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层级、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基于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2017-05-24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孙丽霞

财会通讯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允系统性管理层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孙丽霞

公允价值层级、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基于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孙丽霞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层级等相关理论,以2009-2015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层级信息、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按第一、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资产以及按第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明显,且逐层增加;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有助于抑制三个层级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且抑制作用也逐层提高。根据结论的启示,商业银行应充分披露公允价值各层级相关信息,努力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允价值各层级信息透明度及质量,以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

公允价值层级 银行系统性风险 银行公司治理 MES模型

一、引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日益深化,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日益加深,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促进了财务报告国际趋同,而这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时,其可靠性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经过多年的讨论与研究于2006年9月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FAS157)。FAS157核心是将公允价值及其估值技术分成三个层级,该理论的提出重在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2014年1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也提出了适应于我国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这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财务报告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由于我国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运用时间较短,加之上市公司的披露意愿不一以及无统一的披露形式,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于公允价值层级信息的披露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相对来说,目前只有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较多的披露了公允价值层级信息,但在计量过程中仍然存在计量误差、估值模型运用异质性以及相关会计假设的主观性特性等局限性(毛志宏等,2015),这不仅会影响外部市场参与者对公允价值不同层级披露信息的认知程度,也会影响自身的风险管理。

银行作为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及应用的重要参与者,在具体的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这可能会诱使管理层滥用估值技术和随意划分资产与负债,潜在的增加财务报表波动,提高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本质上,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防范风险的有效制度设计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分层信息披露中,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有效的监督和激励管理层,抑制管理层的财务舞弊行为(Bebchuk,2010)。另外,完善的公司治理能有效促使管理层披露更多且更真实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降低系统风险(钱先航等,2015)。因而,研究公允价值层级计量、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银行风险管控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公允价值层级理论及其应用问题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透明度、价值相关性以及股价同步性等方面。Riedl和Serafeim(2011)认为,按第一、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资产与负债,其财务信息透明度逐层降低,且流动性也逐层降低。Goh等(2009)研究发现,第一层级的公允价值净资产比第二层级更有价值,而第二、三层级并无显著差别。Song等(2010)发现,三个层级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皆与股价紧密相关,但第三层级的显著性比第一、二层级低。与发达国家在公允价值层级领域的研究相比,我国学术界对其研究还较少,且大都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本文借鉴Acharya等(2011)提出的MES度量方法来度量银行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公司治理机制的综合化指标来表征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并研究公允价值层级、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期为维护我国银行业稳定及银行风险监管提供思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允价值层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FAS157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其初衷是解决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问题,虽然该理论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了财务决策的有效性(杨敏,2013),但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隐含较大的系统风险。

二是公允价值在计量过程中采用的估值技术可能会介入管理层主观因素的影响,计量过程中隐含的操纵与模型误差可能会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成为风险的来源。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并不完善,对于高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第二、三层级)缺乏足够的价格信息,对其计量大多数时候只能采用估值技术。而银行的具体估值技术及过程并不需要披露在财务报告中,而且实际计算过程与结果也不可复制,因而外界无法很好的监督银行管理层出于特殊目的的主观划分。因此,银行管理层估值技术的选择以及随意划分金融资产或负债将导致的财务报表波动,这通过投资者的非理性市场参与可能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或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逐层递增

(二)公司治理机制在公允价值层级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中的作用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作为银行日常经营的主体,管理层对银行经营情况及其会计信息更为了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出于私利可能会损害股东的利益。但是,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能有效约束管理层因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自利、短视等道德问题(向凯等,2004),还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张兆国等,2009),进而可能有助于防范风险。

一方面,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能提高公允价值层级信息输入值的透明度及可靠性。当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来源于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价格信息时,输入值的估计要借助估值模型,而运用该主观性估值模型无法避免的将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可能沦为管理层达到特殊目的的工具,同时,也可能触发银行出现更高的风险。由于高层级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有更低的可靠性与透明度,因而其操作空间更大。而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可提高银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内外部的监督与激励,识别和抑制管理层偏差,不仅可以通过限制管理层主观臆断为计量公允价值层级信息提供可靠且更为客观的数据,而且能减少估值技术与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道德风险,从而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能有效约束管理层的主管臆断行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容易诱使管理层运用其自主权来编制满足自身薪酬和声誉的有偏差的财务报告(Aboody等,2006),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对公允价值估值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纠正这种偏差。相比低层级的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高层级的公允价值资产与负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可验证性更差,而被操纵的空间更大,公司治理付出同样的成本得到的边际效果更大,从而相对更好的提高基础数据的可靠性,提高公允价值层级信息质量,更大程度的降低财务报表波动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因而,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风险,抑制管理层主管臆断,从而有助于抑制公允价值层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作用。结合研究假设1,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会抑制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作用,且抑制作用逐层增加。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上市较晚,故将其剔除并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同时不存在以及没有披露完整公允价值层级数据的年度;(2)由于在测算MES时要求的时间跨度不能太短,一般不少于1年(如果天数过少,会严重影响MES的稳健性),采用的时间应当越长越好;(3)对数据进行1%与99%分位的截尾(winsorize)处理。考虑到我国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同时考虑到具体的公允价值三层级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样本区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本文处理数据用到的软件有Ox Metrics6.01及STATA10. 0。本文数据中各公允价值层级的公允价值资产与负债等数据均来自于手工搜集所选样本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其他数据则来源于WIND和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一方面,小麦的现代化种植需要大量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做支撑,即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操作。另一方面,春夏交替季节是防止病虫害的最佳时间,此阶段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突出,而目前大多数青年人都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尤其是学历较高的青年,这不仅造成劳动力短缺,同时也影响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性与专业性。

