员间的科研合作不深入。协同发展需要区域间、校际间、校内部门几个层次的协作,例如相同区域间的应用技术大学可以尝试学分互认,可以联合编纂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材,实行校际间的兼职教师流动与科研立项合作。

比较教育研究方面。国内角度,根据政策要求,我国需要转型的院校数目众多。当前转型效果较好的有上海电机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需要总结国内不同学校的转型经验。国际比较角度,除了需要继续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还需要选择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学习更多国家的先进教育管理的经验,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索适应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建设思路。

参 考 文 献

[1]王伯庆.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9.

[2]徐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科研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102-104.

[3]刘彦军.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外延、路径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20-25.

[4][6]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經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5]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62-66.

[7]孙泽文.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基于协同发展的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3-16.

[8]王志军.就业质量视域下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其审视——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34所院校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88-93.

[9]李茜.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199-200.

[10]刘海峰.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与人才培养要素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11-16.

[11]丁哲学.关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雇主评价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6):72-76.

[12]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13]沈勇.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转型定位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J].江苏高教,2013(6):61-62.

[14] Wissenschaftsrat.Empfehlungen zur Rolle der Fachhochschulen im Hochschulsystem[R] Berlin:Wissenschaftsrat,2010:117-118.

Analysis on Knowledge Mapping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Data from 2005 to 2015

Cui Kaifeng,Chang Qinghui

Abstrac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of CNKI from 2005 to 2015 are collected as the sample data. The productivity, core journals, important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hot spots were presented by knowledge mappi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ublications were increasing a lot since 2013; The main institutions ar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transformation, teaching jobs, talent cultivation, running orient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are research hot spot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mbining the analysis and the hot spots, the prospective researches are system 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college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polytechnic university; knowledge mapping; research hot spots; research prospect

Author Cui Kaifeng, postgraduate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 Chang Qinghu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展望研究热点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