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四关穴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失眠疗效观察
2017-05-18黄水明丘劲松石辉星
黄水明 丘劲松 石辉星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400)
针刺四关穴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失眠疗效观察
黄水明 丘劲松 石辉星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400)
针刺疗法;四关穴;失眠;慢性乙型肝炎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不适的感觉,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疾病,CHB患者因难以治愈,病情迁延及工作、生活压力,常常并发失眠。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邪上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及生存质量。失眠易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而导致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笔者采用针刺四关穴治疗CHB合并失眠患者36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33例患者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9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6±5)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CHB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版)》[1]。
失眠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及分级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确定[4]。分型:①心脾两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②心肾不交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③肝阳上亢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④脾胃不和型:脘闷嗳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分级:①轻度:睡眠时常觉醒或睡眠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 ②中度:睡眠<4 h,但能坚持工作;③重度:彻夜不眠,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6分;年龄 20~60 岁;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已停药>2 周;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孕期、哺乳期妇女;有艾司唑仑禁忌证者;合并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患有严重心、脑、肾、肝脏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CHB常规治疗。
治疗组:主穴为四关穴(双合谷、双太冲)。配穴:心脾两虚加心俞和脾俞;肝阳上亢加行间、侠溪;脾胃不和加中脘、足三里;心肾不交加心俞和肾俞。根据针刺所取穴位情况,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25~40)mm 毫针直刺20~30 mm,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下午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
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1 mg,睡前服用,每日1次,共观察4周。
观察指标:采用SPIEGEL 量表评分评定患者失眠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相关标准评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 以上,睡眠深沉无多梦,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 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 h 以下;无效:治疗后睡眠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2.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 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提示我国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有9 300万人,其中CHB患者3 000万人[5]。作为一种慢性病,CHB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失眠。李洁等[6]通过对300例CHB患者生命质量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CHB患者生存质量水平下降表现中,睡眠障碍居于第三位。冯红萍等[7]调查发现从CHB轻度、中度到重度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分别是41.67%、60.00%、64.71%,病情越严重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越大,且部分患者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同时存在,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王恩成等[8]通过对四川地区的1260例CHB患者调查发现,在症状、体征频数分布情况中失眠症状为393例,占31.2%。叶永安等[9]调查发现CHB患者常见症状中失眠(33.40%)多见。
中医学对乙肝后并发失眠尚未见专述,而在不寐、嗜睡等病因病机阐述和辨证论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眠”,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而致。失眠的病因很多,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等都可导致失眠,但总属气血失调,阴阳失交。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营卫运行失调是导致睡眠障碍的根本病机。对CHB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各家学者众说纷纭。叶永安等[9]提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及复合证“肝胆湿热,肝郁脾虚”为CHB的核心病机。CHB并发失眠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邪上扰所致。
双侧合谷和太冲称为四关穴。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描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太冲是足厥阴肝经输穴和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合谷、 太冲是人体重要穴位,称四关穴。四关穴恰似人体的4个关口,主导全身气血阴阳的通畅,两穴一阴(太冲)一阳(合谷)、一气(合谷)一血(太冲)、一脏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针灸处方。合谷、太冲配伍,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有祛风解表、宽胸理气、平肝息风、镇静安神、活血化瘀、通降胃肠、疏肝利胆解郁、补气益血、补肝益肾之功能[10]。
四关穴为临床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常用穴,可调畅气机,调和气血,在治疗精神类疾病中常收到良好效果。太冲穴疏肝理气,通经止痛;合谷穴清热止痛。两穴相配,共奏平肝息风、疏通经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疗效显著[11]。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数较小,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6(1):1-1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
[5]Liang X,Bi S,Yang W,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children born during 1992-2005 in China[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200(1):39-47.
[6]李洁,史美育,王剑,等.慢性乙型肝炎300例的生命质量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5):688-689.
[7]冯红萍,钟基大,任艳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4):348-349.
[8]王恩成,唐琳,王健,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39-42.
[9]叶永安,田德禄,蒋健,等.1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中医常见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9):1293-1298,1304.
[10]张永臣,吴富东.四关和四关穴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6.
[11]刘永源,陈杰辉.四关穴临床应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56-57.
2016-05-26)