则单个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损失的边际贡献为:

为计算MES,本文运用Brownlees和Engle(2011)提出的DCC-GARCH模型来估计。要计算MES,需要估计波动率、相关系数以及两个尾部期望,本文运用TARCH模型计算动态的波动率,运用动态条件相关系数(DCC)模型计算商业银行收益与市场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算,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计算尾部期望(范小云等,2011)。

(2)公允价值层级。由于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中披露的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与负债数值很大,本文将其分别除以总资产和总负债进行处理,并将FVA1、FVA2、FVA3定义为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FVL1、FVL2、FVL3分别为按第一、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与总负债的比值。

(3)银行公司治理综合指标。本文借鉴韩立岩和刘博研(2011)的方法,将CEO与董事会主席是否为同一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的比例、是否国有控股、管理层持股比例和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赫芬达尔指数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的数量等十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标(CG),用以反映银行公司治理水平。

(4)控制变量。具体包括:宏观经济变量,主要采用GDP的增长率衡量。微观财务指标,主要有:银行规模(SIZE),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杠杆率(Leverage),为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总资产收益率(ROA),即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表征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良贷款率(NPL),银行不良资产也是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模型构建本文根据模型1和模型2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1为文中所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银行系统性风险来看,MES均值为0.039,最小值为0.021,最大值为0.046。样本中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FVA1、FVA2、FVA3的均值分别为0.035、0.072及0.018,说明14家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5%、7.2%及1.8%,且主要集中在第二层级。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负债FVL1、FVL2及FVL3的均值说明金融机构披露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0.2%、2.8%及4.7%,第二、三层级披露的相对较多。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二)回归分析表2为公允价值层级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FVA1、FVA2及FVA3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26、0.808与1.231,都在5%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的增加会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且逐层提高。另外,FVL1、FVL2及FVL3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146、1.156与1.464,说明第一、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负债的增加会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但前者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公允价值第一层级负债比较少的缘故,而后两者在5%水平下显著。表3中的回归系数的Wald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层级资产与负债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即第一、二、三层级资产以及第二、三层级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提升作用逐层增加,从而验证了假设1。由于输入参数设置和估值技术受到的计量误差及管理层主观作用的影响,其公允价值可靠性也逐渐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递次增加,由于受到“大而不倒”隐性监管政策的影响,这可能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道德风险,从而隐含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从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Size的系数值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我国的上市银行往往受政府隐性担保及政策优惠的作用能降低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影响。Roa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盈利能力强的银行,其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大大降低。Lev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高资产负债率会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由于高负债银行往往更容易发生危机,隐含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较大。NPL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不良贷款率为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这与郭卫东(2013)的结论一致,主要是不良率越高的银行往往资本金越不足,其放贷冲动会得到有效抑制,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而Gdpr的系数也显著为负,说明宏观经济向好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表2 公允价值层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表4为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在公允价值层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中作用的回归结果。从银行公司治理与公允价值层级资产与负债的系数来看,银行公司治理与公允价值第一、二、三层级资产的系数分别为-0.418、-0.557及-0. 906,都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银行公司治理会显著降低公允价值三个层级资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负向影响,且影响逐层递增。银行公司治理与公允价值第一、二、三层级负债的系数分别为-0.011、-0.176及-0.359,都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银行公司治理也会显著降低公允价值三个层级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作用,且逐层影响递增,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2。上文表明,按不同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资产与负债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而银行公司治理能有效抑制管理层主管偏差以及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银行稳定,降低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三)稳健性检验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结果做了稳健性检验。由于本文为截面和时间混合的面板数据,本文除了采用混合OLS回归之外,还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上文的模型进行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上文中得出的结论一致。

五、结论

本文基于FAS 157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至2015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层级、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受输入参数设置和估值技术的计量误差及管理层主观划分作用影响,按第一、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资产以及按第二、三层级计量的公允价值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提升作用依次增加,但第一层级负债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能显著降低公允价值三个层级资产与负债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作用,且抑制作用依次提高。

表4 公允价值层级、审计质量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1]王肖健:《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选择》,《财会通讯》2008年第6期。

[2]杨敏:《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的经验》,《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2期。

[3]朱海林等:《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会计研究》2004年第6期。

[4]向凯、刘峰:《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若干发现》,《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1期。

[5]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6]范小云、王道平、方意:《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与监管》,《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7]Riedl E J,Serafeim G.Information Risk and Fair Value:An Examination of Equity Beta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8]Song C J,Yi H.Value Relevance of FAS 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Accounting Review,2010.

[9]Acharya V.,L.Pedersen&T.Philippon.Measuring Systemic Risk.AFA 2011 Denver Meetings Paper,2011.

(编辑 彭文喜)

猜你喜欢

公允系统性管理层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